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周展:化解入園難應公私並舉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面對累積起來的入園需求,僅靠建公辦園,很難及時解決問題,必須公辦和民辦並舉。

    未來5年,北京將加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到2015年全面普及學前教育。為此,擬建設和改造600所幼兒園,政府辦園比例達到50%,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80%建設為公辦園。

    北京市幼兒園存在的難題由來已久,此舉如能真正落實,將適度填補教育缺口。但是,要想達到既定目標,還需要處理好一些問題,消除幼兒園公私“兩重天”的現象。

    第一個問題:經費投入如何保證公平、公益,防止出現新的“權貴園”和“天價園”?目前,導致幼兒園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流動人口的增長。如果只是把重心放在公辦園上,公辦園中又重點支持重點園、示範園,公辦園仍難保證公平、公益,民辦園依然舉步維艱,甚至會進一步拉大彼此間的差距,造成更大的社會不公。

    第二個問題:保證學前教育的公平、公益,是不是一定要靠公辦園?公辦並不等於公益,民辦也並不必然和公益對立。對學前教育來説,要確保公平、公益,就必須公辦和民辦並舉。這才是學前教育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知道,面對累積起來的幼兒入園需求,僅靠政府建公辦園,很難及時解決問題。畢竟,孩子的成長不等人。

    第三個問題:對沒有辦學資質的低收費“黑園”,是規範管理還是一律取締?有關部門曾表示,堅決取締和關閉有安全隱患的非正規園所。但有數據顯示,2009年北京市沒有辦學資質的低收費園共1298所,數量比正規園還多。之所以如此,一是底層民眾的教育支付能力有限,二是辦理辦學許可證門檻高,拉高了辦學成本。非正規園的存在是現實需要,也是底層民眾的自我救濟,是選擇承擔責任規範管理,還是選擇不擔責任取締了之,就看管理者更看重誰的利益了。

    在上述問題上,政府需要通過制度創新,重新公正分配資源。比如,不妨考慮對幼兒園區別企業法人性質、非營利機構分類註冊和管理,既提高管理效率,也增進公平公正,更消除不當政策造成的差異加劇。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