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文:上幼兒園為何比考大學還難?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1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上學難”現象剛剛有所緩解,“入托難”問題卻顯得日益突出。為了讓孩子上一個滿意的幼兒園,家長們恨不能使出渾身解數,有的挖空心思找關係,有的幾天幾夜排長隊。難怪不少人感嘆:上幼兒園怎麼比考大學還難!

    儘管有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家長熱衷追逐名優幼兒園等因素,但目前出現的“入托難”有一個直接原因,那就是近年來出現的生育高峰。

    中國老百姓都喜歡選擇在吉利年月、重大節日、喜慶節點生孩子,認為這是吉祥、平安的象徵;這種文化心理和“從眾”心態,引導不少年輕人扎堆辦喜事、生寶寶。於是,“千禧寶寶”、“金豬寶寶”、“奧運寶寶”等接踵而至。這些可愛名字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接一個、熱熱鬧鬧的“生育潮”。

    孩子扎堆出生,必然要扎堆入托,扎堆上學。然而,面對百姓的迫切需求,一些地方的教育資源顯得捉襟見肘,教育部門顯得手足無措。一方面,有些地方對學前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基礎薄弱,導致學前教育資源稀缺;另一方面,由於缺乏長遠目光和科學規劃,在前些年生源下降時,將多餘的幼兒園改作他用,使學前教育資源嚴重萎縮。因此,在新的“生育潮”到來後,這些深層的、潛在的矛盾便突出顯現出來,使許多孩子的入托成了真正難題,使家長們感到無可奈何。

    著眼于百年大計的教育,該怎樣從容應對“生育潮”、“入托難”?關鍵在於明確政府的職責。2009年,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和學前一年毛入園率分別只有50.9%和74%。到2020年,實現“全面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戰略目標,任務十分艱巨。這就要求政府發揮主導作用,高度重視,切實投入,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和新農村建設規劃,使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戰略目標早日實現。

    從我國多年來人口發展的規律來看,生育高峰總是間隔出現,使人口呈現“波浪式”增長。一個生育高峰過後,往往是生育低谷的出現。因此,政府部門應當準確預測區域人口變化,學會科學協調和統籌,合理佈局教育資源,以利於教育事業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

    前些年,上海市入學新生逐年減少,面臨生源低谷。但他們並沒有簡單地撤並幼兒園和學校,而是抓住機遇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採用小班化教學等措施,既提高了教育質量,又保護了教育資源。上海市的經驗給了我們有益啟示:即使在生源低谷到來、入園孩子大幅減少時,也決不能像過去那樣,輕易將閒置的教育資源改作他用,而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通過合理利用,保持相當規模的學前教育資源。唯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滿足社會對教育的迫切需求,長期而有效地解決“入托難”、“上學難”。

(袁新文 原題:解決入托難眼光須長遠)

 

責編:趙春曉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