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鐵:如何看待人們的怒氣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7日 10: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期,河南高分考生因工作人員忘記投檔而“被落榜”,“三最”女貪官妄圖用600萬“買自由”,“挾屍要價”因照片獲獎再次引來激烈爭議……無論是權力的驕橫還是道德的滑坡,從傳統媒體到虛擬網絡,從公共討論到私人交流,各種意氣用事、快意恩仇的指責、謾罵,每有所聞。小到某人、某事,大到人性、社會,説起來都肝火上升,怒氣難平。

    憤怒誠可貴,但如果用謾罵代替了審思——如一些盲目偏激的網絡跟帖;用怒火焚燬了自省——如一些事件中的互相指責,任由怒氣肆意流淌,也可能模糊掉理性的邊界。

    要消解怒氣,需要在憤怒之外,保持一份反思,尤其那些“公義憤怒”:對公權力失職、失衡、失范帶來的不公不義的憤怒。“三最”國土分局局長激起民憤,除了譴責,更需厘清其後權力失控的原因,是地方的“土地財政”依賴,還是混亂不清的管理、監督體制?為高分考生“被落榜”鳴不平,也該思考高考的“糾錯機制”,思考如何完善責任避免問題再次發生。頭腦發熱的憤怒,只是一時之快;清醒冷靜地思考,才能在亡羊補牢中不斷前行。

    而對於“道德憤怒”:那些因道德滑坡、人心不古而産生的憤怒,應有“內自省焉”的自覺。讀到“模倣領導簽名,3年虛報1235萬元”的新聞感嘆“唯權是從”時,不妨問問自己可否有質疑上級、權威的勇氣。關注“彭宇案”當事人徐老太去世傳聞再引“世風日下”討論之時,不妨想想自己是否會給摔倒的老人搭一把手。在一個泥沙俱下的年代,唯有保持自省,才能在擁有選擇權力的同時,也盡到堅守的義務。

    而對於社會的管理者,更應該問一問:這憤怒之氣,究竟因何而來,又該如何消解?如果這是源於一種自己也會遭遇同樣命運的不安,則應該如何重建信任、撫平焦慮?如果這是源於意見未受重視的“自尊心挫折”,那應該如何暢通表達訴求和反饋意見的渠道?從根本上説,只有不斷完善國家的政治文明,實現公平與公正的社會秩序,憤怒之氣才能漸漸消解,公民才能以更具理性、建設性的視角厘清問題、觀察社會。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