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堂吉偉德:“國學天才”悲劇再喚高招改革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6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總分比陜西一本錄取線低了6分,而復旦大學自主招生對他的要求是“達到一本線”。八名復旦大學教授聯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孫見坤這個國學“天才”,然而陜西省招辦一直立場強硬,拒絕將孫見坤的檔案投到復旦。(8月24日《中國青年報》)

    一方面是復旦大學的求賢若渴,一方面是省級招辦的堅持原則,兩者的對立,就造成了“國學天才”孫見坤的尷尬。對於一個術業有專攻的“國學天才”來説,被調劑到一個並不喜歡的法律專業,這種“牛頭不對馬嘴”的安排,不僅是對學生特長的抹殺,其實也是對於人才培養的浪費。這種“拉郎配”式的悲劇,其實是現行招生制度的悲哀。

    在以分數為基準的條件下,學生要想擁有自主的選擇很難。不光如此,學校和老師要想擁有自主權也很難。讀什麼學校和專業必須取決於學生的分數,這是一條基準線,沒有這個前提,你就算是某個方面的天才,也只能與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另一方面,社會誠信淪喪,容易使得“自主招生”規則失范,陜西省招辦貌似不近人情的背後,其實有很多難言苦衷——此例若開,在當前這樣的社會誠信背景下,就可能造成跟風者紛至沓來,招生秩序難保不被破壞。

    問題的根源,依然在於招生制度的僵化,是以分數選才和按能力選才割裂下的對立與衝突。學術和教育講求因材施教,自然,有資質和潛力的“潛力股”,更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很容易塑造成型;制度講求剛性,如果分數成了唯一的評定標準,那麼就只能以此執行,除此之外的特例和優先,都容易導致秩序的混亂——尤其是在當前社會誠信堪憂、大學的公信力不足、教授的清譽度不夠的情況下。

    現行高招制度,如同卡在喉中的血刺,使人很難受,但一時又找不到最有效的辦法。全部放開,要從教育的根本制度上改變,也就是改變“以分數論英雄”的選才標準,實施“素質選人”,這當然需要一整套的素質教育的考核、考察為基礎,並輔以大學的公信力和教授的清譽度,這就不是涉及一個招生模式的問題,而是整個教育體制轉變的問題。

    為此,要改變現有的招生尷尬,必須突破制度的禁錮,實現體制的根本變革,一方面,加快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加速推進素質教育,並且要落實,不能單單停留在口號上;另一方面,要重建社會誠信體系,從個人、學校到權力機構,以至於整個社會。讓信用成為一種標尺,一個標準,重新贏得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相互信任;第三,必須保證一切制度執行,都在陽光下操作,具有基本的公平正義。如果“國學天才”的遭遇,能夠對推進招生制度改革,甚至整個教育體制度改革都有所觸動,那麼,這種個人不幸,其實當屬社會萬幸。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