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歐克:一流大學皆私立只是個傳説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7日 0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上週末,上海交大版《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0》公佈。在前10名中,除第二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五名劍橋大學、第十名牛津大學是公立學校外,全部是私立性質的美國名校;在第11~20名中,公立高校有6所;在第21~30名中,則除美國的西北大學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外,其餘全為公立。

  總的來説,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在最頂尖的集群中,處於分領風騷的局面。如果統計放寬到前100名甚至500名,則公立大學佔絕大多數。因為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高等教育都是公立為主;能排進前世界100名的私立大學,幾乎都集中在美國——這種基本格局,是教育界人士所共知的,不單上海交大版數據為然。

  但是,著名民辦教育專家、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先生卻不承認這樣的基本事實。前些日子,他在題為“漫談中國民辦教育”的演講中,有一個雷人的判斷:“一流大學,我覺得不應該是公辦大學”,“在西方、在美國、在澳大利亞,在英美法系裏面的私立教育,都是一流的,它不是公辦大學是一流的,它一定是私立的”。對照上述《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對照各國各年度各種版本大同小異的大學排名,你會不會懷疑這位曾榮獲“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最具影響力30人”榮譽稱號的先生,是在大白天説夢話?

  讓我們再細究一下“在英美法系裏面的私立教育,都是一流的,它不是公辦大學是一流的”。信先生能不能舉出一例,在英美法係的發源地英國,有哪一所私立大學是一流的?據我所知,被稱為英國“常春藤聯盟”的“羅素大學集團”,由該國20所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組成,這些大學全部是公立學校。它們之所以結成聯盟,當初本就是為了一年一度統一口徑向議會、政府要錢。

  即使是美國那些一流的私立名校又如何?信力建自己也説:“哈佛和斯坦福這類大學,我們把它劃在私立大學裏,這是錯誤的劃分,因為斯坦福和哈佛這兩個人,或者其他這類學校的人,在他死之前,已經把這所學校和所佔的地全部捐給基金會,現在所見到的學校是由基金會管理的,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照他這個標準,全世界排名前一千甚至一萬的大學裏面,也別想找到一所私立學校,信先生所稱“一流的私立教育”到底又體現在哪呢?

  排除了哈佛和斯坦福這類雖曰“私立”實則“公有”,跟伯克利加大、西雅圖華大、威斯康星等州立兄弟們沒啥實質性區別的大學,信力健心目中真正的私立大學,顯然只能是營利性大學了——這也跟他本人從事的事業相符。今年初,他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向我們介紹過“全美最成功的營利性大學”:菲尼克斯大學。但這所面向“在職成人”的遠程網絡教育學校,該算“幾流”呢?“維基百科”告訴我們,此校符合美國教育部畢業標準的大學生只佔16%,是全美大學中最低的(平均水平為55%)。

  以“私立學校好,公立學校差”的驚人判斷為依據,信力建提出,“公立學校承擔的是國民教育或者是弱勢群體教育的功能”,“私立教育剛好相反,它是幫助有錢的人,幫助富人受教育”。“很多人反對這個概念,説憑什麼富人去讀好的學校。沒有憑什麼,現實就是這樣。”他非常肯定地説。

  如果專門“幫助富人受教育”的私立學校,也包含哈佛之類“私立公有”校的話,那就必須先確定:或者哈佛根本學收窮人孩子,或者哈佛的學費標準太高,以致窮人孩子根本上不起。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在本輪經濟危機暴發之前,哈佛的錢多得花不完(按照法律,每年至少要花掉資産總額的5%,才能算是非營利組織,享受免稅待遇),因而它不但對窮人的孩子完全免收學費,而且連中産階級子女也免了個七七八八。

  而如果按照信力健比較嚴格的私立大學定義,不算哈佛這一類的話,那麼答案是現成的,並且就是其在另一篇文章裏提供的——和中國的情況一樣,美國營利性的私立大學也僅僅是在最近20年才開始興起,其主要招生對象也是窮人。“非洲裔美國人在營利性大學的入學人數中,一直佔有特別高的比例。高等教育領域的黑人雜誌報導了1998年吸收最多黑人學生的前10所能授予文憑的大學主要是私立大學。”

  水平與哈佛在伯仲之間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每年的招生名額,只能滿足加州1%的高中畢業生。是否因為其公立,這1%的名額就都給了“弱勢群體”呢?也不會。在該校的校友中,很有一些世界巨富:英特爾的創立者之一戈登摩爾,蘋果公司的創立者之一史蒂夫沃茲尼克,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正義,等等。這些富可敵國的老外是否原本都是窮小子出身,因而能夠享受公立大學教育,我説不清楚。但我知道,該校有一位華裔校友確鑿無疑地出身豪門:袁世凱的孫子、著名物理學家袁家騮。

  信力健批評教育部設置的某項審批門檻過高,是“屠夫”行為:“辦私立大學,必須有300畝地,有5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有30萬冊的圖書。我現在算了一下,除非手裏拿了兩個億,否則就不要想辦私立大學,因為買不到牌照。”而他恰恰認為,“只能辦小的私立大學,不能辦大的私立大學。”“一所民辦大學最多只能容許它有1000人,不能有1萬人”。但是,他曾讚不絕口的那所美國最成功的私立大學菲尼克斯大學,在校生總數卻高達8萬多人,居整個北美之首。

  信力健在“漫談”中有個大膽的建議:“應該恢復1949年被摧毀的私立大學或者教會大學,全部恢復。如果土地被佔用的,可以異地重建,如果沒有後人的,可以另外找人申請,全面恢復。”

  我是死活聽不懂,他這句話裏面“如果沒有後人”説的是什麼意思。既然今天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與哈佛先生和斯坦福先生的後人已經毫無關係,那麼,中國的廈門大學與陳嘉庚的後人,復旦大學與馬相伯、李登輝的後人,南開大學與張伯苓的後人,也就都沒有什麼關係需要“恢復”。他們當初創辦這些大學,本就是把可以留給子孫的財産奉獻給了社會,既不是為了“劫富濟貧”,“幫助富人受教育”,也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致富。現在若去尋找他們的後人,説“把你家的大學還給你”,也違反他們的真實意願吧?

  對於教育,信力健先生是內行人,不是外行人;是明白人,不是糊塗人。誰能告訴我,他為什麼竟會説出這樣大串的既不符合事實、又不符合邏輯的外行話、糊塗話呢?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