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姜子健:張藝謀為啥嫌“漂亮女孩越來越少”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1日 10: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誰會是下一個謀女郎?(資料拼圖)

  這次靜秋的選擇,先採用的方法是全面撒網、重點捕撈。這裡的重點,特指北京的各大藝術院校。張藝謀派出的多個工作組,天天散落在北電、中戲、中國傳媒大學這些出“苗子”的地方,一蹲守就是幾個星期。在和工作人員聊天時,張藝謀一遍遍地開玩笑説,現在這孩子,怎麼漂亮的越來越少,難道是因為現在的漂亮姑娘都不嫁英俊小夥子,都不跟帥哥生孩子嗎?(《揚子晚報》8月9日)

  如此大規模地“尋找靜秋”,很容易讓人想到幾個月前“尋找翠翠”的活動,異曲同工之處,兩者都是為了滿足商業化利益而以非商業化掩人耳目。張大導演對自己電影的女主角的犯愁,可謂是影視圈中的一大“悲劇”,向來“謀女郎”的位置都不會“名花無主”,而此次《山楂樹之戀》殺青之際曝光的海選“靜秋”角色過程的艱難,雖是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90後女孩越來越缺少靜秋的那份單純,這早已是一個公認的事實,然而此時從張導口中説出,看似合情合理,實際上確是一個漏洞百齣的悖論。

  第一,張導是為自己片中女主角難以找到合適人選而發出的感慨,卻非對現狀的感觸。遙想當年,《大紅燈籠高高挂》、《一個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等,哪部片子中女主角的位置張導不是呼之欲出?如今卻為了一個70年代的靜秋,在二十一世紀大動干戈,實在是有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感慨。張導此次大為失望,多半來源於在海選角色中的感性認識,是否對這些女孩有真正的了解,以及是否對小説中靜秋的角色有著真正深刻的解讀,仍然有待考究,所以90後女孩們,尤其是因為姿色沒有被張導物色中的女孩,大可對此番評論不屑一顧,張導對此過於指責只能説是情緒的發泄。

  第二,如今90後女孩千奇百怪的個性,在張導眼裏當然是大煞風景,然而他看到的現狀,是否看到了原因呢?張藝謀自從轉型大走商業路線以來,哪部片子不是為了博人眼球去吃票房?90後女孩缺少靜秋那種單純的氣質,説到底是還是社會風氣的整體浮躁,商業化不也是助紂為虐嗎?本身就是商業化的電影,卻想找一個從外表到本質都很清純的女孩來演,這是一種“忘本”的體現,找不到還好,若是真的找到了,恐怕這部片子上映過後,這位真正清純的女孩也難以逃脫現狀而隨波逐流了,到那個時候,我們的張導是不是又會出來感慨90後女孩容易被物質化呢?

  第三,演員,顧名思義是要有出色的表演天賦,張導想找到一個原汁原味的靜秋本身並沒有惡意,只是想讓自己的片子少一點非議,但卻是忽略了清純女孩的天性。如果當年的靜秋當真還是原模原樣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當張導找到她説要把她拍成電影時,會得到允許嗎?如果允許了,那麼還會按照導演的要求順利完成拍攝任務嗎?一個天性本是不流於俗的人,強讓她流於俗,故作矯情地表演給眾人評頭論足,只會南轅北轍。一個演員給人的最重要的印象,如果演員自己完成不了,那麼是她自己的失敗,而不應該歸結于現實社會中缺乏這一真實人物。做不到對故事的真實再現,那就等著接受大眾的批判吧,又何必如此拐彎抹角?

  第四,張導對於靜秋這一人物存在誤讀。如果真是想要找到一個與靜秋幾乎一模一樣的人,那麼至少知道靜秋應該是身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之中。70年代的農村面貌和人物特點,其實現在仍然存在,但是張導首選北京,大規模放網,並且目標是清一色的藝校女生,其中用意顯而易見:即要求女主角有相當雄厚的表演天賦,又要求其有著骨子裏的清純,這不是要找到一條會飛的魚嗎?把本來就是矛盾的東西安放在一個人身上,結果只有一個:這個靜秋是張導造出來的,而不是艾米寫出來的,更不是活在那個年代的真實人物。然後以自己有限的接觸範圍,對90後女孩大加評論,這不是一個導演的社會責任心所在。

  所以張導真正所感慨的,是找一個能讓自己的片子獲得更多票房的人物太難,而不是對現狀接觸後反思後的無奈,否則他就會去拍一部反映現實中90後女孩的片子了,而不是對著一個眾人期待的故事大發感慨,也許對於張導而言,艱難的不是找一個靜秋這樣的女孩,而是拍一個最大限度滿足商業利益的電影。靜秋不過是一個票房主角,90後的女孩們卻因此被描上了一個灰色頭像。以商業化為目的,卻要以非商業化為標準,如何兩全?在此我只祈禱一點,希望這部片子物有所值,不要讓這麼多期待中的觀眾掃興而歸。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