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許斌:新“拆遷條例”何時出臺不能靠猜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6日 0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今日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來自《經濟觀察報》的報道:儘管在1月29日,國務院法制辦就公佈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而半年之後,卻仍無正式出臺的時間表。據接近國務院法制辦的人士説,拆遷修法已非當前工作著力點。據了解情況的法律學者和律師説,新“拆遷條例”或已胎死腹中。

  該則報道無確切新聞來源,充斥著“據”、“或”等模糊字眼。歸納為一句話,是政策基本靠猜。猜來猜去,還猜成了一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風景,今天是某某官員怎樣怎樣説,明天是某某專家怎樣怎樣説,後天又是相關部門、機構出來辟謠説沒有怎樣怎樣,或者暫時還沒有怎樣怎樣,但具體要怎樣怎樣則始終諱莫如深,似乎不把公眾的腦袋裏塞滿了一團團漿糊絕不罷休似的。

  在現代社會,法律法規、典章制度體系本來應該是公眾意志的體現,是公開博弈的産物,它的研究、討論;它的形成為文字;它的提交審議、表決;它的實施效果;它的現實利弊;它的被延續以及被修訂、被廢止,本就應該公開于陽光下。否則,便不足以保證其為公眾意志的體現,不足以避免其被特殊利益綁架。

  譬如説,在拆遷一事上,公眾當然需要知道誰在主張、呼籲、爭取約束行政權力,盡可能保證公民對合法財産的自由處置權;也需要知道誰在主張、維護延續並不斷強化行政權力。唯其如此,才保證得了言説者有最起碼的言行一致的個人品德。而尤為關鍵的是,能保證説話的人隨時接受輿論監督。否則,就會出現很多奇怪的現象,比如,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現行的拆遷模式不妥當,都信誓旦旦要推進和諧拆遷、主導人性化拆遷,而等到要真正修訂法律條文時,卻往往阻力甚大。

  不夠透明,過程模糊,記者只能像“間諜”般接近“國務院法制辦的人士”、“了解情況的法律學者和律師”,在他們的只言片語中尋找蛛絲馬跡;而對公民以及公民群體而言,則被排除在公共事務之外,以至於時刻恐懼著自己的權利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

  法律法規、典章制度體系的構建過程,擴而大之,是現代社會的運行基礎,這個過程應該讓各方利益公開博弈,光明正大地表達自己的訴求,而絕不應該是暗箱操作的過程,陷公民于恐懼中的過程。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