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善水:誰是過度醫療的推手?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3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一個出生不到一週的嬰兒,79小時內做了189項檢查,其中包括艾滋病、梅毒、類風濕、糖尿病等項目,面對很多如同“套餐”性質的化驗,家屬覺得被醫院騙了(《南方日報》7月12日)。

    應該説,家屬的感覺未必正確,因為“寶寶由於凝血功能缺陷,需輸新鮮冰凍血漿”。而按照有關醫療規定,輸血的患者必須在輸血前留取關於乙肝、艾滋病、梅毒等傳染病的相關資料,其目的主要是監控因為輸血傳染疾病的信息,提高血源質量。並且這一規定是硬性的,如果有人違反,當事醫生會被“一票否決”。因此,給一名出生不到一週,但可能需要輸血的嬰兒檢查艾滋病、梅毒,本身是符合醫療規範的。

    但儘管這樣,給一名剛出生的寶寶,短短79小時就做了189項化驗檢查,還是有些不大讓人信服,這麼多化驗需要留取多少血標本?而一名剛出生的嬰兒,體內一共才有多少毫升血,如此不計代價的化驗,是不是違背了醫療倫理的底線?

    過度化驗,是過度醫療的又一種表現,其背後的推手有哪些呢?

    其一,某些不完善的管理。例如,這幾年為了限制用藥,醫政部門對醫院的醫藥比例(藥品收入在整個醫療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進行了限制。這個制度的立意很好,但由於缺乏對不合理用藥的有效監管,加之沒有確立醫療服務的合理收費制度,醫院又不願意減少用藥,於是很多醫院通過增加化驗收入來拉低醫藥比例。

    其次,由於醫患關繫緊張,很多醫生都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為了不出現漏診現象,病人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能想到的化驗都查了,既可顯得對病人負責,而且自己還能規避風險。

    其三,這幾年,在經濟考核為主的醫療管理下,事實上存在著對醫生的逆向淘汰。因為,我們知道,一個有良知的醫生,應該具有一些為困難患者節省費用的惻隱之心。但現在越來越重的經濟考核壓力,讓那些有惻隱之心的人,要麼被淘汰,要麼過得很艱難,這就逼著醫生道德底線的一步步退卻。

    作者:善水(醫生)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