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 >

張翀:為網友在食品安全論壇上的質疑叫好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7日 15: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回顧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從蘇丹紅、強生、阜陽劣質奶粉,到紅心鴨蛋、福壽螺、多寶魚,再到三鹿奶粉,很多事件都是由消費者、媒體率先揭露內幕,監管部門的調查似乎習慣了“慢半拍”。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10年食品安全高層論壇上,一位網友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徐景和司長的一句“食品安全問題是管不了、不能管,還是管不好”的提問引來與會嘉賓的長時間鼓掌。

    顯然,這個問題道出了許多食品企業的心聲。食品企業到底要有幾個婆婆?食品安全該由哪個婆婆管?以海南毒豇豆為例,豇豆作為農産品,其生産歸農業部門管理,豇豆進入銷售市場後,成為食品,又受質檢部門監管,而在豇豆的銷售過程中,會不會有人添加東西,這是工商部門的管轄範圍,等到要出口了,則又輪到檢疫局出場。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主要採取以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多機構模式”,其中至少有九個部門和機構直接介入食品安全:農業部、衛生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認證認可委員會、標準化委員會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老百姓在超市裏買到的任何一個産品都至少經過四五個部門的把關,但為何在這看似“密不透風”的監管下,仍有大量的食品安全問題屢見報端?“幾個部門管不了一頭豬,十幾個部門管不了一桌菜”,究其原因,還是部門職能不清,權利交叉造成的如此亂象,常常出現“有好處,大家爭著管;無好處,大家推著管”,最終在監管上出現“真空地帶”,可見,多頭管理往往造成多頭“不管”。

    曾經有消費者為了一個食品安全的投訴,走遍了所有的主管部門,最終都沒能解決問題。事實上,消費者所投訴的問題,幾乎全都涉及多個部門。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一旦某個部門踢皮球,很可能“感染“下一個部門,最終的結局是集體“踢皮球”,受苦的還是消費者。

    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多頭分段管理固然有一定的好處,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明顯屬於治標不治本之舉。

    值得欣慰的是,2009年6月1日頒佈施行的《食品安全法》明確提出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國務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任委員會主任。由如此高規格的機構來進行協調、指導,可見中央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

    也有部分專家學者認為食安委僅作為協調機構無法做到更有效的垂直管理。只有把原來分散在各個部門的監管職責集中起來,做到專一化,各個環節都由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無論是預防,還是監管,抑或是接受消費者投訴,都能找到明確的執法主體,而非如現在這般共同管理之下的實際管理主體喪失,才能提高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力度。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