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 >

李劭強:請權力出場就能擺平“醫鬧”?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5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7月2日,遼寧瀋陽27名有豐富經驗的屬地公安機關、派出所領導被聘任為當地多家醫院的安保工作副院長,指導醫院開展治安防範工作。據悉,此舉是想進一步增強廣大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安全感,達到醫療執業環境明顯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明顯提高、醫院內部醫患糾紛明顯減少的良好效果。

    作為一種新職業,醫鬧是指那些借助醫療糾紛而乘機牟利的人。雖然,他們也以積極的態度和充沛的熱情,投入到醫療糾紛的解決中,但與患者不同,他們參與糾紛處理的目的不是為了化解糾紛,而是為了在糾紛中製造壓力與影響,借此獲利。

    沒有醫療糾紛,他們就無用武之地了。因此,醫鬧經常作出違反規定和擾亂秩序的舉動,以促使問題嚴重化,實現收益最大化。這時,醫鬧現象當然需要相關部門來管理,以維護醫院的正常運轉,保護患者的根本利益。

    醫鬧需要打擊,從這個角度看,設立安保工作的副院長具有一定的現實針對性。但是,在強調打擊的同時,也需要看到醫鬧産生的現實背景——醫療糾紛解決機制的不規範。這個背景是醫鬧滋生的環境和土壤。

    這裡所説的“不規範”,通常表現為兩種情形:一種是,醫院對於某些醫療事故採取了隱瞞與欺騙的做法,企圖以信息的不對稱和敷衍的態度,實現賠償最小化的目的;另一種是,患者在發現這類問題後,不管問題的性質是怎樣的,是否構成了醫療事故,也不管醫療事故屬於怎樣的級別,該得到怎樣的賠償,總是想著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爭取“將壞事變成好事”。正是這兩種相衝突的思考方式,導致了糾紛的惡化。

    如果,醫鬧産生的環境和土壤得不到改變,則打擊醫鬧的效果就可能沒有預想中的那麼理想。一方面,醫療糾紛在打擊後並不會自動消失,醫患緊張關係在醫鬧消停後

    也得不到自動調整;另一方面,雖然醫鬧可能被輕易打擊下去了,但“鬧”的土壤還存在,“鬧”作為一種患者維權的方式還可能存在——在醫療糾紛解決不規範時,有時不鬧醫院就不會重視,不鬧患者就缺乏“安全感”。顯然,打擊醫鬧只是處理醫患糾紛的一個部分,打擊醫鬧的目的不僅是讓醫院得到短暫的安靜,其根本目的應該是促使醫療糾紛處理的規範化和長效化。

    儘管醫鬧已經成為讓醫院和公眾頭疼的問題,儘管打擊醫鬧維護醫院正常秩序是當務之急,但是打擊醫鬧首先需要弄清醫鬧産生的背景,需要分清哪些是職業性的醫鬧,哪些是患者的無奈為之。對醫鬧最有效的打擊,是徹底剷除其滋生的土壤。如果醫療糾紛可以在制度化的環境中得到妥善解決,患者又何必尋求醫鬧的幫助?因此,在醫鬧嚴重時需要強調對醫鬧的打擊,但同時更應看到醫鬧産生的背景,通過“治本”,讓“鬧”成為一種不合時宜的維權方式,塵封于歷史。

(李劭強 原題:權力出場不如剷除“醫鬧”寄生土壤)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