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偉:藥品“1300%的利潤”還是利潤嗎?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7日 17: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一種出廠價15.5元的藥品,經過醫藥公司、醫藥代表、醫生等環節,最後價格漲到了213元售賣到患者手中,利潤達1300%(5月17日《新京報》)。

    “劫道兒的不如賣藥的”,這本是一句笑談。可面對“1300%”的利潤,實在是讓人難以笑出聲來。世界上有這樣的好事嗎:你排隊掛號甚至托門子找關係請客送“紅包”,賠上一大堆笑容最後卻得接受對方“1300%”的利潤,除了醫院,你還能在哪看到這種景象?

    報道中説,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是藥品投標報價指導價定得過高。他舉例説,頭孢國家定價7塊多錢,市場上最貴的賣到90塊,三甲醫院採購的絕大部分後者。

    這些年來,沉重的醫療負擔與教育、住房一起成為最受百姓關注的“三座大山”之一,因為“治不起”而引發的人間悲劇未曾絕斷。翻翻報紙,隔三差五你總能看到那些面臨死亡威脅卻又苦於無錢醫治的患者,特別是一些孩子那或明亮或空洞的眼神。這種痛感已非一兩個人所獨有,其牽扯到的社會神經已密布我們身邊,在這種大背景下,除了那些擁有優質醫療保障的少數人群,誰又敢説自己不會淪為其中的當事人?

    正因如此,這些年來圍繞醫療而推出的種種改革曾經一度熱鬧。但在這個“1300%”的利潤面前,那些所謂的“醫改”被證明其生命力是何等脆弱,你要求藥品招標?好的,那我就“不買7塊的,就買90的”,在利益面前,本就存有諸多漏洞的政策迅速被一個個挾勢而來的“對策”打得頭破血流。這個“1300%”的利潤,就是“戰勝方”的赫赫戰果。

    而這糾結在一起的種種利益糾葛是如此盤根錯節,或屬歷史遺留或有客觀因素,這也是多年來“醫改”之刃遲遲未能痛下狠手的原因吧?但不能否認的是,如今已有強大的利益鏈條在如魚得水,盡享其樂。正如房地産市場的規範與整頓一樣,都需要面對利益相關群體的重重阻力。“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誠哉斯言,如果果真如此的話,那在這“1300%”的利潤面前,任何改革措施,特別是那些觸及根本的措施也必將會受到看得見或看不見的阻撓與動搖。

    但面對一邊是百姓“治不起病”的疼痛與哀號,一邊是“1300%”的利潤的腦滿腸肥,任何有志於構建和諧、打造公民幸福與尊嚴生活的社會都不會無動於衷。“醫改”之刃不僅要落下,而且還要直指要害,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縫縫補補式改革,從重新定位醫院“公益”與“營利”的玄妙開始入手,鋪展開一個最大程度惠及普通公民的醫療新局面。

 

責編:趙春曉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