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醫改如何將醫保做強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25日 13: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近日,北京市民的目光被一份北京醫改新方案所吸引。在新方案“醫藥衛生四大體系”部分,醫療保障被推為卷首之作,足見醫保在改革中的核心地位。這次改革,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無疑將有效緩解市民“看病貴”問題,其做法可圈可點。

    在醫療服務領域,由於醫方具有很強的專業信息壟斷優勢,具有誘導消費的能力,醫患雙方往往並不平等,患者基本上處於被動弱勢的地位。醫療保險作為全體參保人的利益代表,受託管理保險基金,負有代表購買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之責。世界上凡是醫療問題解決較好的,如德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無不擁有一個強勢的醫保管理機構,代表參保人與醫療供方形成博弈均衡之勢,這一經驗應當為北京醫改所借鑒。

    為改善民眾的醫療福利,做強醫保是一篇大文章,我建議,北京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著手。

    其一,政府投入宜以需方為主,兼顧供方。新方案表述為“兼顧需方和供方”,方向還需進一步明確。實際上,政府將投入主要用於補助患者參保,資金最終還是會流向供方。在醫療服務領域,單純直接補貼醫療機構,收效不容樂觀,正如北京市醫改辦的負責人所説,北京建設了3000多個基層醫療機構,卻乏人問津。相反,將補助資金直接補到市民人頭上,由醫保機構代表參保人進行購買,有利於買到性價比最優的醫療服務,也有利於促進醫療機構的合理競爭。兩種補助方式孰優孰劣,立判高低。

    其二,逐步整合醫療保障體系。新方案提出,要在2011年初步完成新農合、無業居民醫保、“一老一小”醫保的制度整合。對城鄉醫療保障制度進行整合,無疑將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實際上,在實施全民醫保之後,醫療救助或許有必要再單獨設立,可以考慮將其整合為保險中的一個補助項目。目前,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分為兩塊基金、兩部門管理,無疑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其實,前幾年杭州等城市早已開始探索大醫保的整合之路,北京不妨借鑒。

    其三,更好發揮醫保對社區醫療的支持功能。上文提到,北京建設的大量社區醫療機構,市民卻少去就醫。究其原因,政府投入的確建成了設備、院房等硬體設施,但好的全科醫生並未有效跟進,因此難以形成真正的就醫吸引力。目前,北京的社區醫療多采用“收支兩條線”的辦法,社區醫生年薪約在四萬元左右。顯然,在北京這樣的高物價大都市,這種薪資水平很難聘請到優秀的全科醫生。況且,僅靠政府買單,那到底要投到什麼水平,又怎麼避免社區醫生人浮於事的問題呢?解決之道,只有不斷增強醫保基金的購買能力,通過合理的付費來吸引優秀的全科醫生主動下沉到基層。實際上,即使是在國家福利制的英國,其全科醫生也屬於自由職業者,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其進行管理。北京不妨吸取這一經驗,要注重盤活醫生護士資源,避免再走過去“養人養機構”的老路。

 陳皮(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趙春曉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