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到社區醫院、看病,只花了9分錢就把發燒“止住”了。成都的莊大爺説,他生平第一次降燒只花了9分錢!(6月14日《楚天都市報》)。
“9分錢處方”之所以能成為新聞,不是源於醫生醫德醫風的匡正,而是源於醫療機制的創新。據報道,由於醫生收入和醫院的經濟利益不挂鉤,所以對醫生的考核也不是看醫生開了多少藥、贏了多少利,而是看給多少病人看了病。正是該醫院醫療考核機制的變化,使醫生的高尚醫德的弘揚有了制度支撐。
醫療機制的創新,雖然使老百姓看病不再貴,但不能保證老百姓看病不再難。我國地廣人多,光靠現有的公立和私立醫院,難以解決老百姓看病難問題。因而,把醫療服務社區化、基層化,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醫療服務,已經成了熱門呼聲,再結合一些地方和國外的經驗,家庭醫生制度呼之欲出。推行家庭醫生制度不僅能改善醫患關係,降低就醫成本,還能夠完善全民醫療保障,讓醫療服務貼身化、人性化。其最大好處是,家庭醫生的收入不與醫院收入挂鉤,而與醫生出診次數挂鉤,把醫生為老百姓看了多少病作為考核依據。這樣一來,才能確保醫生真正執醫為民。
其實,醫療服務改革的一個原則,就是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而這需要從細節上體現,大到醫療制度的設計,小到一個座位、一電話問候都得替老百姓考慮。筆者希望家庭醫生制度能被廣泛推行,真正為老百姓提供方便、週到的醫療衛生服務。
責編:趙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