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姜泓冰:打擊論文造假別“大棒輕舉”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8日 0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杜絕論文造假,“秘訣”恐怕在於認真研究如何建立超越利益相關主體、行之有效的監督審查機制

       對學位論文作假者撤銷學位,3年內不得接受其學位申請;指導教師將承擔包括暫停招生、取消導師資格直至解除聘任等處理——教育部新近公開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暫行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制裁措施相當明確和嚴厲。

       從嚴從緊的處罰辦法,對於一些正在為戴上學位帽而打拼苦熬、撰寫論文的年輕學子,必然具有一定的震懾與警戒作用,整個社會更應樂觀其成。每年發表的學術論文與授出的學位數量驚人地“繁榮”,但論文“注水”、“泡沫”現象令人痛心,不同範圍內被揭發的論文作假、學術不端案例之多,令人蒙羞。

       但如何有效監管、打擊學術作假行為,是一個值得反思和探討的問題。近些年,從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到教育部乃至中科院、國家自然基金評選等相關系統,針對學術腐敗、論文成果作假等行為,增加了不少篩查過濾、上網公示等把關程序,也制定了各種懲治不端行為的威懾措施。各高校學生學位論文的學術規範教育和審查,也漸漸從嚴從緊,類似教育部這樣的學位論文處理辦法,包括導師的“連坐”,在許多高校的校規章程裏都有明確規定,監督和處理的執行機構大多已建立。然而這些,似乎都沒能徹底阻止“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風氣盛行,“注水學位論文”仍在批量問世,嚴規高懸下的“大棒輕舉”現象,尤其堪憂。

       作為學術不端行為直接責任單位的大學、科研機構乃至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作假者的“同盟軍”。在網上檢索無所不能的今天,發現論文造假行為本不是難事。但擔心自身形象受損的大學等機構,多半將“民不舉官不究”和“家醜不可外揚”當作學術造假案例的第一條處置原則,對於學術含金量普遍不高又關乎學生就業、學校聲望的學位論文尤其如此。專家的較真讓位於人情世故,導師“連坐”多半變異為包庇護短。學術道德與風氣,就在這樣的姑息敷衍中被放縱敗壞,一些大學的學術聲譽和育人水準,也在這樣“捂蓋子”裏陷入危機。

       改變現狀,“秘訣”恐怕在於認真研究如何建立超越利益相關主體、行之有效的監督審查機制。法度嚴明固然重要,實際執行時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持法度的嚴肅有效,才是根本。這樣説,適用的絕不只是打擊學術作假一端。

       拿高學位、從事學術研究者當是社會的精英與道德中堅,大學科研機構正應是社會理性良知的集中地。改變現狀,根本上説,是要改變整個社會、每所大學、每位學者對於教育、科研領域所抱持的急功近利立場。惟有真正將學術道德、學術規範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才能擺脫“學術GDP”的盲目攀高,讓堅守學術道德變為自發自覺。

熱詞:

  • 論文造假
  • 學位
  • 指導教師
  • 教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