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新前:印度靠改善民生擴內需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07年至2011年是印度的“十一五”計劃時期,印度經濟年均增長率約為8%。前不久美國《福布斯》雜誌刊文認為,“有充分理由對印度持樂觀態度,原因恰恰是它和中國不同。中國完全靠出口,而印度是個靠國內消費繁榮的經濟體。”事實證明印度是所有大國中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作為大國經濟,主要依靠內需推動發展的經濟模式更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那麼印度經濟是如何做到用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呢?

  一是財政支出大量用於改善民生。印度實行全民免費基本醫療,印度私營醫療機構主要滿足富裕階層的需要。但政府通過土地或資金投資入股私營醫療機構,並立法促使私營醫療機構承擔一定的公共醫療責任。目前印度政府的公共醫療投入約佔GDP的1.3%,在全國醫療總投入中佔22%。印度政府計劃將公共醫療投入比例提高到40%,以提高全民免費醫療的服務水平。

  2009年印度出臺《兒童免費義務教育權利法》,實行8年免費義務教育,並在學校提供免費午餐、免費教學用品和免費校服等。此外,印度公立高中和大學都實行低收費政策,比如印度著名的尼赫魯大學每學期學費和住宿費合計不到百元人民幣,其他高校的收費也大致如此。這得益於印度政府大量的公共教育投入,其規模已佔GDP的6%以上,2011年中國教育支出所佔GDP還不到4%。

  為改善人民居住條件,近年來印度政府承諾在幾年內消除數千萬人的貧民窟,已投入數百億美元建造廉價房、廉租房。免費醫療、免費義務教育和提供廉價房、廉租房節省了普通家庭的大筆開支,為民眾消費緩解了後顧之憂。

  二是印度的個人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世界知名調查機構ECA國際在全球45個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印度人的工資增長最高,年工資增長約12%,考慮到通貨膨脹,實際工資增長7%。而全亞洲範圍的工資實際增長約為3.6%,幾乎只有印度的一半。實際上,有研究顯示印度人的實際工資增長從1999年以來連續多年高於GDP增長。個人實際收入增加有力支撐了居民消費的穩定增長。印度居民家庭消費佔GDP比重達55%左右。

  個人收入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與印度特殊的産業結構有關。印度的服務業比重高達55%,工業僅佔28%。而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工業的比重較高,服務業比重較低。印度産業主要靠素質較高的人才,即“白領”,工資一般較高。因此,印度IT業、設計業、軟體業、服務外包業、醫藥研發業、醫療服務業、創意傳媒和電影産業等的發展,拉高了個人收入。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印度人愛護民族産業。印度人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從政府官員到普通民眾,多數國民都具有國家獨立自強精神。反映到發展經濟上,國民對民族産業特別支持愛護。在新德里、孟買、班加羅爾等印度城市的大街上見到最多的汽車都是印度塔塔汽車。塔塔汽車佔印度國內汽車市場份額超過60%,還出口到南非、巴西等多個國家,成為印度人的驕傲。在政府大樓和學校等公共機構,以及居民家庭,使用最多的空調也是塔塔公司的産品。

  印度現在每年生産超過1000部國産電影,電影産業年增長率高達18%。令人驚訝的是,在沒有特別的進口配額與審查制度限制的情況下,印度國産電影的票房超過全國電影總票房的90%。而且,印度電影還出口到許多國家,寶萊塢也一樣讓印度人引以為豪。

  對國産産品的扶持與偏愛,使印度民營企業非常有活力。印度企業盡可能使其産品與更多民眾的消費能力相適應。如塔塔小汽車最低售價約1萬元人民幣,國産電影票價僅為幾元人民幣。一些醫療服務項目水平超過美國,但收費僅是美國的1/3,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印度民族産業與國民需求良性互動,促進了民族産業的發展,支撐著印度經濟的增長。▲(作者是四川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熱詞:

  • 印度經濟
  • 印度電影
  • 內需
  • 印度企業
  • 醫療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