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斯壯:寬容是給“出格”的最好一課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3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被孩子惹怒,往往是大人情緒失控的表現。對自己的引導能力有信心的人,不會聲色俱厲地搞“激情教育”

  一名高二學生偷換掉事先經老師把關的講稿,用“自己的聲音”對現行升學和教育制度提出質疑。

  身處青春期的中學生不聽“安排”、獨樹一幟,甚至做出某些逆反的舉動,並非多大的新聞。反倒是該校匯龍中學對待此事的態度,值得成年人尤其是為人父母、為人師長者借鑒思考。

  這名同學的演講被認為是“言論不當,用詞過激”,對這個結論我們存而不論。這所學校按其認定,對這位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但校領導表示,本著寬容的態度,不會對其進行處分。更讓人觸動的細節是:當時,音響主控臺就在不遠處,也有老師站在演講臺附近,完全可以斷掉電源或讓該生停止演講,“但那樣也會打擊他的自尊心,我們還是堅持讓他講完”。

  保護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堅持讓“言論不當”的學生把話講完,能有多少老師、多少學校有這樣的心思和氣度?

  答案恐怕很難樂觀。

  “師道尊嚴”,是中國教育幾千年的傳統;“嚴是愛,松是害”,在很多家長、老師的心目中,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原則。就在不久前,一名中學生玩笑式地將一段《蘭州二十七中逃學指南》的視頻發到網上,被學校勒令退學。在廣西平南縣,19名高中生因為上課帶手機被“勸退”或“動員轉學”。在江西宜春市第四小學,十幾個孩子竟然因為“到校過早”,被老師把臉頰掐青……這些新聞拼接出的圖景與嚴苛的應試教育一起,讓校園在一些孩子的心中成為令人生畏的所在。

  曾有這樣的故事:小學生進校不跟老師打招呼低頭而過,老師提醒家長,讓他們連續幾個早上陪孩子一同步行上學,見到小鳥説聲“早上好”,見到目光相接的路人説聲“早上好”,結果一進校門,孩子向老師的問好變得特別自然。也聽過這樣的講述:孩子入學第一天,學校會發一本厚厚的指南,第一部分是《權利》,上課舉手的權利,給老師提意見的權利,受同學欺負時投訴的權利;第二部分是《義務》,上樓梯靠右走的義務,穿校服的義務,按時完成作業的義務……緊跟著權利的義務,讓小孩子覺得平等公正、理所當然。

  可惜這些故事發生的地點,大多數是在國外。像匯龍中學這樣“堅持讓他講完”的學校,在我們身邊遍尋難覓。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過家長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事實上,被孩子惹怒,往往是大人情緒失控的表現。凡是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的人,都會冷靜、克制、寬容地對待孩子的“出格”,耐心分析問題的起因,尋找有效應對的辦法,而不是聲色俱厲地搞“激情教育”。

  教育如此,社會管理也是如此。為什麼那個面對老人錯拿遊戲幣當硬幣卻從不拆穿的餛飩店,受到那麼多人的追捧?為什麼有的小區自助小賣部,敢於讓顧客自己付賬卻幾乎沒有丟過錢物?那是因為他們懂得,激活人的良知,更多的時候要靠鼓勵和信任。

熱詞:

  • 老師
  • 權利
  • 學校
  • 早上好
  • 安排
  • 激情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