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文寧:“直降1.3億”能否複製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6日 14: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興許用不了多久,在廣州白鵝潭、海心沙區域漫步的遊人,會在晚間看到亮起的LED燈柱燈具,如果不是輿論的力量,這樣的燈柱燈具當初會被建成“巨型LED光屏”,兩者相差不小的資金投入。

  本報12月14日報道了“廣州光亮工程預算由1.5億元直降為2719萬元”一事。報道説,事件緣起於今年6月廣州市路燈管理所發佈招標公告,稱要斥資1.5億元對亞運會後的珠江兩岸光亮工程再次升級。對於電力資源匱乏下花鉅資打造光亮工程,市民紛紛表示反對,媒體一片質疑。廣州先後有兩名年輕人通過網絡徵集光頭與大拇指的照片,呼籲市建委暫緩工程,公開光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12月8日,新的光亮工程招標公告出爐,原準備花近1億元打造的白鵝潭和海心沙區域巨型LED光屏等工程項目消失。

  自12月8日新的招標公告出爐起,媒體的討論就不少,有對網友“光頭哥”與“拇指妹”的讚譽,有對廣州市建委尊重民意的稱道。而本文更關注的是:類似的事情,如果換一個事件、換一種環境,複製的可能性有多大?

  分析廣州光亮工程預算直降1.3億元的來龍去脈,有幾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一,網友“光頭哥”與“拇指妹”的義舉,點燃了公眾對市政工程建設大可“指手畫腳”的熱情;其二,微博等網絡工具在公眾尤其是年輕人中廣泛運用,為公眾迅速了解信息並表達意見,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可以預計的是,隨著各地政務微博的興起,微博問政很可能在今後成為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重要工具,其影響甚至可能超出我們的預料;其三,政務公開已成大勢所趨,能不能傾聽且吸納民意,確保決策的合理與科學,日益成為公眾評價政府部門行政水準及整體形象的重要指標;其四,財政體制從“建設性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政府公共支出的重心應從經濟建設支出轉向教育、科技、醫療衛生與社保等民生支出,公眾對這一公共支出政策的期盼日益熱切。

  那麼,複製類似事件,我們具備什麼?又期待什麼?

  我們並不缺少網友的參與熱情,微博等網絡工具的運用也幾乎沒有地域或人群的限制。我們所期待的,第一,獲知信息的通道。在廣州這一事件中,公眾是從招標通告中偶然得知有個1.5億元的光亮工程。如果沒有固定的信息溝通平臺,靠這種偶然,公眾監督的成功幾率沒啥保障。比如,超過一定數目的、動用公共財政的投資項目,事先通過明確的途徑徵詢公眾意見,這樣的途徑和平臺是需要我們努力去構建的。

  第二,政府部門肯與公眾平等溝通、傾聽並接納公眾意見的開明姿態。對照廣州市建委的做法,其它地方及部門有沒有勇氣説一句:“我們也一樣會把公眾的意見當回事”?並不敢對此過於樂觀。

  第三,向民生傾斜的公共財政支出的制度保障。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各地的大小會議與文件中,總少不了這一要求,但落到實處時,民生有時就成了“一個筐”。與社保、醫療、教育等迫切需要改善的民生問題相比,斥鉅資興建大型地標性建築、“形象工程”及豪華辦公樓等,似乎總是優先的、更重要的。後者能迅速改善城市面貌,能給管理者臉面增光添彩,往往會被冠以“改善民生”等名目而順利出爐。因此,從制度上明晰公共財政中民生利益的邊界,至少分清主次、先後,可謂當務之急。

  從偶發性事件中提煉共性,為前行之路尋找坐標,有助於我們以最小的成本收穫最大的進步。(劉文寧)

熱詞:

  • 經濟建設支出
  • 複製
  • 公共財政
  • 微博
  • 形象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