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對話]博鰲的微笑曲線(20110501)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2日 0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對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c2a86641ec004a2d266ea18abb85dc45


龍永圖 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 博鰲亞洲論壇前任秘書長
拉莫斯 菲律賓前總統 博鰲亞洲論壇前任理事長
佟曉玲 外交部東盟大使
吳士存 海南省外辦主任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武  紅 新盟國際公關總裁
張燕生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曹德旺 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
孫丕恕 浪潮集團董事長

主持人  陳偉鴻:
    好,謝謝大家。謝謝各位,歡迎大家來到我們今天《對話》節目的現場。
    今天我們所在的這個地方在十年前,它是一個非常平靜,又鮮為人知的小漁村。在隨後這十多年的時間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年的春天來自全球各地、世界各地的這些政要和精英,他們不顧舟車勞頓,全部都匯聚到這裡,共同來探討官戶亞洲乃至全球命運的一些重大的課題。
    十年的時間,從這裡發出的聲音也開始漸漸有了影響世界的力量,大家已經知道我所説的這裡就是博鰲。
    從十年前,三個亞太國家的政治家,他們的一些創意到今天我們看到博鰲亞洲論壇已經成為和達沃斯論壇和美國財富全球論壇齊名的三大非官方的論壇機構,也有人曾經這麼説,在這十年當中,博鰲亞洲論壇用它自己的開放和創新贏得了世界。
    今天的《對話》節目,我們就要和大家一同來關注博鰲亞洲論壇這十年的成長和發展。
    我們為大家請到了幾位參與並且見證這十年的特殊嘉賓,我們先用掌聲來歡迎他們,就在我們的舞臺之上,歡迎各位。 
    好,首先我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嘉賓,他是我們博鰲亞洲論壇的前任理事長,菲律賓的前總統拉莫斯先生,歡迎。第二位嘉賓是我們博鰲亞洲論壇前任秘書長,也是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的委員龍永圖先生。第三位嘉賓是我們外交部東盟大使佟曉玲女士。還有一位嘉賓是我們海南省外僑辦主任吳士存先生。歡迎幾位。 
    幾位跟博鰲都有著非常深的淵源,其實他們之間的相識可能也跟博鰲有關係,每年博鰲亞洲論壇舉行之際,也是我們這四位老朋友見面的時刻。
    佟女士,您看到身旁的三位男士,他們的變化大不大?
佟曉玲 外交部東盟大使:
    三位男士依然非常的神采奕奕,帥哥。
主持人:
    風采依舊,帥哥是嗎?
佟曉玲:
    老帥哥。
主持人:
    看來這個精神面貌在十年當中一直延續了下來,但是我們也得看看這三位他們細緻入微的變化,我覺得好象十年前在認識吳先生的時候,您的頭髮沒這麼白吧?
吳士存 海南省外辦主任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今天頭髮白了,當然沒有博鰲亞洲論壇我頭髮也會白,但是可能沒這麼白。
龍永圖 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博鰲亞洲論壇前任秘書長:
    拉莫斯總統能夠長壽和健康的秘密,可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每次到這個博鰲來,都要打好幾場高爾夫球。這是他長壽的秘密,年輕的秘密。
主持人:
    博鰲亞洲論壇它這十年有的很大的一些變化,在你們的眼中,這十年來我們博鰲亞洲論壇有了什麼樣的一個發展和變化?
龍永圖:
    我覺得從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的成員的組成就可以看出來,現在不僅僅有來自亞洲的,還有來自歐洲的,來自美國的,來自俄羅斯的,可以説全世界都在參與博鰲亞洲論壇的打造,也就是説全世界參與整個亞洲的發展進程。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亞洲的變化,從一個被邊緣化的聲音不是很響亮,很清晰的這樣一個地區,逐漸成為一個能夠在全世界發出一個比較響亮的聲音,而且對全球具有影響力這樣一個地方。
主持人:
    好。
拉莫斯 菲律賓前總統 博鰲亞洲論壇前任理事長:
    我想最明顯的變化是,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的發起人,我們的願景得到實現,就是要建立一個亞洲的大家庭,最開始有28個亞洲國家作為發起國,但是現在這個家庭逐漸壯大,我們整個大家庭的聲音傳向世界,用同一聲音傳向世界,一個亞洲大家庭的夢想已經實現。
主持人:
    十年來我們這個家庭的成員越來越多,而且家庭成員的陣容也越來越強大,佟女士,在您的眼中,這個變化可以怎麼來描述。
佟曉玲:
    博鰲亞洲論壇這十年應該説是論壇的特色,不斷增強的十年,是論壇的影響不斷擴大的十年,而且應該説是論壇的分量不斷加重的十年。
主持人:
    吳先生您呢,博鰲亞洲論壇的點點滴滴的進步或者是變化,可能您都看在眼裏。
吳士存:
    每年博鰲亞洲論壇,我的任務就是搞接待,提供服務保障工作。這十年,我們的感覺最明顯了,就是論壇人氣旺了,影響大了,全球的關注度高了。你現在每天早上打開電視,一看就是博鰲亞洲論壇,全球關注。
    十年前那個時候,我們是怕別人不來,只要你報名,只要交報名費就可以來;現在我們是怕人來得太多。
主持人:
    現在門檻聽説越提越高了。
吳士存:
    今年報名的人包括媒體包括3200人,博鰲核心地區以及周圍的十家酒店全部住滿了我們的代表工作人員和媒體記者,人氣非常之旺,這就是博鰲亞洲論壇十年後的影響力和魅力所在。
武紅 新盟國際公關總裁:
    我覺得其實可以用一個特別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説是一個奇跡。其實真的是從無到有。從零開始,一開始就是連一個logo,一本手冊到一個網站,甚至於就是我們的slogen,叫傾聽亞洲的聲音,真的都是從2005年開始的。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創造了一個奇跡,然後創造了一種亞洲和在全世界上這樣一個影響力。
主持人:
    只要你看這10年的博鰲亞洲論壇的發展,可能你都能從剛才四位嘉賓的話中找到許多的共鳴。在這次我們參加2011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時候,我就發現到處都貼滿了一個全新的標誌,這個標誌其實是為了紀念博鰲亞洲論壇十週年而特別設計的。來大家一塊兒看看這個標記。
    這個標誌非常特別,我們可以看到有個阿拉伯數字10。四位嘉賓你們在看到這個標誌的時候,你們覺得它反映的是什麼?它體現的是什麼?
佟曉玲:
    我首先看到這是一個太陽和月亮,然後呢又是我們一個地球。下面的這樣一個橫,我的理解是一種紐帶,一種連接,一個橋梁,把亞洲與世界聯絡在一起,把我們全球聯絡在一起。
主持人:
    有人説它像一個麥克風,這是傳遞亞洲聲音的麥克風,把這個聲音從我們博鰲傳向亞洲,傳向全世界,用佟女士剛才的話來説,這是一條紐帶。在我看來,這也特別像一條微笑曲線,它也伴隨著這10年當中亞洲經濟的跌宕起伏,在博鰲這裡劃出了一個完美而漂亮的曲線。
    其實我們今天在這裡回望這特別的10年,我們不防就沿著這樣的一條發展的曲線來選取幾個特別的時間節點,讓我們看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之上,博鰲向亞洲、向世界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來,我們一塊兒我來找尋第一個時間點。

(播放短片)
解説:
    亞洲的崛起特別是東南亞四小龍的快速發展,曾經引起全球高度關注。但上個世紀後期,亞洲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這是因為金融風暴。金融風暴使亞洲各國認識到,亞洲需要構造一個會聚政商學界精英的對話平臺,共商應對亞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計。
    環顧全球,世界各國為應對經濟全球化,已相繼加快區域經濟合作步伐,歐盟和歐元區的合作不斷擴展深化,美洲、非洲都相繼成立了統一組織,亞洲遂有東盟十國、10+3會議、上海合作組織等多種機制。但相比之下,區域合作仍相對滯後。作為亞洲自我身份覺醒標誌而被載入史冊的萬隆會議,已經過去快半個世紀,亞洲一體化進程荊棘叢生,不盡如人意,即將跨入21世紀的亞洲,正需要這樣一個匯集亞洲聲音的機會。
主持人:
    回溯到2001年這個特別的時間節點,我們大家都感受到了短片當中傳遞出的這種緊迫感。我想問問在我們現場的幾位朋友,他們是不是也有特別的感觸。
張燕生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2001年是我們亞洲人走出危機,走向未來的一個轉捩點。那麼當我們亞洲人走出危機的時候,我們共同想的一個問題,也就是剛才我們看的標誌,它的那一橫,在我看亞洲上面的一橫,它實際上代表了我們亞洲一體化的啟程,也就是我們通過這種亞洲的金融危機,我們感覺到我們是亞洲是在一個船上,我們只有同舟共濟,我們才能夠走向未來,這個船的啟航是從2001年開始的。
曹德旺 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
    在這10年裏面,我們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固定資産增長了十幾倍下來,真正成為一個跨國集團就在這個10年裏面。因此我認為去年亞洲在這裡的時候,一個是就比較信仰的地方。第二點呢,因為2001年這裡,2002年遭遇反傾銷,那有人來問我是不是因為反傾銷就加入世貿以後,你跟人家打了這個官司,我跟人家講不是,如果沒有加入世貿才倒楣,美國人根本就不要跟你打官司,叫你回去就可以了,正因為有這個平臺,我才可以跟他扯皮。
主持人:
    我們才有自己發出自己聲音的這種機會和可能。
曹德旺:
    對。
龍永圖:
    博鰲的10年,正好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10年,博鰲成立那一年,2001年,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那一年,所以那個時候我記得在博鰲成立大會上,在2001年,當時我是作為這個午餐會的演講嘉賓,當時談的題目就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
主持人:
    類似的午餐會的主持演講,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
龍永圖:
    對,我覺得那個時候正好是中國入世談判結束的前夕,成立大會上的話,我做的主題演講會主要給大家一個信息,當時的話是很明確地向整個參會者傳達了中國願意更加開放的這樣一個意願,這是這樣一個中國入世的大背景,也向當時的參加成立大會的與會者説明了為什麼中國政府會積極地支持,拉姆斯總統和他的高級同事們能夠作出這樣一個倡議,所以這個背景應該是很重要的。就是説有一個開放的中國,它是願意接納一個亞洲的經濟平臺,設計到自己的國土上,我認為這一點的話,沒有這樣一個大的背景的話,我們也比較難下那麼一個大的決心,因為當時中國確實還沒有在自己的本土上建立一個國際組織的經驗,也沒有這樣一种先例。
主持人:
    既然提到了這個2001年我們要打造一個博鰲亞洲論壇,我們就必須要把這個話題交給拉莫斯先生。
拉莫斯:
    1998年的時候蔣曉松先生聯絡我,因為我和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是好友,我們在菲律賓馬尼拉相聚,要決定會址所在地,蔣曉松説他知道一個好地方,在海南省博鰲可以做會址,是瓊海市的一個小漁村,。我們到了這個地方,發現很漂亮,25公里長的海灘,比夏威夷還要好。所以過和朋友們決定把博鰲作為會址所在地,於是就簽了馬尼拉宣言,一致通過把亞洲論壇的會址設在博鰲這個地方。
佟曉玲:
    在2001年的時候呢,我在我們駐菲律賓大使館工作,做政務參讚。我記得在2001年的下半年的時候,蔣曉松先生就到了菲律賓,他呢通過大使館希望我們幫助他安排見一下拉莫斯總統,跟他商討一下博鰲年會的事情。
主持人:
    那個時候已經知道有博鰲年會這樣一個平臺了,只是在選址當中。
佟曉玲:
    當時我記得我陪蔣曉松先生去拉莫斯總統的辦公室,我們去見面以後,他們就在商談第二年這個年會怎麼開,那麼理事會大概怎麼組成。所以説從博鰲論壇的初始的階段,我本人也參與了一些,也見證了它這種出生。
主持人:
    同樣在這年,我們看到中國也啟動了和東盟自貿區的談判,所有這些舉措,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我們在加快融入世界的腳步。
龍永圖:
    當時中國入世以後,我們中國政府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就是開始和東盟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當時上面也讓我率領中國代表團開始和東盟的自貿區的談判。當時就感到中國入世以後,中國政府一個很強烈的願望就是要使我們周邊的國家,特別是亞洲的國家,能夠和我們中國一起分享我們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分享我們中國這幾年來,在全球經濟地位當中得到上升以後所獲得的一些成果。所以中國有這樣一個強烈的願望,也就説希望能夠走一個亞洲區域經濟的一個合作的一個道路,這個合作的道路到底怎麼走,當時大家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博鰲亞洲論壇初期,我們一直在探討亞洲區域一體化的進程到底是應該怎麼走,它和歐洲區域經濟一體化有什麼不一樣,和非洲有什麼不一樣,亞洲的話,它的這個應該説,它的多樣性非常突出,不但它的歷史、文化、宗教,這個發展階段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比歐洲來講,差異性大得多,所以確實要探索一條具有亞洲特色的這樣一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道路。
孫丕恕 浪潮集團董事長:
    誰想説大家在對融入這個世界也是期盼的,當時也有些緊張,有些憂慮。比方説大家説首先説這個關稅會逐步取消,甚至削減到零,那大家就感覺説取消關稅之後,原來咱們歷來説成本的優勢,這個政策的壁壘是不是就消失了?這是大家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我們很多的幼稚的這些産業,或者還沒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這些産業,會不會叫國外的企業進來之後,徹底就打垮了,但經過這10年下來之後看,我們擔憂的這些事,逐漸經過實踐,經過自己努力,都得以解決了。
    比方説我們信息産業説現在關稅是零,也沒人問問題。説我們現在很多低級的産業現在走向世界,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主持人:
    其實就在亞洲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緊密地合作和共贏的進程當中,我們看到博鰲亞洲論壇也正在發揮它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接下來我們不妨沿著這條曲線,繼續來尋找下一個時間坐標,這就是2003年。來回顧一下當時的背景。

(播放短片)
解説:
    2003年9月10日至14日,WTO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由於各方在主要問題上的巨大分歧,會議無果而終。多哈談判並不樂觀,全球化推進遇阻。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強勁活力,加上入世後市場的熱議開放,為亞洲區域內經濟合作帶來新的機遇。

主持人:
    2003年,多哈回合會議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好像是我們全球化的進程要稍稍地受到一些阻礙了,不再像我們想象當中的那麼的暢快。但是在2003年,我們注意博鰲亞洲論壇設定的一個主議題卻是亞洲尋求共贏,合作促進發展。當時為什麼會定這樣一個基調?
龍永圖:
    我剛才特別強調的,亞洲的這個多樣性和差異性,所以確定了亞洲如果是要在區域經濟合作當中取得一些成就的話,必須把雙贏共贏的理念,作為整個亞洲合作的一個主旋律。所以當時我們和拉莫斯總統,還有博鰲理事會研究,説應該把亞洲尋求共贏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的永恒的主題。
    説老實話我們博鰲亞洲論壇開始並不是很順利的。從2003年1月份我接受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當時我們決定要4月份開會,後來大家知道2003年出現了非典,不要説博鰲亞洲論壇這1000多人的會議開不成,連幾十個人的會議當時都不讓開。但是的話,當時我們一直在想,既然我們博鰲亞洲論壇要發出聲音的話,我們就一定要想點辦法。所以我記得我們在非典最盛行的時候,我們在北京的亞洲大酒店舉行了一次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會議,所有的參加者都戴著口罩。這個中方的代表當然戴著口罩講話,外方的代表的話是完全用視頻來參加會議,所以當時在一個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試圖發出自己的聲音。
張燕生:
     應該講2003年從亞洲的一體化,比如説我們説10+3,中國和東盟的一體化角度來講,應該講也是一個起步的一年,因為2003年是中國和東盟FTA早期收穫啟動的一年。也就是我們會發現我們亞洲人走的這個一體化的道路和西方和歐洲是不一樣的。我們走的是一個由易到難,也就是説它是一步一步漸進的來推動我們亞洲經濟的一體化。我們從2003年的早期收穫,然後到2005年推動我們貨物貿易的開放,然後到我們後來推動,我們逐步推動我們的服務業和投資的開放,然後到2010年全面啟動我們的這個FTA自由貿易協定,你會發現2003年實際上是我們的亞洲經濟從一盤散沙開始,一步一步建立我們經濟,我們的社會,我們對於我們的這種民眾的共識,這種凝聚力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一點。
主持人:
    我們看到在2005年的時候,博鰲亞洲論壇首次發佈了一個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報告,有人説這是代表我們一體化發展過程當中一個最強音,拉莫斯先生有話要説。
拉莫斯:
    説到亞洲一體化,我們有東盟自貿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些都是一體化的趨勢,都是亞洲合作的基石,我們最重要建立一個和諧的亞洲大家庭。在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東盟在過去的44年當中,我們一直在促進彼此間的合作,最初東盟只有5個國家,現在有東盟十國。我們有東盟+1,就是加上中國;有東盟+2,就是再加上日本;東盟+3,就是再加上韓國。而通過這樣一體化的趨勢,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也增強了合作,建立了一個更自由的經濟一體化規則。現在我們有東盟+4,新增了印度,印度也很有興趣在自由貿易上與東盟進行更多合作。
龍永圖:
    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註定是一個非常複雜、漫長的這樣一個進程,所以有必要把這樣一個歷史記載下來。
主持人:
    所以這就是報告出臺的一個原因。
龍永圖:
    就是要出臺一個報告,記錄每一年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所起的每一點成就和遇到的一些困難,我們認為這是有意義的。
主持人:
    那怎麼來體現這個雙方的權威性呢?
龍永圖:
    所以當時我們在這個亞洲開發銀行這個支持之下,就開始搞這個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報告,當然我們也得到了達沃斯論壇的一個啟發,因為達沃斯論壇搞了那麼多年,它一個非常成功的一點就是,它每年要發表一個這個國家競爭能力報告,就是甚至排名。後來變成這個達沃斯論壇一個非常重要的,有影響力的一個出版物,所以當時我們覺得這個博鰲亞洲論壇,除了成為一個這個對話交流的平臺以後,還必須成為一個智庫,對全球有影響力的這樣一個治理支撐機構。所以從我們的這個宗旨來講,發表這個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報告的話,應該説順理成章的。
佟曉玲:
    從博鰲論壇成立這10年,我們有一個數字,就是亞洲對世界經濟總量的貢獻,從29%上升到35%,那麼在10+1的自貿區建成的這個過程當中,10+3國家,也就中日韓加東盟十國,也在進行東亞自貿區的研究,我們叫關産學的三個方面的研究。
    那麼特別是在去年的10+3領導人會議上,我們10+3領導人決定要加快這個東亞自貿區建設的步伐,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儘快達成協定。如果説10+1自貿區再加上10+3自貿區的話,那麼在亞洲來講,我們的自貿區就會聯成一體,所謂亞洲的經濟一體化,應該説就可以達到一個很高的目標。
主持人:
    這樣的發展趨勢,還會受到什麼樣的新挑戰呢?我們接下來再看一看下面這一個時間節點。

(播放短片)
解説:
    2006年7月,WTO總幹事拉米宣佈,如期中止多哈回合談判,自2001年11月啟動的多哈回合談判,旨在促進削減貿易壁壘,通過更公平的貿易環境來促進全球,特別是較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多哈回合談判的失敗,使得全球的貿易體系嚴重受損,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會阻礙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而這一年又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五個年頭。入世的過渡期結束,中國進入了全面對外開放的新起點。

主持人: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2006年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當時的這個背景之下,對亞洲各國都提出了新的考驗和挑戰。龍先生還記不記得,在當年我們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大家談論最多的是什麼?
龍永圖:
    當時確實出現了這個多哈回合談判這個受阻的這樣一個對全球貿易體制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是我們觀察這個,這個全球的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貿易合作的這個互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當這個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挫折的時候,區域貿易集團的發展就很快,而且的話,區域貿易的一體化進程,有時候會倒閉這個全球貿易體制的進展。就像是在這個1993年的時候,當時烏拉圭和我談判碰到了很大的困難,當時烏拉圭和我談判可以説面臨著夭折的時候。當時的話,在西雅圖舉行的這個亞太經和組織的首腦會議,那次首腦會議上,美國、歐盟還有包括亞太的一些國家都提出來,如果是這個世界貿易組織的這個談判不能再繼續進行下去,那麼我們可能會甩掉世界貿易組織,甩掉多邊貿易體制,我們搞自己的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所以當時的話,應該説對這個世界貿易組織很大的衝擊,倒逼世界貿易組織很快地進入烏拉圭達成這個協議。所以這個多哈回合的這個進程遭到了挫折以後,將對整個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應該説起到了一個刺激和推動的作用。所以我覺得那一年的會議的話,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談得比較多,大家覺得即便是這個多哈回合談判徹底失敗,天也塌不下來,我們還有這個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這樣一塊地,這樣一片天,我們還可以撐起來,所以當時的話,對於這個全球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應該説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
主持人:
    佟女士當年是在外交部的亞洲司,主觀這個博鰲亞洲論壇,你記不記得當年大家對於未來更廣泛的亞洲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他們有信心嗎?
佟曉玲:
    我們那一年的分主題就是叫"新挑戰",就是新的機會。因為當時多哈回合談判遇到困難,亞洲的經濟一體化又在不斷地發展,亞洲國家應該在怎樣的一個平臺上來尋求共贏跟合作呢?我們要尋求新的機會。那一年我覺得大家是帶著一種期待和期望,所以對論壇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當時當然也有一定的困惑,因為整個在世界的範圍來講的話,貿易談判包括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等等便利,不是很順暢,我們又面臨著當時的歐美的貿易保護主義非常盛行,所以亞洲怎麼樣尋求新的機會。當時我記得我們給領導人起草講話稿的時候,也是帶著這樣的一種主題思想,就説在這個舞臺上發出怎樣的一種亞洲的聲音。在這個舞臺上,把怎樣的一個中國展現給世界。
主持人:
    我們接下來再來看一看下面的這個時間節點,其實很多人可能也都能想得到,這對於亞洲國家,或者説全球國家來説,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都有著重大影響的時間點,那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來,我們看一看。

(播放短片)
解説:
    2008年秋天,發端于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席捲了全球;2009年,全球經濟一片陰霾,亞洲和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出口銳減、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等挑戰。農村、貧困、環境、資源等各種問題交織的社會矛盾更為凸顯。當時,一些國際組織紛紛對當年世界經濟形勢做出悲觀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世界經濟將下降0.5%至1.5%,其中發達國家下降3%至3.5%,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世界經濟下降1.6%,世界貿易量下降9%。

主持人:
    似乎從那一刻開始,一種悲觀的情緒開始瀰漫在經濟領域,無論是在亞洲或者是在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2008年的那一刻,對企業的發展來説,是不是覺得一個冬天突如其來就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孫丕恕:
    2008年金融危機出現之後,大家都是歷歷在目的,首先的感覺是恐慌、恐懼,再加上在恐慌恐懼下帶來很多投資的下降,在我們這個行業裏面,IT支出大幅度減少,IT建設的投資在下降,對外貿易,對外出口、對外進口本身也在下降。
主持人:
    當這場危機到來的時候,是不是也給我們的博鰲亞洲論壇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和考驗。大家在原來一直提倡共贏的基礎之上,是不是開始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龍永圖:
    整個那次會議的基調我認為還是積極的、樂觀的,因為大家覺得這一次金融危機雖然是對亞洲來説有重大的衝擊,但是對亞洲帶來的機會可能更大,實際上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應該説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全球經濟的一些格局,因為隨著這一次金融危機對西方國家的一些衝擊,所以新興經濟體在金融危機當中以後,在受到一段短時間的衝擊以後很快反彈,應該説新興經濟體利用了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全球經濟力量的對比。
主持人: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2009年年會的一個主題,就是"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其實這一屆年會的主題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大家可能都沒有想到,最先提出復蘇聲音的是出現在亞洲,所以全世界都非常關注這樣一個聲音,是不是這個主題的提出也意味著在全球範圍來看,我們經濟復蘇率先出現在了亞洲?
龍永圖:
    當時全球已經非常清楚了,亞洲特別是中國率先出現了復蘇。但是當時我們中國也好,亞洲的領導人還是非常清醒的,我們這次復蘇並不是簡單的從過去的經濟增長往更高的經濟增長的臺階來走,而必須實現一種綠色的復蘇,就是在一個能夠節省能源、保護環境、以人為本,這樣一些最根本的原則的指導之下實現復蘇,這次復蘇不僅僅是在數量上是一個復蘇,而且在質量上也是一個復蘇,就是説整個改變了,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講改變了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發展這樣一個結構。
武紅:
   我有一個感觸就是,當初我其中負責有一個金融方面的議題,那個時候歐美的企業,像一些投行,很大的投行,他們是非常悲觀的,但是反而是亞洲的,中國的這些企業代表都非常有信心,我覺得這形成了特別大的一個差異。所以我覺得結論還是説美國的這個金融危機當中,亞洲,特別是中國真的是企業,我覺得他們沒有失去信心。
曹德旺:
    我是自主品牌,自己設計,現在我們給人家設計汽車、火車玻璃,是自主品牌,自己設計的,我4月份,就是明顯在2009年4月份開始就能恢復,到下半年經常就沒有辦法完成。這次亞洲的復蘇我認為中國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國政府在綠色發展上面、討論民生福利方面大量資金,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碼頭、飛機這些錢,拉動了大量的經濟,為世界復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持人:
    現在從三亞到海口也有高鐵了是吧?吳先生,40分鐘可以到?
吳世存:
    我今天在來《對話》之前就是從三亞坐高鐵來的。
主持人:
    其實這也是我們在復蘇過程當中的一個建設項目,孫先生,你們公司復蘇的跡象和表現,從什麼時候可以開始?
孫先生:
    實際上説我們是從3月份開始進行復蘇了,2009年的3月份,剛才我很同意張所長這個意見,實際上這個使用權體系,實際上自有品牌的企業復蘇就會快一些,幅度就會大一些。我們在2008年年底,2009年抓住這個機會,成功收購了德國奇夢達研發中心,使我們進入金融電路設計這個鏈條,這也是我們抓住了這個金融危機中的機遇,來強化了我們的研發機械,強化了我們的能力,我們進入雲計算時代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主持人:
    在這一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其實還有一個創舉得到了大家的關注,那就是我們首次提出了E11(11個新興經濟體)的研究,我們發佈了新興經濟體發展2009年的年度報告,是不是現在我們博鰲亞洲論壇關注的焦點已經不再局限在亞洲了,我們現在要開始關注全球了?
龍永圖:
    應該説這也是隨著全球經濟發展的格局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以後,博鰲亞洲論壇對新的格局做出了一種反應。因為這次美國開始的這樣一次全球經濟危機的話,在體制上最大的成果就是出現了G20峰會,G20峰會實際上是在過去七國集團首腦會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時的七國集團只不過是把中國、巴西、印度作為對話國,邀請來參加七國首腦會議,應該説地位還不是很平等。這次金融危機以後,西方國家也發現,如果沒有像中國、印度、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參加的話,全球經濟的決策肯定是不平衡的,而且是不可能實現一個有效的全球經濟的決策進程。所以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G20峰會在原來的G20財長會議的這樣一個基礎上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引起全球關注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説,G20的代表性顯然比過去G3要大得多了,所以博鰲亞洲論壇就突然想起了一個非常奇妙的主意,就是説如果我們要研究全球經濟發展的大的趨勢的話,最好研究一下在G20當中的十一個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趨勢,所以把這個當成一個整體來看。這樣實際上就説明博鰲亞洲論壇視野已經從亞洲的發展中國家擴展到全球的發展中國家的關注。
主持人:
    我們看到博鰲亞洲論壇的視野越來越廣泛的時候,其實從博鰲發出的亞洲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地被世界所傾聽、所認可、所接受。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大家對於已經走過了十年曆程的博鰲亞洲論壇,會有一些什麼樣的評論,我們一塊來看一看。

(播放短片)
解説:
    中國博鰲逐漸取代達沃斯之勢--俄羅斯《權力》週刊;相對於達沃斯的寒冷和阿爾卑斯的高山,博鰲向太平洋的廣闊海洋敞開著--日本前首相中增根康弘;博鰲十年,亞洲無可複製的符號--中國某知名企業家。

主持人:
    其實評價有很多,我們在這也許並不全面地收集到了一些評價,不過給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很多人現在開始拿博鰲亞洲論壇和達沃斯論壇來做比對,我不知道你們幾位作為全程參與了十年博鰲亞洲論壇的見證者、參與者,你們覺得如何?
拉莫斯:
    不應該拿博鰲和達沃斯比,他們是不一樣的,事實上博鰲論壇相比達沃斯論壇有兩個比較大的優勢,一個是環境的優勢,博鰲和達沃斯的環境不一樣,如果我們把亞洲論壇放在北京,或者中國北方的其它省份,不一定會這麼成功。因為我們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選擇了海南這個地方,擁有優美的會議環境,所以才會吸引這麼多人來。第二點,博鰲論壇對於亞洲包括亞太地區,以及亞洲大家庭的其他成員,他們現在很欣賞我們的價值觀,因為我們更謙虛、更善於學習,更願意幫助左鄰右舍,把亞洲變成一個大家庭。
龍永圖:
    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博鰲這十年的話,我想中國的一句成語"水漲船高"比較合適。過去十年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和亞洲經濟的大潮不斷上漲,所以在這個大潮上漲的進程當中,在潮水當中、河流當中博鰲亞洲論壇這一葉扁舟也越來越行駛得更快,而且越來越大,至於它和達沃斯,雖然很難預料博鰲和達沃斯將來怎麼競爭,但是由於我們是在一個水漲船高這樣一個時代裏面看到博鰲亞洲論壇的成長,而達沃斯所依賴的經濟,大家都知道它走的方向可能不會像亞洲發展那麼快,所以我相信博鰲亞洲論壇是可以和達沃斯進行一個友好的競爭,這種競爭的結果我覺得很大程度取決於它所關注的地區經濟發展的快慢。
主持人:
    今天當我們共同來關注博鰲亞洲論壇這十年的發展之路的時候,我們也特別通過騰訊微博在和更多的網友保持著互動,現在不妨我們來選擇幾位網友,他們的想法提給我們現場的嘉賓,好,我們來看看,微博墻上有什麼樣的問題呈現。
    請問龍永圖先生,您能否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這十年的歷程,有沒有遺憾之處,您正在做或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龍永圖:
    我當了八年的博鰲亞洲論壇的秘書長,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這十年的歷程,我就感到這十年説明了一個真理,就是要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順其潮流,博鰲論壇之所以能夠達到今天的水平,或者説我在這八年當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主要就是中國經濟、亞洲經濟的大勢很好,如果你順勢而行,那麼你就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我覺得我很幸運。
主持人:
    留有遺憾嗎?
龍永圖:
    我覺得總是有遺憾,正像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當中也會出現一些曲折的話,應該説我們在整個博鰲亞洲論壇的發展過程當中,怎麼樣更好地發揮企業家的作用,更好地發揮民間的作用,我們還需要進行探索。
主持人:
    現在您的身份有了一些轉變,所以剛才這位微博網友也在問你,你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龍永圖:
    我現在已經離開博鰲亞洲論壇了,我希望博鰲論壇越做越好,祝福它。
主持人:
    最想做的就是發出祝福。
    來,繼續看看下一位微博網友會提什麼樣的問題。這位朋友是問拉莫斯先生的,他説作為發起人之一,您現在看到和當初美好的願望相比,有哪些目標完成了,有哪些目標沒有完成?
拉莫斯:
    我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提到,要建立一個亞洲的大家庭,這是博鰲論壇的一個原則,並且這個亞洲的大家庭要不斷擴展。我們現在的家庭成員包括了全世界的成員,我們要繼續堅持這個目標。我不認為我們有沒有完成的工作,只是還有些事情要繼續推進。達沃斯是1962年建立的,而博鰲論壇才有十年的歷史,無法和達沃斯論壇相比,所以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主持人:
    有沒有什麼特別想做的,沒有做成的?
龍永圖:
    穿著短袖和褲衩來開會。拉莫斯總統幾年前就跟我建議,説既然有博鰲這樣一個常年溫暖的地方開會,為什麼要開著空調,然後開著正兒八經的西裝,打著領帶,他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穿著短袖、穿著短褲衩,熱帶的褲衩。
主持人:
    開一個低碳的會議。
龍永圖:
    然後不開空調,來開這種綠色的會議,他的這個建議對我這個秘書長來講簡直是太難了,因為我實在是不敢反這個潮流,不能請我們的國家領導人穿著短袖和褲衩進我們的會場,我説這一條,我雖然很尊重他,但是這一條我實在不能答應他。我覺得這個建議從長遠來看,既然我們説是綠色的會議,我覺得還是很值得研究的,值得考慮。雖然我現在不幹這個秘書長,但是我覺得將來的秘書長也許會比我更加開放一點。
主持人:
    對於博鰲亞洲論壇來説,未來一定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當我們這四位見證了這十年的朋友坐在這裡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告訴大家,你們眼中未來的十年博鰲亞洲論壇會有怎樣的一個發展?
佟曉玲: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吳世存:
    十年後世界的政治家和企業家,都以自己參加過博鰲亞洲論壇而感到榮耀和自豪。
拉莫斯:
    大家知道我原來是一名工程師,我希望將來在中國和菲律賓之間能夠建立高鐵,我將對此不勝感謝。
龍永圖:
    我希望今後博鰲討論的題目更加貼近老百姓,讓老百姓對博鰲討論的問題更感興趣。
主持人:
    我相信四位的憧憬可能也説出了我們大家的心聲,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我們今天現場的設置,我們特別把博鰲2011對話寫在了一片大海之上,正像剛才佟女士所説的,這樣一片廣袤的大海,它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未來的博鰲亞洲論壇將會帶給我們什麼呢?讓我們在未來的十年當中共同去尋找、共同去感受,在這裡再一次用掌聲來感謝十年來為博鰲亞洲論壇做出過貢獻的每一個人,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精彩匯聚在這樣一個關乎亞洲,關乎世界發展的更好的平臺之上。
    好,謝謝大家,謝謝各位。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對話
  • 博鰲
  • 龍永圖
  • 亞洲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