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馮海寧:紙上驗收保障房是否“懶政”作祟?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6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馮海寧

  近日,武漢市硚口區保障房被曝出現墻體裂縫、屋頂漏水等質量問題。對此,開發商承認出現質量問題,但稱房屋主體是安全、可靠的。房管局稱只“負責驗收交付作備案”、“城建委負責質量關”,而城建委則稱“我們的監管主要是監管程序的合法化,只要程序合法,我們就認可。”(12月15日《人民日報》)

  多個部門負責把關,每個部門看上去都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但房子還是問題很多。顯然,這一現象不僅存在於武漢。隨著1000萬套保障房的開工,質量問題也在頻頻出現,比如,安徽太湖出現“樓板被踩穿”,青海保障房變成“樓脆脆”……很多“問題房”或許在程序上都是“合法”的,但結果卻是糟糕的。

  既然稱程序合法,怎麼就出現質量問題呢?筆者認為,原因不外乎三個方面:其一,所謂的“程序合法”僅僅是“紙上合法”,在行動上並沒有依法辦事,“程序合法”只是監管部門“懶政”的一個幌子;其二,“程序合法”也出現質量問題,説明這個“程序”還是有些問題的;其三,對各個把關環節的監督存在缺位現象。

  關於住房質量監管,我國有比較完整的制度體系,不僅有《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而且還有國家建設工程有關標準、規範、規定。近年來,在原有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實施了分戶驗收,針對保障房還實行了特殊的驗收政策——業主先驗房,監管部門再驗收。按説,以上制度設計給保障房質量上了多重“保險”。

  但在一些地方,保障房的質量保障制度要麼變成了擺設,監管部門未按規定程序驗收,開發商未拿到驗收證書就交房;要麼是變成了相關部門推卸自己責任的藉口——“監管程序合法”。可以説,監管部門推説“程序合法”,目的就是為了逃避責任,實質是一種“偽合法”——表面上看起來“合法”,其實糊弄大眾。

  保障房質量問題不只關係到改善民生的大計,也關係到保障對象生命和財産的安全。保障房的質量保障來自多個方面,包括勘察質量、設計質量、施工質量、監理質量等。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帶來安全的隱患。也就是説,每個質量環節都要通過合理的程序來把關。而武漢這種“紙上驗收”告訴我們,不僅施工質量驗收讓人憂慮,其他環節的質量驗收同樣讓人憂慮。

  顯然,程序正義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而應該是“看得見的正義”,這源於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也就是説,保障房驗收,不僅需要現場驗收,要符合法定程序,而且,整個驗收過程要讓公眾看得見。然而,武漢這個保障房項目的質量驗收過程並沒有讓公眾看見。據説由於技術原因,驗收的很多質監程序是通過檢查樣品來完成的,監管部門坐在辦公室裏搞質檢,不出問題才怪!

  在筆者看來,要想讓保障房質量少出問題或不出問題,必須完善相關驗收管理制度,至少要做到現場驗收、公眾監督。而對於這種“紙上驗收”現象,既然相關部門互相推卸責任,那就應該加強問責,讓不盡職不盡責的監管人員付出應有的代價。

熱詞:

  • 程序合法
  • 保障對象
  • 監管部門
  • 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