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吳江:保障房建設何以成為了集資房的盛宴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7日 09: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1年8月底,保定市保障房開工率即達115%,其速度之快,在河北省名列前茅。但當南方週末記者歷時數天調查後發現,保定市所稱在建的3.4萬套保障房,多數為企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及城市危舊房改造,甚至有商品房被貼上“保障房”標簽。現在,只要沿著保定十幾家大的企事業單位走下來,保定市的保障房就盡收眼底了——顯然,對於中國內地有土地儲備的企業來説,今年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興土木的時機,地方政府正需要他們幫忙充實保障房業績。(《南方週末》11月5日)

      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固然不錯,但現實中,什麼事情都想僅憑一己之力來全部搞定,的確也並不現實。某種程度上,相比不自量力的誇下海口,最終卻力有不逮,弄得任務交不了差,承諾兌不了現,能夠認識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不能勝任“主角”,便及時讓位賢能,甘當“配角”,也未嘗不是一種值得讚賞的美德。以保障房建設為例,政府能當好“主角”固然不錯,但假如實力不濟還要逞強,最終卻把保障房這齣戲“演砸”恐怕在所難免。如此看來,把單位集資房推上前臺當“主角”,甚至拉出商品房來湊數,政府則退居幕後成“配角”,政府在保障房建設這出大戲中的角色切換,不僅手法稔熟,更不失明智。

       不可否認,能否充分調動社會資源來辦大事,本身也是政府能力的重要體現。具體到保障房建設上,相比由政府獨自承擔,假如能有用人單位來分擔,建設主體、資金來源的多元化,不僅風險將更小,完成任務和兌現承諾的概率也更大,如此多贏之舉,乍一看來,還真是無可挑剔。

       不過,自己的事兒,有搞不定的地方,固然可以廣納賢才、另請高明,但假如連自己的本職都要放棄,甚至推給別人,恐怕同樣有些説不過去,甚至多少有推諉責任之嫌。事實上,保障房這事兒,政府即便力有不逮,需要調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進來,但保障房既然是政府的民生承諾,政府作為主體和第一責任人的身份,顯然不能隨隨便便拱手相讓。照此邏輯,既然保障房可以推給用人單位,那麼豈不是教育、醫療的公共供給不足,也可以隨便讓單位和企業去挑大梁呢?將政府的公共民生責任推給企業和單位,不僅是在向“企業辦社會”的倒退,更是政府職能與責任的失位。

       此外,即便“主角”怯場,要重選“主演”,其實也不能隨便“趕鴨子上架”,好歹也應尊重當事人意願才是。對於被政府推上前臺的單位而言,儘管開發商的利潤向來被各行各業羨慕嫉妒恨,但當機會真的砸到自己腦袋上,卻未必都能消受得起。一來,並不是所有用人單位都有當開發商的實力;二來,即便用人單位有這樣的實力,也同樣可能隔行如隔山;更何況,假如真有這樣的實力和能力,人家何必不直接去當開發商賺錢,而非要出力不討好的在保障房這事兒上無私奉獻呢?而當保障房中甚至出現了以商品房充數,號稱保障房,卻以商品房售賣時,保障房的形式化,更是對其初衷的背離,甚至是走向了反面。

       不難看出,既然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沒有好處的事兒,其實不能指望這些用人單位會趨之若鶩。於是乎,儘管住建部專門發文指出,企業籌建保障房供應對象也首先是符合城市的住房保障對象標準,而不是成為員工的住房福利。但問題在於,如果籌建單位沒有好處,人家又憑什麼要幫你完成保障房的指標和任務呢?於是,在缺乏監督而政府又有求於單位的背景下,用於湊數的保障房淪為另一場盛宴,也就在所難免了。就連房地産商也對這樣的遊戲規則相當納悶:“真沒有見過這麼玩的。你看有能力做集資建房企業的職工,誰沒有幾套房子?”而現實中,保障房不夠,集資房甚至商品房來湊的,保定其實絕非孤例。從北京的唐家嶺用於百度公司職工安居房,到南京的中興通訊的安居房,甚至廣州海關集資籌建保障房。當海外上市公司,通訊業巨頭,公務部門紛紛充當起了保障房的建設主角,也順理成章的成為分配主角,甚至當商品房都被貼上了“保障房”標簽,用來湊數的保障房,最終究竟保障了誰,顯然絕非一個多餘的問題。

       一言以蔽之,保障房的建設固然可以多渠道籌建,但卻不能角色錯亂,該由政府擔綱“主演”的公共民生事業,顯然不應交由其他利益主體來當“替身”。否則的話,所謂“保障房任務”完成之時,不過是“集資房盛宴”收席之日罷了。

熱詞:

  • 保障房
  • 集資房
  • 保定
  • 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