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環球時報社評:中國急需外匯儲備的常識普及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4日 13: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意大利政府請求中國購買其“相當大數量”國債的消息,在世界媒體上不脛而走。中國該不該買意大利的國債,不僅是金融問題,在中國互聯網上,它還經常變成“政治問題”。一些看似有道理,實則很荒唐的問題不斷被提出來。比如:中國為什麼不將這些外匯用於國內的民生,而非要買外國的國債?這些質問的一輪輪升高已經觸及政府決策的合法性。是時候對公眾做一個通俗而完整的解釋了。


  外匯儲備主要來自進出口順差等,創造順差的都是中國企業,他們或者將外匯賣給中央銀行,或者留在自己的賬上。但這些外匯都不屬於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是中國政府不能花的錢。中國政府的唯一義務也是責任是,對其控制的那部分外匯儲備進行保值和增值性看護,確保這些外匯對應的那部分購買力不是虛假的。


  這就像社會的養老基金等公益性資本,保管者無權使用它們,他們的任務就是使其保值增值。這些基金可以存在銀行,做購買國債等保險系數高的投資,但不能被用來扶貧濟困,做與該基金設立目標無關的其他公益事業。


  但普通公眾中能搞明白國家外匯儲備性質的人很少。即使是一些領導幹部、企業家以及非金融領域的專家,也常常被外匯儲備管理的複雜頭緒繞進去,把在國內使用外儲和增加財政赤字搞混,認為中國可以“創新”外儲的使用方式,將它們直接用於發展國內的民生。曾有地方高官表示:給我們1000億美元,我省的問題就都解決了。但這和説把國家銀行的養老金都給那個省用,其荒唐度是一樣的。央行已經把這1000億美元折成人民幣給了賺錢的企業,如果再給一個省,等於是給了2000億,這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從沒有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數額像中國這樣巨大,而且大多由國有銀行保管,民間的儲備額微不足道。要讓這些外儲保值增值,有多種投資渠道,其中購買美國等大國的國債,受損的概率比較低。但當前恰是各大國的主權信用風雨飄搖之時,也是中國國內用錢最緊的時候,中國公眾金融常識的匱乏和互聯網帶來的意見表達熱情偏偏又撞在一起,政府該怎樣使用外儲,真是有十張嘴也説不清。


  但這又是必須説清的事情,否則外儲越多,政府圍繞它的表現看上去就越“古怪”。專門負責外儲運作的中國投資公司就會被千夫所指,它的正當業務就會被説成“鬼鬼祟祟”的。它投資贏了還好,一旦有任何閃失,就會成為國家形象無法承受的“醜聞”。


  把外儲的性質對公眾説清楚,並非很難。但是第一,政府應當有這方面的強烈願望,要讓外儲的使用不斷增加公開及透明度,同時對外儲的保值增值實行追責制度。循這個大思路,就外匯儲備做一場面向公眾的常識普及很有必要,這是發達國家沒做過的事情,今天中國的“特殊位置”,在逼中國搞一場“特殊教育”。


  第二,中國的經濟學者們應當就外儲説真話,説實話。一些著名經濟學家鼓吹要將外儲用於國內,甚至由老百姓“分掉它們”,這些有悖常識的“專業主張”,大概只有在缺少金融常識的社會裏才能吃得開。


  如何使用外匯儲備首先就是金融問題,但處理不好,它的“政治化”將不以少數明真相者的意志為轉移,而且這種“政治化”正在中國輿論場上逐漸上演,展開。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外匯儲備管理
  • 政治問題
  • 醜聞
  • 特殊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