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崔中波:高招“兩國殺”註定“沒贏家”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4日 0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復旦交大唇槍舌戰,似乎都是為了“爭面子、撈聲譽”,全然不見“反躬自身、以學生為本”的影子。

    高校生源大戰硝煙瀰漫,愈演愈烈。繼1日復旦大學招生辦發表措辭嚴厲的《關於部分省市考生受騙修改志願的嚴正聲明》後,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通過其官方微博上進行回應,稱“本校招生老師無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師通知考生取消其與他校所簽協議,對一切捏造事實、詆毀我校的行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7月3日《南方都市報》)

    從背地裏暗暗較勁,到面對面針鋒相對,在有沒有遊説學生、騙其修改志願的事上,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地鏗鏘開唱,前者嗓門洪亮地表示“確有其事”,後者聲音高亢地回應“沒有的事”,還帶著強韌的臉色和底氣……看似個個義正詞嚴,但句句隱喻著讓人不安的成分。

    在高招問題上,上海高校上演“兩國殺”,恐怕離不開一個背景,2011年是全國高考人數“跳水”幅度比較大的一年,作為同城院校,生源對象也幾乎相同。同為名牌院校,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錄取分數低於同一檔次的同城院校。

    但顯然,考分不是價格、學生不是産品、學校也不是商販,招生,歸根結底是用正確的教育理念選擇可造就之才,其前提是建立在良性競爭與誠實有信的基礎上。而更重要的則在於,各高校需從“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變為“教而得天下之英才”,通過教學質量的提高、辦學特色的突出招納賢才。而此事件中,兩高校你一言我一語地唇槍舌戰,似乎都是為了“爭面子、撈聲譽”,全然不見“反躬自身、以學生為本”的影子。

    眼下看來,誰也説不清“高招門”的真相。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轟轟烈烈的上海高招生源“兩國殺”註定“沒贏家”,打擊的是教育行業的形象,讓民眾懸于高校誠信之上的心靈愈加脆弱——如何將“拼生源”轉化為“創一流”,如何撿回高校迷失的公信,如何找回教育者走丟的責任,或許,這才是真正令人糾結的問題。

    □崔中波(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