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經濟半小時]會賺錢的實驗室(2011.5.6)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22: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4acaf9fba7ef47a98571bebc63706ebb

    會賺錢的實驗室
主編:趙悅  編導:張靜  攝像:景延 李培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最近互聯業內最大的消息就是人人網登錄紐交所,股價收盤報收18.1美元,市值70.7億美元,一夜之間成為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前四強。這是繼噹噹、360之後,今年第三家赴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而隨後,還將有世紀互聯、土豆網、鳳凰網等近十家互聯網公司在近期上市融資,不光是傳統互聯網企業在集體狂歡,移動互聯網也風生水起,4月27日在北京舉行了第三屆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光門票價格就高達一萬元,當然在這個充滿興奮、熱錢、估值、上市等熱門詞語的行業背後,泡沫和質疑也越來越多。因為經歷了十多年的互聯網大潮,在這個行業,失敗者也是屢見不鮮,大批地中小型創業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選不好技術,做不好市場是很多人面對的難題,那麼創業者該怎麼走出實驗室,把自己的産品和項目拿到市場呢?實驗室經濟的解碼也許會帶給大家一點啟發。

    黃夷 UC優視廣州體驗中心負責人

    黃夷:我們覺得需要有一個比較寧靜的、舒適的一個環境讓用戶來體驗我們的産品,所以我們會看到這個實驗室它並不大,並不是一個特別寬敞的地方。

    黃夷是一家軟體企業的工作人員,他的工作有些特殊,就是研究公司的用戶對手機瀏覽器的使用喜好。

    黃夷:這一面的墻,現在看起來像一面鏡子一樣的東西,實際上它是一面單面鏡,當我們用戶在體驗我們産品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研發人員,我們的工程師,我們的設計師,就會在觀察室能夠看到他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産品,在用戶具體體驗的時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一個過程。

    通過那個全視角的體驗室,工作人員可以發現用戶對産品的第一反應,然後在那間用戶體驗室的隔壁進行進一步分析,那個專門觀察用戶體驗全過程中的體驗中心,成了一款瀏覽器切入市場的法寶,而那個實驗室模型,是那個企業幾年前從同行那裏學來的。

    何小鵬 UC優視公司産品總裁

    何小鵬:中國實際上已經有幾家公司在互聯網這個領域,把這個體驗中心做得已經比較完善了,但是無線互聯網還沒有一家,因為那個時候還比較早,大概是2006、2007年的時候,我們就想如何做一家,在基於移動運用上的用戶體驗中心。

    對通過手機上網的人來説,瀏覽器是一個大門,無論是瀏覽新聞資訊、上網娛樂,還是網上購物,都離不開瀏覽器這樣一個基礎平臺。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03億,佔網民總數的66.2%,較2009年底增加了6930萬人。正是看到手機上網的巨大需求,何曉鵬和幾個創始人才作出了創辦手機瀏覽器平臺的決定。可是由於創業時的幾個人都是做技術出身,對於市場和管理並不在行,和很多創業者一樣,他們走了不少彎路。

    何小鵬:以前我們會看到一個典型的流程就是説,你一定要把一個産品從想法變成一種,進行立項,進行細節的需求的確認,然後進行評審,進行開發,開發到中、後期,他會關注這個想法到用戶的感覺是不是好的。

    讓何曉鵬不解的是,按照常理,産品的開發流程應該是從有想法開始,在經過立項評審,然後進行技術開發,可是幾次實踐卻發現,經過這幾道工序的把關,最後研發的産品並不一定會被市場接受,那個疑問,讓他們看到了實驗室成果轉換的關鍵問題。

    俞永福 UC優視董事長 首席執行官

    俞永福:用戶買的不是一個技術,用戶買的最終是一個産品和一個服務,一個好的技術能不能轉化成一個産品和服務呢?這就是一個核心的,從技術到服務的轉化能力。

    好産品的産生既然離不開技術和服務的轉化,那麼這個轉化的文章怎麼做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那家企業的負責人發現,好技術要想成功轉化,和專業機構的設置直接相關。

    何小鵬:我也看過很多的互聯網公司,他們都是産品經理兼項目經理,或者研發經理兼項目經理,這個時候他們往往就會陷入一種,我要麼去關注研發區,我要關注做什麼樣的,但是實際上我到底推遲了多久,推遲了什麼樣的,以及我的所有的團隊對於一定要準時發佈有沒有這樣一個概念,他們並沒有一個清晰,所以項目部門是對快很好的一個保護的機制。

    此外,如今的移動互聯網不僅是大魚吃小魚,更是快魚吃慢魚的市場。一個好技術、好産品要想獲得好的銷售業績,還要不斷加快技術開發轉化的速度。

    俞永福:我們看到過去十年的互聯網的發展,在中國有很多企業在這個方向去創新,但是競爭極其激烈,比如説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的産品基本上是按每一個月發佈一個版本的週期,這對於傳統的軟體業來講是不可能的,比如像微軟的話,應該一個産品是以兩年為一個産品週期的,今天作為互聯網,需要一個月一個産品週期。

    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的民營創業型企業,俞永福坦言,如今的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是殘酷的,作為創業型企業不僅要面對創新的壓力,更要承擔研發資金的投入的壓力。從公司成立至今,有早期獲得的40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新的投資者包括阿裏巴巴和諾基亞成長基金。

    俞永福:所有的這種創業企業都會面臨一個壓力,就是你為了産品創新和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的投入。比如説在過去的幾年,我們每年都是幾個億的投入,這對於一個創業或者是中型的企業來講,都是巨大的成本的壓力,這個時候考驗的是什麼呢?你的堅持和你的信念,你的專注,你相信這些技術的投入能夠滾動地創造價值,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情。

    主持人:把實驗室的技術成功轉換成方便實用的産品,恐怕是剛才這家企業在競爭中立足的法寶。和眾多中小科技企業相比,國內眾多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實力十分可觀,然而他們的科技成果轉化難卻也是最大的難題。近年來,我國科技經費投入以每年20%左右的比例增長,年投入額達到4600多億元,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3萬多項,但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産業化率低的局面沒有明顯改觀。有人估算,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在25%左右,真正實現産業化的不足5%。那麼,有著技術力量雄厚的科研院所該怎樣敲開産業化的大門呢?

    在武漢,記者認識了從事通信工作的龍先生,他帶在參觀了他半年前入住的新家。龍先生所住的小區是光纖到戶,小區的居民通過光纖用戶可以享受到三網合一,一根光纜解決了看電視、上網、打電話三個問題。

    龍先生:過去我在那邊的時候,我的數字電視,我一年要600多塊錢,我的寬帶一年也要1300塊錢。加起來將近2000塊錢,我還沒有辦電話業務,如果辦了電話業務,可能就超過2000,現在我只需要1300塊錢就全部都搞完了。
 
    不僅如此,用上光纖的龍先生,他的新家和過去相比,網絡的速度提高了許多。
 
    龍先生:發一個兩個照片的郵件,這個郵件差不多有6兆多,以前是發不出去的,現在我只需要,現在的話你可以看一下這個速度,基本上它是非常快的,6兆的郵件,可能半分鐘左右就發完了。

    像龍先生居住的那類小區在武漢還有很多,一根細如髮絲的光纖可供幾千萬人或同時在線通話,或傳輸文件,或視頻聊天,或收看電視。而誰又能想到,那些光纖是從一個研究院的簡陋實驗室裏一步步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