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經濟半小時]消失的濕地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7日 22: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0bdbd6e1e66647abb6035cb8b222c7dd

進入[經濟半小時官網]>>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今天我們關注濕地。濕地被成為“地球之腎”,它在凈化環境、分解毒素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環境壓力大幅增加的城市中,能守著濕地生活,相信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在很多地方,當地政府都把濕地保護起來,建立公園,保護環境也造福一方百姓。但是我們在大連泉水濕地看到,短短兩三年時間,原本6平方公里的濕地只剩下不到2平方公里,大連市區居民賴以維持生態平衡的最後一塊濕地正被泥土和垃圾吞噬。

 

泉水濕地位於大連市甘井子區,還沒到泉水濕地,路上一輛接著一輛的大型自卸卡車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那些卡車載滿了土塊和石頭,塵土飛揚,往來穿梭,繁忙異常。隨著卡車,記者轉到一個山頭上,眼前的景色讓人驚嘆。一群海鳥剛剛落在水面,它們打算在那片沼澤覓食、休息,度過一個下午,陽光灑在水面,一片恬靜安詳。而另外一邊,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工程車繁忙進出,一車車沙石甚至垃圾被傾瀉進海裏,蠶食著水面。水土交界的直線將同一片區域劃分成兩個世界:一邊萬鳥齊飛堪比仙境,另一邊是塵土飛揚好似沙漠。唐在林告訴記者,他已經記不得那是他第幾十次來到泉水濕地了。走在已經夯實的工地上,他無比痛心,就在他的腳下,半年以前還是一大片礁石和灘塗,他告訴記者,從2009年12月開始那裏的填海工程就已經悄悄開始,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大張旗鼓,只是每天晚上偷偷的施工,然而就在最近幾個月,施工越發迅速,記者所在的這片空地就是最近完成的。

 

唐在林 大連市環保志願者協會負責人

 

唐在林:正式開始填這個地方應該是2010年的十月份以後,就用了兩個月時間填呈現在這個樣子。

 

眼看大片灘塗海域消失,唐在林非常著急,這天,他在填海工地周圍發現了大量垃圾,有的地方地表已經裂開,地縫中向外冒著白煙,氣味刺鼻,顯然是地下埋藏的垃圾已經發酵自燃。在現場,還發現了大連輸油管爆炸後,用來清理油污的草墊子和裹著頭髮的絲襪。

 

唐在林:這是7.16期間,志願者收集的頭髮和絲襪,放在海灘上清理油污,去油污用的。

 

從2010年初,志願者和當地居民不忍看到濕地被破壞,多次找到規劃局要求對濕地進行保護,2010年8月份,大連市規劃局開了一個聽證會,提出了一個保護鳥類棲息地的方案。

 

唐在林:論證會同意我們保護這個地方  但是把這個範圍明顯減小了,這個濕地原來的面積在6平方多公里,但是在我們準備改造,準備保護的時候,僅存將近兩平方公里左右,給我們規劃的時候就給我們0.5平方公里,後來在我們要求下就增加到1平方公里。

 

唐在林告訴記者,所謂的這一平方公里,其實主要是水道,而且,填海完成後,這兩邊都會建起工廠和碼頭,即便留下這一平方公里,濕地本身也是很難存在下去的。

 

姜長陽 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姜長陽:在原來的濕地周圍,大量建工廠,濕地是難以行使它的功能,因為作為生態系統,整體上是很脆弱的,一旦濕地生態系統中生物鏈被人工破壞以後,人為要恢復那是很難的。

 

十幾名志願者再次來到大連市甘井子區,檢查他們兩個月前佈下的鐵絲網。志願者用一條帶著蒺藜的鐵絲圍起了那片濕地,鐵絲下面是一堆由垃圾築起的矮墻。

 

徐巍巍  環保志願者

 

徐巍巍:當時我們種樹的旁邊倒了一些汽車配件垃圾,後來我在想,這些垃圾我們運不出去,我們可以作為一堵墻來擋住別人來破壞,最主要破壞者就是填海,我們無奈的情況下,我們用垃圾來封堵,可能他們有個鏟車就鏟走了但是我希望我們這種,用志願者的話説,説屢敗屢戰的行動繼續堅守著,因為這是大連城區最後一塊發揮著腎和肺葉功能的濕地,我們應該保護。

 

經過檢查,佈下的鐵絲網有一條已經被破壞了,在志願者想盡辦法保護濕地的這一年裏,填海的車輛也從未停止過向海裏傾斜泥土,濕地面積相比2010年初又減少了40公頃,礁石灘塗基本消失。

 

鄒德秀 環保志願者

 

鄒德秀:很傷心,很悲痛很悲壯的感覺,我們付出那麼多努力,把這濕地也沒保護住。

 

主持人:短片中志願者用細鐵絲抵擋填海造田的舉動有些螳臂當車的意味,但是他們依然在堅持,因為濕地一旦被破壞就幾乎不可恢復。1992年中國加入了國際《濕地公約》,國家林業局專門成立了“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負責推動濕地保護和執行工作。2004年以後,國務院、遼寧省和大連市先後出臺了“濕地保護條例”。泉水濕地就在保護之列,但是我們遺憾的看到了塵土飛揚、車輛轟鳴的填海工程。那麼,到底是誰不顧各級政府的法律法規,在堂而皇之地填海破壞濕地呢?

 

孫照貴,是泉水濕地所在地前鹽村的黨委書記。按孫照貴的説法,整個地區的填海工程就是由他們村委會負責申報、招標並監督施工的。當得知記者是對填海破壞濕地進行調查時,孫照貴的第一反應讓記者十分意外。

 

孫照貴  大連市甘井子區前鹽村村委會黨委書記

 

孫照貴:它就不是濕地。

 

在孫照貴看來,那裏並不是濕地,而泉水河的入海口也不過是一條臭水溝,目前實施的填海工程其實是對臭水溝的開發利用,跟任何部門都沒有關係。

 

孫照貴 大連市甘井子區前鹽村村支部書記

 

孫照貴:都不敢來執法,你叫他來,你叫林業局來,你隨便叫,林業局你敢不敢來,他要來我打他,我就這樣講,實際上他不敢來。

 

那麼泉水濕地到底是不是濕地呢,帶著填海區域的衛星照片記者找到了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姜長陽教授。

 

姜長陽  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教授

 

姜長陽:介於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之間的生態系統叫做濕地,如果具體的講不論是淡水的還是海水的,是一年四季都有的,還是臨時的,凡是有水的地方,水深在六米一下的區域都叫濕地  典型的濕地有海岸濕地,河流濕地,人工水域濕地等多種類型。

 

記者:那這個區域算是濕地嗎?

 

姜長陽:這個泉水的入海口的這個區域屬於大連區域典型的大連近郊的典型濕地,屬於河口濕地。

 

記者:有人説這個地方不屬於濕地

 

姜長陽:這個塊不僅屬於濕地,而且是大連近郊的最大的濕地。

 

記者:您説這個濕地的身份需要有爭議嗎?

 

姜長陽:這泉水入海口的這塊濕地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他就是濕地,就是濕地。

 

在大連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泉水濕地的身份也得到了認可。按照有關職能部門的權責劃分,大連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是大連地區的濕地保護主管單位,不過站長宋澤民告訴記者,他們從來就沒有接到過關於在泉水濕地施工的報告。

 

宋澤民 大連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

 

宋澤民:開發,如果要是項目應該立項。

 

據了解,按照國家規定,填海面積50公頃以下的工程必須要由省級海洋漁業局做環評核準,50公頃以上的則必須由國務院審批。

 

把立項的手續向林業局進行申請,林業根據條例規定,按照你的申請,第二個請專家評估,專家評估之後,認為這地方可以上項目,而且這個上項目同時,又保留濕地的一部分,利用和保護這個關係要處理好,在不破壞濕地的情況下,允許發開設項目,但這個項目,恰恰沒有這個程序,所以也沒有履行這套手續,所以致使一方填海。

 

泉水濕地為什麼未經審核,卻被填海了呢?再次來到泉水濕地,記者看到,推土機正在一車一車的向被包圍的水裏面傾倒建築垃圾,在水邊還能看到清晰的工業垃圾。不過對於這個工程沒有取得手續的説法,村支部書記孫照貴卻表示,事情並非如此,他們已經得到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批復了。

 

孫照貴:預審批復了,就是預審批復完了,做環評嘛,環評出了馬上可能是十四五號開始幹。

 

那麼,泉水濕地到底有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批復呢?記者隨即撥通了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的電話,向工作人員諮詢。

 

記者:他們説剛剛拿到預審批復

 

工作人員  遼寧省海洋漁業廳海域管理處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預審不叫批復,叫預審意見

 

記者:預審意見和海域使用證有什麼差別?

 

工作人員:預審意見這個就是審批程序的一個階段的一個東西,提出申請,提出用海申請可能是甘井子區直接就是佈局吧,像大連市海洋漁業局提出申請,然後大連市海洋漁業局給他們一個初審意見,他拿著這些意見還有相關的申請材料,到省廳提出用海的預審,提出申請我們提前審核手續是不是符合相關的管理規定,出一個預審意見,然後根據預審意見開展相關工作,譬如説到發改委立項,做環評,論證啊,其他的工作,和這個到批復還有很多的手續什麼的。

 

記者:也就是説預審意見不代表批復了?

 

工作人員:不是不代表根本就不是批復,因為我們廳沒有批復的權力,是省政府批。

 

記者:他一般的意見會説這個原則上允許或者不允許這樣的話嗎?

 

工作人員:沒有允許不允許預審意見也不允許他施工,他必須拿到海域使用權證書才能在這個地方施工。

 

看來泉水濕地並非向孫照貴所説屬於合法開發,而是在沒得到監管部門批復的情況下就擅自開工建設了。

 

孫照貴:咱實實在在説啊,確實沒有海域使用證,因為咱們現在做環評,項目著急,咱們也想邊幹邊辦手續,咱現在還沒有批准手續。

 

主持人:在節目中我們看到,當地有關負責人站在濕地旁邊卻不承認濕地的存在,完全無視當地的法律法規,美麗的濕地正面臨滅頂之災。保護濕地的志願者告訴我們,大連的泉水濕地是世界8大生物通道之一,一旦被破壞,從山東跨海到北方的候鳥就失去了食物供給,未來的生存空間岌岌可危。而更讓他們擔心的是,濕地破壞的不僅僅是自然環境,更可能給整個地區的幾代人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而實際上不少危害已經顯現出來。

 

 

見到大連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在宋澤民的時候,他告訴記者,泉水河地區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甜水套。那裏以前打出的井水甘甜清冽,即便三九寒冬也不會凍手,居民家家都打井吃水。而這幾年,井裏打出來的已經變成了鹹水。

 

宋澤民 大連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

 

宋澤民:濕地遭到破壞以後,濕地面積減少,濕地受到鬆動,海水倒灌加速,這個加快以後,我們的淡水面積後退減少,影響我們淡水的質量和生存。

 

不僅是海水倒灌,濕地周圍的生物也在減少。2010年初,記者在採訪時經常能見到前來挖蜆子等貝類的當地居民,那時候濕地尚未被破壞這麼嚴重,在灘塗裏面仍有不少海産品,而今年,當地居民告訴記者,已經幾乎不可能再挖到什麼東西了。

 

劉喜福 當地居民

 

劉喜福:我們老百姓有時候去挖點蜆子什麼的,那時候有,現在幾乎不可能了。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間,那時候還可以看到大量的綠頭鴨在海邊棲息,海鷗更是數不勝數。幸運的是,當時記者還拍到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物種——白尾海雕。村民們説,鳥類的對生活條件非常挑剔,鳥類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應一個地區的環境好壞。

 

當地船員以前鳥多的很,什麼都有。

 

記者:你見過什麼?

 

當地船員:見過仙鶴、天鵝也有,現在都少了

 

村民們説,去年成群的綠頭鴨如今已經杳無蹤影,更別提白尾海雕和天鵝了。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姜長陽告訴記者,鳥類的消失,自然環境的破壞都只是十分表面的影響,濕地是非常複雜的生態系統,如果被破壞,即便是科學家也難以預測未來可能發生什麼樣的災難。即便是生物鏈破壞這一點,就可能對一個地區幾代以後的基因産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姜長陽 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姜長陽:如果濕地遭到大量的破壞,鳥類的種類,尤其是鳥類的數量會大量的減少,鳥類的數量大量減少,鳥類捕食的害蟲也大量減少,害蟲減少就會引起蟲災,引起蟲災就要大量的噴灑農藥,大量噴灑農藥,人們所吃的食物當中,空氣當中瀰漫的有毒有害的物質就會增加,對人們的身體就會造成傷害。

 

主持人:在泉水濕地的周圍我們發現有石化廠、發電廠一些高污染企業,濕地的存在凈化了周圍石化工廠的空氣,如同大連的城市之腎。然而我們在節目中看到在現場施工的企業沒有合法手續,也沒有經過環評,但仍然在理直氣壯地非法填海。為什麼這家企業如此底氣十足呢?

 

主持人:地球上有森林、海洋、濕地三大生態系統,儘管濕地只覆蓋了地球表面6%的面積,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擁有一塊濕地已經變成一個近乎奢侈的事情。然而我們看到即使是志願者攔起了鐵絲網也不能阻止施工的機器。到底是什麼驅使著施工企業面對民眾的反對,以及濕地破壞後無法恢復的惡劣後果繼續填海呢?

 

在填海工地上記者注意到,大部分工程車上都寫著“寶榮”。記者查詢了一下,發現這個寶榮基建公司就是前鹽村的企業。孫照貴告訴記者,整個前鹽村填海工程的設備使用和施工當時是招投標,中標的企業用的都是前鹽存企業的設備。

 

孫照貴:我跟你説這麼個事,村裏招標出去的,村裏拿錢,村裏先拿錢給招標給別人,村裏幹部,村裏拿錢,招標給地標出來,完了以後給你政府,就這麼個意思。

 

記者發現,中標企業全部是村裏的企業,此外村支部書記孫照貴還有一個身份是設備公司的前任老闆。

 

孫照貴想當年是我的企業,我沒當官之前是我的,現在是股份制企業,我是2001年,這個村裏老支部書記退休以後,我是民選選出來,2001年選上來以後,我不幹企業了,幹個體戶,不能選村幹部,當官就當不了了,就改制了,改股份制企業。

 

記者:那現在大股東是誰呢?

 

孫照貴:大股東姓胡,俺兒子也有股份在裏面,俺兒子讀書回來,原先我的股份轉給我兒子了。

 

孫照貴告訴記者,企業雖然是自己的,但是做這個項目關係到未來村裏的收入,這個填海工程受到大連各級政府的重視,投資總額達到了近35個億,以後每年的稅收可觀,按照大連市甘井子區的安排,項目的稅收將會給村裏分一部分。

 

記者:這個項目承辦下來,咱們村裏能得到什麼好處?

 

孫照貴:村裏能納稅的納稅,這個稅收有分成,地方財政做大以後,能給村裏帶來養老、社保幫著村裏。以後建起來了,可以解決我村裏的就業,區裏每年稅收能給我村裏返一點 村裏能寬裕點

 

主持人:中國加入《濕地公約》的16年來,是濕地保護強度最大的16年,相當多的濕地進行了搶救性的恢復,但這依然難以阻擋濕地被破壞的步伐。根據近20年衛星遙感數據顯示,我國濕地總面積已由1990年的36.6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008年的32.4萬平方公里,減幅為11.46%。如果追溯到上世紀中期,濕地面積的減少更為驚人,大連濕地遭到破壞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那麼導致濕地保護難的癥結究竟在哪呢?

 

專家告訴記者,泉水濕地只是被破壞的濕地之一,隨著房地産市場的火熱,在漫長的海岸線和大片的沼澤湖泊邊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濕地被填埋,蓋成樓房。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濕地開墾面積達到1000萬公頃,全國沿海灘塗面積已經削減過半,黑龍江三江平原的原有沼澤已經削減近八成,千湖之省,湖北省的湖泊銳減了三分之二,百分之56以上的紅樹林喪失,全國各類大小湖泊消失上千,眾多濕地水質逐年惡化,不少濕地生物瀕臨滅絕,約1/3的天然濕地存在著被改變、喪失的危險。中國現存自然或半自然濕地僅佔國土面積的3.77%,遠低於世界6%的平均水平,且面積下降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記者:您有沒有想象過,如果中國濕地繼續再消失,或者消失的越來越少,您能想象未來的環境是什麼樣子的?

 

姜長陽:未來的環境乾旱、少雨、鳥類很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了,天氣較熱了,這些都是會造成的影響。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單紅軍告訴記者,濕地被破壞,根本原因是缺少一個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法對濕地進行保護。目前中國只是明確了36塊列入世界濕地名錄的濕地保護,然而除了這36塊以外,中國還有3000多萬公頃的無名濕地,他們一樣在生態中發揮著作用,涵養著一方的水源,給無數的生物帶來棲息和繁衍的場所。然而這3000多萬公頃濕地目前沒有明確的界定,規劃者説這不是濕地,而保護者説這是濕地,界定不清導致濕地的保護非常困難。

 

單紅軍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

 

單紅軍:地方政府在開發利用我們認識是濕地的地方,沒有嚴格的紅線,一旦有了這個紅線以後地方政府可能不會跨過去,那麼在這種是和不是大家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加上目前整個國家包括公民對濕地保護認識和意識不夠強,所以發生現在這樣一種狀況。

 

目前我國的濕地保護主要是林業部門在&&,然而&&的角色很尷尬,濕地的保護歸林業部門協調,然而填海卻是由海洋漁業廳來審批,另外環保部門、農業部門都在不同的領域管理濕地。專家認為,這種多頭管理帶來的後果很可能就是都管都不管。

 

單紅軍:一個是我們法律規則規定的不是很清晰 或者是法律規定的比較有交叉  你授予不同的法律部門不同的執法權,有交叉容易造成大家扯皮。

 

主持人:目前,中國現存的自然或半自然濕地佔國土面積的3.77%,遠低於世界6%的平均水平。人為破壞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沿海灘塗面積已削減過半,黑龍江三江平原的沼澤失去近八成,“千湖之省湖北省的湖泊銳減了2/3,這一系列數字的背後反映出環境保護所面臨的艱難境地。為了改變環境惡化的現狀,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社會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已經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共識。近幾年我們看到各地都在加大環保力度,環保風暴頻繁颳起,目的就是糾正各地在經濟發展中不顧環境、危及子孫的做法。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大自然需要我們的愛護才能生生不息的運轉。事實上,環境保護和發展經濟並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愛護地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