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瑩:中期通脹仍處於可控高位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5日 15: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雖然全年通脹不至於失控,但仍然長時間維持相對高位,可以概括為“前高後不低”。明晰的政策取向,自然有助於引導社會通脹預期下行。

    宏觀數據中最受關注的無疑當屬CPI走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5%,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6.8%。雖然CPI創出34個月以來的新高,但對這一漲幅各方面早有預期。

    在拉動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中,食品價格11.7%的月度漲幅成為最大的貢獻者,這與本輪通脹一直以來都由食品引導的特徵相符合,隨著非食品價格上漲步伐的加速(同比上漲2.9%,是2001年來的最高),顯示出通脹的基礎正在變得更加廣泛。

    在微觀領域,八大類商品中影響未來通脹的關鍵和最大風險,仍是食品(農産品)。而天氣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嚴重,好不容易等到天降甘露,卻由旱轉澇。究竟天氣還將如何變幻,對農業生産造成多大的衝擊,各界包括政府心裏都沒底,但毫無疑問,農産品漲價的風險正在不斷被強化。

    2007年—2008年的通脹事實提示我們,中國的通脹壓力,一方面來自某種居民日常消費商品的價格失控;另一方面則來自國際傳導,而引爆國際大宗商品飆升的誘因更多。外圍方面,美國近期公佈的經濟數據並不樂觀,尤其是就業情況較預期更差,外界紛紛猜測美國聯儲局會否推第三輪量化寬鬆;到底量寬會否再加碼,還要三個月後才知,但美元已率先下跌,近期盛傳的“美國國庫已無黃金”等流言,同樣具有煽風點火的功效。若商品價格重拾升軌,勢必會加重中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中國經濟已明顯出現增長放緩、企業資金緊絀,但通脹卻因上述兩個因素變得更複雜,更難預測。不過,筆者認為,中期通脹將處於相對可控的高位。

    短期通脹難言壓力已經得到緩解,全年最高點在6、7月份,存在逼近甚至超過6%的風險。另外,雖然全年通脹不至於失控,但仍然長時間維持相對高位,可以概括為“前高後不低”。

    在經濟下行跡象進一步凸顯的背景下,宏觀調控可謂進退兩難——因若繼續加息、加存款準備金率的步伐,可能變成“超調”即過緊,打擊經濟與就業;若放慢收緊銀根步伐,卻怕通脹失控——這也造成了經濟界對經濟及政策的走勢解讀分歧不斷,市場預期混亂。儘管就M2、貸款增速等指標來看,數量調控已經基本實現其功能,但央行依然選擇了在數據公佈之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無疑是表明了宏觀調控的態度:通脹仍是調控的首要目標。而明晰的政策取向,自然有助於糾偏混亂的政策預期、也有助於引導社會通脹預期下行。

    □王瑩(上海 學者)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國際傳導
  • 通脹壓力
  • 前高後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