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大橋因老太受阻,為公權力尊重民意喝彩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1日 1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薛世君
 
      看到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因一位老太太受阻,筆者才體味到了什麼叫“四兩撥千斤”——據香港媒體報道,一位家住香港東涌的66歲老太朱綺華,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司法復核,要求推翻香港環保署在2009年10月通過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岸段以及香港接線段的兩份環評報告,而香港高等法院則裁定環保報告無效。這一判決,可能導致原定於今年內動工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延期開工,而且香港段的延誤也會影響港珠澳大橋的整體工程進度,利息、工期的支出會增加,僅香港段的有關造價,估計就會增加5億港元。
 
      對此,有質疑聲音認為,老太太這麼做導致大橋造價激增,是增加社會內耗,言下之意,有點“因小失大”。僅僅因為一位市民申請司法復核,總預算為720億元的港珠澳大橋就可能因此延期,表面上看確實有些得不償失,但細細想來,如果司法復核能換來政府更加科學、詳細的環保評估,將工程的環境代價和對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又何嘗不是一項功德無量之舉?畢竟,環境保護和居民福祉,尤其是居民意見能夠通暢表達,其社會意義絕不亞於任何一項工程。僅算大橋的小賬,是有些得不償失,但放寬視界,算算社會大賬,這種代價可以説也是物有所值。
 
      香港因為民意而工程受阻的例子不止於此。2009年底,爭論了六七年的廣深港高速香港段好不容易被港府行政會議拍板通過,但因為菜園村拆遷、造價昂貴等原因遭到很多市民反對,很多香港人拒絕“被高鐵”,工程計劃再次擱置,直到最近立法會經過長達15輪、近170多次問答,才正式通過高鐵撥款申請。儘管有些人可能認為,這種瞻前顧後的拖遝風格是對效率的損耗,但是從公平正義的角度來講,這也未嘗不是科學決策的必要一環,“四兩撥千斤”成為現實,也就多了一份挽回拍腦袋工程的可能,多了一層詳細論證、週密規劃、利益平衡的考慮。這種尊重民意、政府與民意互動的做法,其深遠意義遠超幾個工程、幾個項目。
 
      一位香港老太可以“四兩撥千斤”,讓一項耗資百億的工程,而且是明顯帶有“公共利益”色彩的工程擱淺,而重慶的釘子戶楊武、吳萍夫婦,即便製造了一系列悲情事件也沒有阻擋一個房地産開發項目,個中差異不一而足——經濟發展階段、司法生態、維權路徑等等,但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重不重視居民的利益、如何對待民意。很多地方的“政績工程”就是忽略了這些才成為拍腦袋的“形象工程”。
 
      山西省蒲縣耗資近億元建造“山寨鳥巢”的時候,江蘇阜寧縣撥款建設山寨版世博中國館的時候,可能壓根就沒有想到民意這茬兒,也沒怎麼想到居民福祉。如果有一位重慶萬州的市民能“四兩撥千斤”一下,阻止“三峽明珠觀光塔”的建造,也不至於該項工程在已經耗資1000萬餘元之後才被拆除……很多類似的工程,建造過程中如果有人反對,估計會被當作“影響地方發展”的典型,“四兩撥千斤”到頭來也會成為“蚍蜉撼樹”,這種境況給社會公正、正義帶來的傷害,比一紙司法復核申請拖延一項耗資百億的工程更加不可收拾。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建設因為一位老太太而受阻,以及廣深港高速香港段而部分市民反對而暫時計劃擱置,實在不應該成為“可惜”、“影響效率”乃至“捶手頓足”的抱憾事件,這恰恰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公正效率,也恰恰應該成為萬分欣慰乃至“彈冠相慶”的理由,因為還有這樣的制度設計和司法生態,可以如此尊重民意,而政府也有與民意互動、不斷改進的雅量和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