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軍瑜:“最苛刻捐款”給慈善體制開了劑補藥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1日 10: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近日舉行的西部五省2億元捐款項目總結表彰大會上,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笑了。10個月前,這筆捐款似乎充滿了“夭折”的危機,因為曹德旺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要在半年內將2億元善款發放到近10萬農戶手中,且差錯率不超過1%,管理費不超過善款的3%遠低於“行規”的10%。史上“最苛刻捐款”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何道峰説,曹德旺開了個好頭,開啟了中國公益捐款的問責機制,打造了全程透明的公益模式。(《廣州日報》3月9日)

  我們喜歡這樣的“警戒”。

  福建富豪曹德旺不是摳門兒,要摳門的話,他不會捐出2億元的善款。而從1983年至今,他已經捐出了16億元的人民幣。

  曹德旺只是對捐款的過程,還有具體實施保持著高度的警戒,甚至是“苛刻”,比如説他要求慈善部門要在半年內將2億元善款發放到近10萬農戶手中,且差錯率不超過1%,管理費不超過善款的3%,遠低於“行規”的10%。

  中國的慈善事業遠不如發達國家那麼成熟。而慈善捐款在具體實施中的透明度如何,在一些時候又成了被一些人詬病的靶子。圍繞著富豪們捐不捐款、怎麼捐款的事情,又被媒體和公眾議論紛紛。一些富豪坦言,不是不想捐款,只是擔心如果捐了款,這些款項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正常用到被捐款人的身上。

  而我們類似于基金會等等這些慈善部門,又似乎從來只是在動員捐款的時候,特別起勁,也特別煽情;等到款項到位,最後需要公佈出路、用途、賬目明細的時候,又往往是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樣的慣性,時間長了,就會損害了捐款人的熱情,也會慢慢地把我們剛剛有點色彩的慈善事業給憋出內傷。

  但我們至今似乎仍舊沒有看到一種讓人信服的慈善捐款體制。曹德旺這些年已經捐出了16億元,是個著名的“慈善人”。這些年的慈善經歷,讓他這次想出了這樣“苛刻”的捐款條件,基金會和志願者們為了省錢,甚至是“帶著乾糧爬山路”。我們可不可以把這理解成一種“倒逼”,從捐款人這裡就開始提要求,這筆善款你要如何如何運作,必須保證什麼,一點一點的細節,像是築起了大壩,挖好了溝渠,保證這些善款能夠準確地流進每一塊需要灌溉的麥地。

  一件事情的成功,不代表著一種體制的成功。我們的慈善捐款究竟該怎麼透明?它的運作成本空間到了哪才算探底?也許,曹德旺的這件事情可以給我們的慈善體制提出一些問題,提供一些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