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趙勇:房租調控能否跨過“執行難”這道坎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0日 09: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春節之後京廣滬等一線城市的房租大漲令人印象深刻,於是有人開始驚呼,普通人繼買不起房之後,又開始步入“租不起房”的時代了。

  3月9日,住建部在記者會上對房租大漲一事給出了回應,其中的一個提法令人耳目一新:房租調控也是房價調控的一部分(本報今日A03版),這足以説明,“租不起房”已經引起了決策層的充分關注。

  比房租調控納入房價調控更令人動心的,是住建部對於房租調控的路徑設想——政府多提供政策性出租房(包括廉租房和公租房),以稀釋市場上房租上漲的動力。住建部在記者會上的具體表述是:除了廉租房要加大建設力度外,今年還要大規模地建公租房,這樣就能解決相當一部分租賃需求,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需求。

  之所以説住建部給出的這條房租調控的路徑令人動心,是因為它徹底理清了市場與保障的關係,行政權力與市場保持足夠的距離,也充分體現了權力的理性與克制。于住房這樣的公共産品而言,保障是大頭,市場是小頭,正所謂“讓市場的歸市場,讓保障的歸保障”,這應該是基本的共識,如果政府沒有盡到足夠的保障義務,公共産品的公益性也就無從談起了。租房與買房,在其需求屬性上是共通的,即應該是民生保障下的剛性需求。

  住建部稱增加政策性出租房是房租調控的重點,其實這一思維同樣適用於房價調控。這麼多年來,雖然歷經多次調控,房價卻仍然像一匹野馬,癥結在哪?以抑制需求為主的貸款政策,在歷次調控中都被當做利器,但經驗也告訴我們,被暫時壓住的需求,總會在調控過後以更猛烈的姿態反彈。

  痛定思痛,近來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回歸保障”才是解決高房價問題的唯一鑰匙。相應地,從中央到地方,對於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的表態也空前集中,在上海,甚至連月入近萬元的三口之家也可以申請經濟適用房了。經適房的保障範圍,正從傳統意義上的低收入者開始向中等收入群體延伸。想象一下,如果大多數人都能享受到政府的住房保障,高房價還是個尾大不掉的民生問題嗎?

  但經驗也告訴我們,設想中筆直的路徑在現實中往往會走成彎路。這方面,歷次房價調控有著不少值得吸取的經驗教訓。事實上,在歷次房價調控中,除了提高貸款門檻、首付比例等手段外,增加保障房供應也被一再提及。而尷尬的是——2009年10月,全國人大調研組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年8月底,全國保障房建設資金到位率不足25%。

  房租調控同樣繞不過“如何不折不扣落實”這個坎——既然一些地方政府對增加經適房不上心,就必然會怠慢作為房租調控主要手段的廉租房和公租房。住建部明確提出將房租調控納入房價調控,無疑是給政府的保障責任加碼。相比于單純調控房價,將租房納入保障範圍之後,政府必須提供更多的政策性出租房。錢從哪兒來?如何確保資金到位?如何確保建設進度不滯後?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再看看保障房在房價調控中多少有些尷尬的現實,那麼還有另外幾個問題必須考慮:政策性出租房如何納入考核、如何進行問責?房租調控會不會重蹈房價調控的覆轍?

  尊重供求決定價格這一基本市場規律,讓行政權與市場保持距離,政府盡到更多保障責任……正確的理念我們有了,它離現實還有多遠?取決於我們有多少執行的勇氣和問責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