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第一産業的格局仍然沒有改變。農業穩,社會才會安。這也正是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著力解決三農問題的原因所在。
近幾年來,農業生産的環境日趨好轉,一方面,我國農業連年豐收,另一方面,惠農政策漸漸增多,取消農業稅和各類農副業補貼增多等實實在在的惠農政策得以實施,這讓農民群體受益頗多。然而,農業産量增收與惠農政策的逐漸增多,並沒有解決許多農民心中的困惑——豐收之後,農民階層的收入卻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原因何在?又有什麼解決辦法?在筆者看來,農民增産不增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破解農民“增産不增收”這一社會問題,也必須從多個角度入手。
其一,瘋漲的CPI,提高了家庭農業這種小成本經營産業的成本。現行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以家庭為單位”組織生産。在人口多土地少的地方,每戶家庭可能只平均得到三五畝地;在土地稍多的地方,每戶家庭可能會有十畝二十畝。但是,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面對CPI瘋漲帶來的高成本投入,都會感覺吃不消。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研顯示,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小麥的種子價格比去年漲幅超過30%,碳酸氫銨、複合肥等化肥價格漲幅均在20%以上,機耕、機播、機收服務費上漲15%,畝均成本上漲80-90元。對於農業生産這種低利潤的行業而言,這樣的現實,直接阻礙了增收這一目標的實現。
其二,惠農政策,在更新、落實與監督層面,存在許多問題。拿小麥最低收購價來講,2006年國家首次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執行預案,借來保護小麥價格。但是,在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執行預案就被擱淺了,原因在於,許多地方的小麥的實際價格已經遠遠高出了保護價。這反映出來的問題是,農産品的市場保護價,並沒有隨著CPI和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而不能及時更新的糧食保護價,對於農民而言,已經由此前的保護變成了現在的傷害。此外,種種農業補貼也容易遭遇“雁過拔毛”的命運。因此,惠農政策既要實現與時俱進,還要在落實和監督層面加強監管,確保不讓農民的利益受到半點侵害。
其三,單一的農業生産,並不能在根本上解決農民增産增收的問題。農業本身是小成本經營,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缺少很強的抵禦能力。而改變這樣的局面,則應該致力於拓寬農民群體的增産增收渠道。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保證不侵害老百姓財産性收入的前提下,確保讓農民的財産性收入有所提高,比如説,徵地款、拆遷費要確保合理確保到位;另一方面,基層政府還要努力健全就業信息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提高農民及農民工的工資性收入,還要鼓勵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創收,在種植、養殖方面,要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
其四,農民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基本的權利要確保得到尊重。當前,農村之中,實施的社保制度主要有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在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之下,每位農民每月可以享受到來自公共財政的“基礎養老金”55元的照顧。雖然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但是,對於我國農民群體生活現狀而言這多多少少還是顯得像杯水車薪。再拿新農村合作醫療來講,農民就醫的報銷比例大約在45%,遠遠落後於城市居民的60%和城市職工的75%,更遠遠落後於公費醫療。這都表明,農民群體的社會權利,並沒有得到一個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絕對平等的地位。權利的貧困,也是貧困,這也是農民群體不能實現富裕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