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501

央視網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復興之路,實幹成就“中國夢”

復興之路,實幹成就“中國夢”

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相關新聞:
    習近平強調: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
    習近平:民族復興是最大中國夢
    系列網評:
    之一:“三個必須牢記”是實現偉大復興的“磐石”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時,面對電視鏡頭,引用了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話雖老,聽起來倍感親切,甚至倍感新鮮。

300餘年前,顧炎武先生批評兩晉亡于清談,“虛談廢務,浮文妨要”,後有“清談誤國”之説;300餘年後,中國共産黨人自勉于史,籌謀復興之路,在“空談誤國”的清醒之外,更強調“實幹興邦”。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實幹,帶我們從歷史縱深走來:90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浴血“實幹”;60餘年來,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建設辛勤“實幹”;30數年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膽“實幹”…… 因為有了實幹的歷史,中國先後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用英國廣播公司一篇文章的話説:“世界正越來越多地被中國改變。如果説在過去兩個世紀,世界看西方;那麼將來會呈現的是,世界看東方。”

看東方,亦是看中國。看中國的發展與走向,看中國的模式與道路,看中國的前景與未來——更重要的,是看中國人怎麼“幹”出一個明天。司馬遷在《史記》中説:“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實幹,就是要拋棄無謂的爭論,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下,明白中國應當舉什麼旗幟、走什麼道路、保持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少一些空對空的文字糾結,多一些實打實的實踐探索,少一些形式主義與花架子,多一些求真務實和走基層;少一些前怕狼後怕虎的畏縮,多一些闖出一條生路的無畏。

實幹興邦,前提是一個“實”字——既要解放思想,更要實事求是,既要勇於創新,又要立足國情。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為人。實幹興邦,關鍵是一個“幹”字——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既要弘揚“想幹、巧幹、快幹”的務實作風,又要永葆“敢為天下先”的青春活力,既要幹出激情,更要幹出智慧。正如李克強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表示,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區”和“深水區”,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幹可能不犯錯,但要承擔歷史責任。

實幹精神,于現代中國人來説,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格局風雲際會——在國內關於特區是姓“資”還是姓“社”、發展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是否要繼續的爭論愈加激烈。當次歷史背景下,“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八個大字,寫在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巨幅標語上。這一觀念借助深圳改革開放這塊“試驗田”迅速火遍全國。可以説,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實幹的歷史。

實幹作為,需要找準立足點與發力點。在前不久中央新任常委見面會上,習近平説,“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在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從哪實幹、在何處實幹、實幹的意義何在——這段入心入肺的“家常話”,既是民本意識,更是實幹之方向。

實幹理念,寄寓著執政黨的責任與擔當。香港《大公報》30日頭版刊出《習近平激揚中國夢》的大篇幅報道,並刊發社論指出,7位常委一同出席復興之路的參觀,這一安排,意味深長——因為中國現在正站在復興之路的關鍵歷史節點上,習近平強調的“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新加坡《聯合早報》30日的評論指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必然是“中國信念”更加堅定的領導者,他們會對中國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以及發展經濟為中心的路徑選擇將更為自信。這種自信來源於中國已取得的成就和未來仍然將繼續的崛起進程。雄關漫道,實幹為先。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實的態度作踏實的功夫”。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今天,我們以實幹為坐標,重新定義一個前程無量的中國,以實幹為度量,重新預言一個復興崛起的國度——到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乃至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雖則遙遠,卻必可及。

專欄作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傅蔚岡,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財産法、城市化與政府監管。對中國的城市化和農地徵收制度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學術刊物和公共媒體上發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75期:孤有所養的中國難題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第374期:黃燈新規,習慣之爭非規則之爭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第373期:中國夢:每個人豐滿的現實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第372期:日本糾結的強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第371期:美國夢:鴻鵠志遠 天道酬勤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第370期:求索俄羅斯:東方還是西方?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第369期:國家精神之:德國的理性與激情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第367期:大和魂,糾結的強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第366期:安倍晉三,不只是“右翼”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