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416

央視網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莫言家鄉萬畝紅高粱勝算幾何?

本網評論員 2012年10月19日 07:00

相關專題:
    央視網評論特別策劃:瘋狂的高密
    相關新聞:
    莫言家鄉政府欲種萬畝紅高粱
    莫言回應高密打造“紅高粱文化”:別當真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家鄉山東高密政府準備投資6.7億元打造旅遊帶,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紅高粱文化休閒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將花千萬元種植萬畝紅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轄區管委會主任范琿表示“賠本也要種”。

這次高密傳出打造“紅色旅遊帶”的新聞之後,網絡反對聲一片,主要是質疑其倉促決策而又投入巨大,極容易變成勞民傷財的爛尾工程。莫言獲獎不到一週就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當然很可能缺乏週全的考慮。但是拋開決策過程和“政績工程”這樣的帽子,這樣的開發計劃能夠成功嗎?

從近年“名人旅遊”之風的實際成果來看,失敗的確實不少。最近就有計劃投資2億元的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因開發商撤資半途而廢,僅余一片荒涼的新聞。當然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浙江紹興以魯迅為主要旅遊資源,重點開發三味書屋、魯迅故居以及魯鎮文化,再結合江南古鎮遊,算是比較成功的了,可那也是幾十年來細水長流使然,其中更離不開解放後把魯迅當作中國現代文學“旗手”的褒揚效應。

名人旅遊能否成功,最主要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商業開發的程度,而是名人本身的名氣和號召力,並不是每次“搭車”名人都會帶來效果。名人的名氣足夠大,遊客才會來。近年來失敗的名人旅遊,大多在這裡就有問題。雖然以莫言的知名度來説,比一些虛構的歷史人物高是不成問題,但是也未必足以支撐一個較大的名人旅遊産業鏈。

可以把莫言和魯迅作對比。魯迅雖然沒拿過諾獎,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地位非常高,他的大量作品入選中小學課本,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相比之下,莫言的文學卻並不那麼為人所熟知。據一個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調查,甚至有八成受訪大學生不知莫言為何人。縱然莫言目前名高一時,但“莫言熱”也隨時有退燒的可能,要以他和他的文學世界為旅遊資源吸引遊客,恐怕還沒那麼容易,至少與魯迅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雖然各地的名人旅遊甚至文化旅遊都很多,但是需要用“種高粱”這樣的方式製造旅遊環境的怕是頭一個。一般來説,政府投資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作用是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和先期的一次性投入,後續成本不會太大。民間只需要跟進開展商業經營即可,只要對遊客的吸引力足夠,盈利預期是明顯的。

但在高密目前設計的旅遊模式下,必須種大片高粱。但是據報道,高密當地人由於種高粱不賺錢,早已棄種,這種持續性投入如何獲得直接回報還有待研究。換句話説,且不論莫言本人的吸引力如何,這種旅遊模式比別的地方天然要多出一部分成本。這也就從一開始削弱了這種旅遊模式的盈利能力。

其實,本沒有任何兩個完全相同的經濟模式。什麼樣的地方做什麼樣的生意,在一個小鎮開大酒店註定要虧本,開個小旅館就能賺錢了。比如浙江的西塘古鎮,政府前後的投資不過億元,小鎮規模也不大,但生意就是很紅火。即使莫言的名氣不夠吸引大量遊客,修一下故居,翻新文學館,賺點小錢卻也未嘗不可。要是看到潛力,再擴張也不遲。但是要是一上來就大操大辦,先把攤子鋪大,那就是從一開始提高了失敗的可能性。

專欄作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傅蔚岡,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財産法、城市化與政府監管。對中國的城市化和農地徵收制度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學術刊物和公共媒體上發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75期:孤有所養的中國難題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第374期:黃燈新規,習慣之爭非規則之爭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第373期:中國夢:每個人豐滿的現實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第372期:日本糾結的強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第371期:美國夢:鴻鵠志遠 天道酬勤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第370期:求索俄羅斯:東方還是西方?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第369期:國家精神之:德國的理性與激情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第367期:大和魂,糾結的強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第366期:安倍晉三,不只是“右翼”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