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賣萌的航天工程打動人心

2014年02月13日 22:00

會賣萌的航天工程打動人心

2月10日,陽光再次灑向虹灣月海,月球車“玉兔”在這裡已經睡了14天。

地球上的月夜是浪漫的,可在月球上,“月夜”是一段肅殺的時間。“玉兔”睡去的14天裏,週遭的溫度降到攝氏零下180度,“玉兔”伸展開的太陽能板接收不到絲毫溫暖,唯一跳動著的是他的一顆小小“心臟”——放射性同位素钚238衰變放熱,讓最精密敏感的器械不至於被凍壞。

這一天,在地球上,許多人等著他醒來。

明媚與哀傷

2013年12月1日,一架經過專門增強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佇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待著將“嫦娥三號”衛星送向月球。在“嫦娥三號”的懷抱裏,靜靜地沉睡著“玉兔”號月球車。同一天,新浪微博上誕生了一個同名賬號——@月球車玉兔。

未來的幾天,@月球車玉兔 在微博上一面介紹著自己的構造、任務和奔月旅程,一面迎接來自網友的“調戲”、插科打諢、打滾賣萌,直到1月25日。

1月25日上午10時許,新華網的報道率先證實月球車出現異常,消息源來自國防科工局,並稱有關方面正在組織專家進行排查。大約半個小時後,@月球車玉兔 發佈了一條微博:

會賣萌的航天工程打動人心

隨後,@月球車玉兔 補充道:“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三姐(指“嫦娥三號”衛星的著陸器)昨天淩晨已經進入夢鄉,成功開始第二次月夜休眠。壞消息是,我的機構控制出現異常,有些結構不太聽話了。本來應該今早開始睡覺,但現在……師父們都在使勁想辦法,不過,我還是有可能熬不過這個月夜了。”

當天晚上,@月球車玉兔 在微博賬號綁定的果殼網頁面發表了文章《和所有的故事主角一樣,我也遇到了一點問題……》。把這篇文章轉載到微博時,@月球車玉兔 特意強調了自己是“男主角”,此前許多網友調侃他是個妹子,這讓“玉兔”很不爽。

文章中,@月球車玉兔 感慨:“我曾經和著陸器一起學習過人類探月的歷史。在已經有過的130次探月活動中,成功和失敗的比例差不多各佔一半。有的是沒法著陸,有的是著陸後探測器和地球聯絡不上,有的是探測器迷了路或者邁不出腳步。太空探索就是這樣,有多美就有多危險。而我不過是人類對太空探索的超級大圖中,小小的一個點。”

這一段話由美國脫口秀節目《科爾伯特報告》(The Colbert Report)傳播之後受到了世界性的關注,於是,當太陽再次升起在月球的地平線時,更多的人加入到對“玉兔”的關注中來。2月11日,嫦娥著陸器從休眠中醒來,外國無線電愛好者接收到了信號,並在Twitter上予以公佈。儘管嫦娥的甦醒是意料之中的,但這也提高了大家對“玉兔”的期待。當天,許多網友排著隊在“玉兔”的微博下留言,試圖“吵醒”他。

13日早晨,@月球車玉兔 的一條“Hi,有人在嗎?”短短20多分鐘內就轉發過萬。當天,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玉兔”號月球車已全面甦醒,恢復到休眠前正常的信號接收狀態,但異常仍然存在,故障處於分析中。

會賣萌的航天工程打動人心

@月球車玉兔 在微博上感謝網友的關注,同時他也提出了抗議,認為網友們給他畫的擬人形象畫裏,兔子的體型太胖了。

社交化搞科研

現在的航天項目,所受到的關注度同楊利偉飛天時不可同日而語。生活節奏的加快,讓人們不會有閒暇去時常關注進度相對緩慢的航天工程。在“嫦娥三號”發射前,探月工程是否是有必要的話題,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缺少了萬眾矚目和全情期待,科研工作者們愈加孤獨。他們究竟做了多少突破、付出了多少努力、取得的成果究竟有什麼意義,這些問題都不會被公眾所輕易知曉。

嫦娥工程的官方認證微博叫做“中國探月工程”,建於2010年9月。當年10月,“嫦娥二號”發射升空。隨後,如同很多官方微博一樣,@中國探月工程 變成了“爛尾樓”——從2011年1月起就沒有再發佈過探月工程的任何信息。

這也不能怪探月工程的科學家們太“偷懶”,日常的新聞通報並不具有話題性,不會激發網友的興趣,與其分出精力做費力不討好的微博運營,倒不如全力投入到科研之中。

分析@月球車玉兔 所發佈的微博,不難看出,科普網站果殼網參與了該賬號的運營。果殼網就像是連通器的一個結點:在結點的一頭,匯集在果殼網的科技達人可以同探月工程的專家們進行純技術上的交流;在結點的另一側,來自果殼網的微博運營者知道網友的需求是什麼,會用輕鬆的網絡語言對探月工程進行拆解。

於是,一個活潑的、擬人化的“月球車玉兔”被塑造了出來。他會用顏文字,喜歡發表情,認識高人氣科幻作家劉慈欣,知道什麼叫“mark”……對於網友而言,“玉兔”像是一個動漫形象,或是在朋友圈裏絮絮叨叨曬生活的朋友,這比藍V賬號發佈的媒體報道、官方公告式的文字更入網友的法眼。

“玉兔”號遭遇異常後,@月球車玉兔 做出了堪稱經典的危機公關。讀到這樣的文字,網友們可以對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的理解——探月工程需要高難度的技術支持,並不是想象中那樣“板上釘釘”,在實際中故障和失敗一直伴隨著人類的航天史。在科研工作者眼裏,“玉兔”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個性分明的小男孩,他聰明伶俐深受喜愛,卻也有自己的小毛病、小脾氣。

總體來説,“嫦娥三號”任務的這次新媒體嘗試是成功的,雖然其間並沒有航天員參與,但依然流露出了濃濃的人情味。(央視網 作者:劉浩睿)

網絡新聞聯播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