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這一年:媒體公信力下降

2013年12月31日 18:57

媒體公信力最近幾年一直在下跌,2013年催化了這個過程。

這一年,在微博上耕耘許久的自媒體人涌向微信平臺。自媒體人將用戶喜歡的內容推送到讀者的手機上。配合微博已有的優勢,用戶完全可以脫離任何一家媒體,獲取自己想要的新聞信息。

對於讀者來説,他們的信任,被自媒體分流。這在微博時代,就已經初露端倪。

可是除了被分流,媒體也“豪放”地揮霍著公信力。2013年起,對於網絡謠言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明顯加大,除了提出“七條底線”的道德約束協議,同時“兩高”還出臺了司法解釋,將網絡誹謗的法律標準入刑。遺憾的是,在這場守護信息真實性的戰鬥中,被揪出來打板子的還包括許多媒體。

其中,在記者陳永洲因為有償報道被警方控制後,《新快報》做出的“窮骨頭”姿態最終被真相打成了“軟骨頭”。這一事件,成了媒體公信力崩塌的一個縮影。只要隔三差五地有媒體報道出的新聞被證明是“假新聞”,新聞媒體的形象就會不斷在公眾心中流逝。網絡反謠並沒有讓網民們的信任重新流向標榜“權威”和“專業”的媒體,反而讓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相信什麼。

2013年夏天,被詬病最多的兩個人是“大師”王林和李某某的母親夢鴿,有趣的是,當深陷漩渦中的他們想要扭轉頹勢時,無一例外地都選用了同一個手段——指責媒體。王林聲稱採訪他的媒體利用了他的善意、曲解了他的原意;夢鴿雇傭的“法律顧問”也頻頻指責輿論對李某某未審先判,並暗示有勢力利用媒體“圍剿”李家。

因為不尊重自己應該尊重的原則,媒體正在變得不受待見。這挑動了旁觀者的神經——在新聞當事人與媒體之間,要選擇更不相信誰?

女孩為老人打傘的新聞,結果被證明是傘廠的軟廣告;“大媽訛外國人”,真相卻是外國人違反交規撞了大媽;“買外國奶粉意外收到了只袋鼠”,實際上是媒體拿網絡舊圖把段子炮製成新聞……回顧整個2013年,面對這麼多真假轉換的新聞,怎能讓讀者、網友不猶豫?

公信力保有著自己的公平之道:你不可能朝夕之間把它揮霍乾淨,也別奢望把丟掉的公信力迅速收回來。如今,媒體的公信力就像被裝進了沙漏,一年過去了,沙子又少了點。

2013年6月25日晚,某晚報按照慣例,在官方微博上發佈了當天頭版的截圖,其內容赫然是“微博熱點三分之一是謠言”,來源是剛剛發佈的《新媒體藍皮書》。隨後,這條微博遭到了“舉報”——參與撰寫報告的人民網輿情分析師證實,藍皮書原意為“事件中出現謠言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並非該晚報説的那樣。

媒體公信力下降

當新浪微博把“微博熱點三分之一是謠言”的報道標記為“謠言”的時候,這繞口令般的敘述背後,是令人無奈的黑色幽默。

當涉嫌受賄、誹謗、敲詐勒索、妨礙公務等違法行為的記者一個接一個被曝光時,媒體公信力的冬天已然來臨。(作者:劉浩睿)

網絡新聞聯播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