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3年,是“老人”兩個字頻繁見諸於報刊網絡的一年。
在這一年裏,有了太多關於老人的負面新聞:陜西西安一位老人在公交車還有空座的情況下跟姑娘搶座位,一屁股坐姑娘腿上還罵罵咧咧;江蘇泰州廣場舞大媽在公用廣場貼“鍛鍊重地,請勿停車”,還將其他業主的轎車用膠帶粘得嚴嚴實實;四川達州老人摔倒後叫小孩攙扶,事後反誣小孩撞人,要求賠償,還賴在小孩家裏不走……這樣的事情,放在全國老年人群體面前,一定屬於個例,但由於媒體的關注和廣為傳播,使公眾的情感不斷受到刺激,老人們因而被貼上了各種“耍老賴”、“為老不尊”、“倚老賣老”的標簽。微博上、博客裏、論壇上,對老人的討伐之聲不斷。
為什麼尊老?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説,人在三十歲立言,四十歲面對選擇不會被利益迷惑,五十歲能了解事物的運行規律、洞悉事物的發展規律,六十歲能有海涵的胸襟容納一切逆耳忠言,七十歲時一切行為遵循自己心中的高尚品德標準,不會違背社會道德、規矩禮儀。換句話説,人們尊老敬老,是因為老人走過漫漫人生路,成熟而自重,因而德高望重。
然而,新近的新聞事件卻完全打破了人們對老人的印象:大媽在廣場上跳舞不僅佔用公共空間還大聲擾民,甚至還用膠帶把別人的私家車“五花大綁”,被一些人視為“無德”;陜西老人在公交車還有空座位且女生所坐的位置並非老弱病殘孕專座的情況下,要求女孩強行讓座,被一些人視為“無理取鬧”;而達州老人自己摔倒後呼喚小孩攙扶還反咬一口,不僅僅是道德敗壞的問題了,甚至已經涉嫌違法。
老人“為老不尊”,使得公眾大失所望。就是在這種失望中,大家的愛老之心逐漸消逝,敬老之情也漸行漸遠:人們不僅對跳舞的廣場大媽口誅筆伐,也對是否還會幫助老人産生了強烈的質疑——以後遇到摔倒的老人,還敢扶嗎?
對此,許多媒體發表評論,或者對老人訛人提出批評,或者為老人伸冤。但無論是關於“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思考,還是“因為輿論話語權向年輕人轉移導致老人被污名”的辯解,種種表象之下,潛藏著同一種擔憂,那就是:我們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而我們的社會卻沒有對全面來臨的老齡化做好準備。
如今的老人,以及“準老人”,見過了太多,也經歷了太多。很多老人都經歷過日本侵華戰爭和解放戰爭,雖然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經歷了改革開放與繁榮發展,但他們的身上,多多少少烙有這麼一種痕跡:你必須為自己著想,為自己爭取,才能更好地生活。所以,我們不難看到,不少老人早早爬起床,跟趕上班的年輕人一起擠公交,甚至還理所當然地要求年輕人讓座。這些老人都走過那個紅色年代,在廣場跳舞、運動,對於她們而言理所當然,但我們的社會卻沒有考慮到大批退休職工、老年人的到來而劃出專門的老年人活動區域,所以“大媽廣場舞”不請自來。現在的老人是“奉獻的一代”,而奉獻過後卻不得不面對收入低、社會保障一般而物價飛漲的年代,薄弱的經濟能力、高漲的物價、昂貴的醫療,使得摔倒後推卸責任成了部分老人“合情不合理”的無奈選擇……
要讓老人活得安全、有尊嚴,在給予老人更好的經濟支持、醫療保障之外,還需要重塑社會對老人群體的信任。
本質上説,關於老人的惡名與爭論,是許多因素長時間演化的結果。之所以在2013這一年中集中爆發、走入人們的視線,則是我們社會開始轉型的一個見證。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隨著我們法律法規的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健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2013這一年受到傷害的敬老愛老傳統,終究會有痊癒與更加光大的一天。
(編輯 雷世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