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反對浪費不應止于吃喝

本網評論員 馮超  2013年01月23日 19:33

相關新聞:

單位內部餐廳成公款吃喝新戰場 裝修似五星級酒店

習近平就內參作批示:杜絕公款浪費

請客撐面子、公款大吃大喝,舌尖上的浪費無處不在,“中國式應酬”既浪費了資源,也消耗了身心。反對浪費,遏制公款吃喝首當其中,但觸痛神經的浪費,顯然也不是僅僅是在吃喝上。

春節將至,從私人宴請、企業年會到黨政機關的公務活動,各色吃喝大有抬頭之勢,“中國式應酬”讓很多人“一意孤行”,有些宴請悄然轉到了單位內部豪華餐廳,還有一些宴請化整為零、隱身埋名。

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即使按照家庭人均純收入2300元/年的貧困線標準,我國依然有多達1.28億的貧困人口,這些浪費的糧食,完全可以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這也反映了厲行節儉、遏制公款吃喝是個不能忽視的系統工程。

單純的私人和企業的吃喝浪費,更多是社會風氣問題,需要越來越多的人達成節儉的價值共識,而公職人員若大吃大喝,不僅是風氣的問題,也是對其履職合理性、合法性的考驗,在這一層面上,反對浪費的語境,應當轉化為對每一個公職人員是否遵守了相關政策和法律的考量。除了風氣倡導,更需要制度給力。把“三公消費”的預算賬算明白,並且讓公眾看明白,把預算外消費納入“三公消費”之列,都是應該跟上的。

反對浪費,規範“三公消費”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小的側面,公款大吃大喝,是一些潛藏觀念的映射。很多浪費已經成了習慣,節儉觀念不徹底,還會視而不見,在反對吃喝浪費的同時,一個不浪費觀念亟待養成。

從微觀上説,很多公職人員,依然堅持傳統的辦公方式,不願意學習使用電腦和網絡,一些不太重要的公文依然沒有電子化,效率低下,跟不上網絡時代的潮流,對民眾訴求的把握也很滯後;日常工作中,八股文似的講話同樣是浪費,觀點表達不準,空談大道理,照本宣科,聽的人浪費時間,講的人耗費精力;興師動眾、過分鋪張,封路後的擁堵,用後就丟棄標語、鮮花,都讓領導考察變了味;更顯見的,一些地方醜陋無比的雷人地標,堪比“白宮”的豪華政府大樓,靠強迫公務包機彌補虧損的飛機場,這些千篇一律攀比式的市政工程,勞民又傷財。

實際上,公職人員從吃喝到工作作風、工作方法的諸多浪費,可用太看重面子,不注重裏子來解釋。從口舌上的味道、工作上的排場到建築上的景象,都是形象問題,另外對公職人員的考核,過分注重表層的GDP,數字簡單等同政績,是同樣的道理。一環扣一環的對外在形象的推崇,佔據了公職人員的潛意識,浪費就這樣無孔不入。

作為國家權力的執行機關的工作人員,政府公職人員履行公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説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分配。對公職人員來説,浪費可以説是對社會資源的不合理分配,而浪費行為,很多時候被定義為一種過度消費,在道德層面較容易界定,在法律制度層面的界定有難度。但是,從公眾的角度上來看,公職人員明顯觸犯法律的貪腐和有意無意的浪費,都是對公共資源的剝奪,都是在侵犯每一個納稅人的切實利益。從這一點上説,浪費其實是更嚴重卻又很隱性的公信力消耗。

這也是“八項規定”中對不張貼懸挂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等措施的另一種詮釋。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壞習慣地養成非一朝一夕,完善將政策落到實處,也不能只動嘴不動手,更需珍視公眾的信心。

古人云: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每一位公職人員對待一分一厘的態度,都是執政理念的寫照。

最新文章

責任編輯:邱天人 熱詞: 浪費 八項作風 公款吃喝 政績工程

打印 | 我要糾錯 | 複製鏈結 | 轉發郵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專欄作家

文言文聽力“闖入”考試?

專欄作者:劉浩睿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社會娛樂

深泉學院比哈佛更難進的牛校

專欄作者:關開亮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民生影視

五一齣遊:“人比XX都多”

專欄作者:王二丫
媒體人,關注社會民生。

騰訊新浪開微博,只是討罵?

專欄作者:雷世遠
央視網記者,關注社會熱點。

挺一挺政協委員的編劇情結

專欄作者:陳方
《燕趙都市報》評論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