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庚欣:要有直面中日“陣痛”的勇氣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1日 11: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日關係“四十不惑”成為“四十而惑”,令世人不解。近來的風波並非偶發事件,而是中日關係恰好迎來百多年的歷史逆轉,這是中日同時致力於“大國化”進程中,中國全面掌控中日關係主導權的重大轉折,也是東亞戰後60年來面對的新變局。中日之間的矛盾實際上都是這個大轉折中的相互碰撞,可以視為一個新的中日關係、新的東亞秩序逐漸形成中出現的“陣痛”。

  回顧歷史,從甲午海戰至二戰結束,日本主導中日關係。戰後60多年來,這種關係在發生逆轉。從新中國建立到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中國取得政治上的主導權。當時中國抗衡美蘇兩霸,並對日施以和平主義的寬恕與改造使之備受感動。同時,中國特立獨行的政治發展道路及業績,也讓日本深感震撼。這些奠定了中國對中日關係的政治主導地位。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超過日本,在相互依存中居於主導地位,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佔據上風,正在實現全面掌控中日關係主導權的重大轉折。

  近20年來,特別是近期中日關係發展不順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日兩國都在致力於“大國轉型”,但雙方的訴求與路徑發生碰撞,由此引發一系列的矛盾與衝突。首先是經濟上的“中進日退”。日本因經濟走低而刺激政治心態失衡,加上“國強必霸”等固有思維作怪,不僅沒有強化中日合作發展的積極意願,反而對中國産生猜疑、防範等消極心態。

  其次是政治上的“中上日下”。中國隨發展政治開放度與民眾參與度提高,涉及外交、中日關係等政策越來越受到民意強力制約。同時日本社會的消極保守化傾向滋長。這種保守化傾向在日本,雖然表現偏激的只有少數人,但其代表的社會思潮卻越來越在日本各界得到認同或默許,日本媒體全面右轉。這種深植根于日本社會土壤中的“消極保守型大國化”要求,與中國的“積極開放型大國化”實踐發生衝突,不僅限于官方政治外交層面,對民間也有越來越多的侵蝕影響。

  日本要否定二戰歷史結論,重新走向軍事化,最大、最直接的對手是中國。日本能做的是醜化中國形象,造成中國威脅美國的輿論氛圍,逼迫美國在接受中國大國化與容忍日本軍事化之間作出選擇,有時甚至不惜主動充當美國棋子。這裡有三對矛盾糾纏:中日大國化的碰撞、中美全球化的博弈、中日美三國關係與世界及地區和平發展潮流的交融。但這種狀態只是一種階段性的“陣痛”,我們既不能因小失大,被“陣痛”迷惑而罔顧大局,也不可過於樂觀,掉以輕心。

  當年老一輩領導人的英明可歸納為四點:人民外交的理念、戰略大局的視野、擱置爭議的智慧和走向未來的胸懷。今天提出的新挑戰,都可按上述四點對應。只是最近日本咄咄逼人,需要再加一條“面對衝突的勇氣”。中國當前已具備主導東亞地區及中日關係大局的大國素質及能力,這是由中國的歷史能動性、地緣包容性、綜合國力以及面對衝突的勇氣所決定的。中國責無旁貸。▲

(作者是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

熱詞:

  • 陣痛
  • 中日關係
  • 東亞秩序
  • JCC
  • 中進
  • 中日兩國
  • 大國化
  • 保守化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