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志權:打破教師鐵飯碗後的難題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1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希望打破教師“鐵飯碗”是一個開始,如果只是孤立地拿教師群體開刀,那麼這個改革難言公平。

  當全國的教師們還沉浸在節日喜慶中時,上海中小學教師感受肯定略有不同。日前,上海率先宣佈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可能改為每五年註冊一次。考核不合格將退出教師崗位。通俗地説,教師職業不再是“鐵飯碗”。

  教師職業的主要好處,向來是穩定性強,旱澇保收,有寒暑假,這可以抵消其發展空間小、工作內容單一以及升學壓力等諸多不足。現在,後顧有憂,教師心存疑慮自然在所難免。

  基於不同立場,對學生和家長而言,改革卻是福音。理論上,教師隊伍良莠不齊難免。沒有優勝劣汰,那麼,無論教師業務能力如何不強、職業意識如何淡漠,始終能佔據三尺講壇,總有學生攤上這樣的老師,這顯然有失公平;同時,編制被擠佔,有熱情和抱負者難以獲得施展平臺,也造成人才的浪費。

  因此,流水不腐,打破教師鐵飯碗是發展趨勢。

  但必須認識到,作為一個局部改革,勢必受到種種掣肘,比如升學壓力、權力與人情等外在因素。此外,良好的願景並不等於良好的結果,打破鐵飯碗本身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建立甄別淘汰機制。而機制的設計,又取決於對教育的未來持何種理念。

  教育不同於商業,後者追求最大利潤的目標簡單而明確。而教育,即以“傳道”而言,並非朝夕之功,效果也難立竿見影。一些現狀也在加深著我們的憂慮,比如目前職稱評定流行的重英語、重論文、知識考試脫離實際技能等痼弊。上海改革如果重蹈覆轍,便毫無意義。

  在改革方面,上海向來走在全國前列,我們其實寄希望於上海教委破解難題的智慧。作為旁觀者,我認為,如果能在教師隊伍中形成立足本職、積極向上、終身學習的風氣,如果教師不需要為了考核討好校長、經營關係、琢磨考試,那麼,改革便見效果了。

  其實上海教育改革帶給我們的期望還不止於此。君不見公務員考試趨之若鶩,除了待遇地位,很多人不也是奔著那個“金飯碗”?行政機關尾大不掉,人浮於事,原因之一,不也是因為職稱級別只上不下的“金飯碗”?希望打破教師“鐵飯碗”是一個開始,如果只是孤立地拿教師群體開刀,那麼這個改革難言公平。

熱詞:

  • 教師業務
  • 教師資格
  • 教師職業
  • 教師隊伍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