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畢殿龍:全民醫保要讓人民吃得到、吃得好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3日 09: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前,中國出臺了新的全民醫保的政策説明,醫保幅度和力度甚至遠超經濟實力最強的美國。要寫一些主要國家之間醫保制度的優劣利弊,不但需要很專業的研究,也需要一個很長的篇幅,自非這方面的專家不可。但作為業外人士,自可從醫保政策的能否惠及全民,以及如何避免大而無當、華而不實、制度黑洞做一些評議和思考。

  各國醫保制度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比如,德國是最早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自俾斯麥1883年首創法定醫療保險制度,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德國實行強制性醫療保險,人人都須參保,政府通過社會救助體系出資幫助低收入者參保。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旨在為全體國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遍佈各個社區的全科醫生為區內註冊居民提供免費基本醫療服務,其主要收入來源是政府財政撥款。日本醫療保險基金由個人、企業和國家共同分擔,個人交納比例甚小。失業者和孤寡者有失業保險金和遺屬年金為他們提供醫療保費。

  美國醫療費用相當“昂貴”,年花費高達2萬億美元,佔美國GDP17%,而且逐年增加,預計2012年將達到4.3萬億美元,佔GDP比重超20%,超過了教育和國防支出。醫保開支不斷上漲,成為聯邦財政赤字上升主要原因之一。醫療支出大有壓垮美國之勢。經過經年纏鬥,奧巴馬政府內政頭等大事醫改法案任期內終獲通過。

  美國通過的醫改法案中,首次規定所有美國人必須購買醫療保險,否則將交納每年至少695美元的罰款。奧巴馬醫改有三大目標:一是讓沒有醫保的人有醫保,二是讓醫保不足的人有充分醫保,三是改革昂貴的醫療體制,減少個人和政府醫療費用支出。

  美國根據醫改法案,未來10年內,政府將通過擴大醫療救助制度、創立各州經營的保險交換市場,以及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聯邦補貼等方式,將醫保覆蓋範圍增加3200萬人,使醫保率從85%上升到95%。以往沒有醫保的美國人是醫改的最大受益者。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説,這個法律極大地擴大了醫療救助範圍。對美國聯邦財政而言,根據獨立預算評估機構國會預算局的數據,醫改法案在生效後第一個10年內將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1380億美元,在第二個10年內減少約1.2萬億美元。(上述資料感謝《中國網》編輯)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衛生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8月30日正式公佈。中國國家出臺大病保險新政,在基本醫保已報銷基礎上,對城鄉居民因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再次報銷,要求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50%,試圖以此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與美國相比,中國的醫保制度的改革幅度和力度,頗有有過之。中國的醫改,能否在國家不負擔過重的包袱的情況下,而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從一般民眾眼中,政府至少需要解決以下一些方面的問題:

  其一,醫保資金如何籌措。數量龐大且需要長期有效保管的醫保資金,如何籌集和積累,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專家們儘管測算出了,全民能夠負擔得起的醫保基金繳納比例,並能通過這些繳納維持醫保基本良性運轉。但許多都是理論測定值,即這些醫保費用絕大多數人都能夠交得起,而交上來這些資金,在大水庫理論下也能夠用。這譬如是大家通常理解的人身安全保險,參與的人越多,可資相互救助的資金越多。但和人身保險不同的是,醫保參與的人越多,重病患者覆蓋和負擔得越多,需要報銷的比例和數量,將讓初始計算的個人醫療保險金繳納比例,處於一種兩難處境。所以,個人繳納比例的多寡,歷來是各國醫改最為頭疼的事情。各國醫保制度中,都納入了補足缺額的國家救助資金。這部分資金,中國政府恐怕也要有不堪重負的思想準備。許多國家用小病補助大病,劫富濟貧是醫保的其他資金籌措法門。中國對富人的認定和基金徵繳比例,歷來沒有明顯的區隔。這方面富人們也未必有更積極的意願。必須用制度來促使富人或政府進到自己的責任。

  其二,醫保資金如何使用,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環節。一些保險公司的人壽和財産保險,給人留有不太正面的經驗。即動員加入保險時,保險公司的服務態度和承諾是一個樣,真正需要賠付的時候,手續繁瑣,人為可操控的幅度和空間極大。醫療保險儘管更有公益性,在報銷支付方面,有更行之有效便捷簡易的程序,更可量化的標準。但如果交由商業機構運作管理後,也面臨管理太嚴,報銷補貼的程序恐將更加繁瑣,要竭力避免讓民眾陷入,看得到吃不到,吃得到也吃不舒服的困境。

  其三,醫保資金的保管和監管,是最終讓醫保持續良性循環的關鍵。中國儘管在各種基金管理上號稱,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制度。但民眾從住房維修資金和住房公積金等方面的使用和監管上,看到存在很多漏洞。故此,民眾希望對資金醫保資金加強監管,絕非杞人之憂。因為制度結構性的缺失,一些地方即便最完善的住房維修資金,沒有修房的,也可以捏造手續領取資金,花少報多更是屢見不鮮。因為各種監察監管部門,多數問的是資金的總量,具體使用的方向和那些人使用過,海量信息、資料,查緝起來並不容易。另外,一些官位一般官員可以攜億元鉅款潛逃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説明類似于醫保金這類可以隱藏在大水庫理論下的資金管理,需要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公開透明和借鑒國外資金管理的先進經驗,是降低醫保資金管理風險的有效途徑。

  總之,中國醫保要達到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就必須從資金籌措、使用到管理。建立一整套系統完善的制度體系。國家在這種機制下,不是要將責任轉嫁給個人和商業公司,降低醫保的福利性,要讓醫保的實質內涵更有公益性和福利性。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不能作為醫保工作的唯一訴求。全民參與的醫保,要讓全民享受到實惠。全民醫保要讓人民吃得到、吃得好、有得吃等。

熱詞:

  • 醫保基金
  • 醫保政策
  • 醫改
  • 醫療費用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