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各地創新機制試點大病保險 讓群眾不再因病致貧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2日 03: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月14日,市民在江蘇太倉市人社局“大病再保險”服務窗口諮詢辦理結算補償。沈 鵬攝

  大病是一個家庭的沉重負擔,不少人多年積蓄不夠看病吃藥。

  近幾年來,為了解決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一些地方創新機制試點大病保障制度。從籌資來源、保障內容、經辦運行等方面來看,目前各地探索的大病保障制度,大致有5種類型,其中兩種類型以合同形式購買商業大病補充保險,但籌資來源不同,第三種是委託商業保險機構經辦管理,第四種是政府主導型,第五種是混合型。據實際測算,試點地區群眾的大病治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提高10%以上,大大減輕了負擔。

  利用基本醫保基金購買大病商業保險

  廣東湛江和江蘇太倉的模式相似,以合同形式,利用基本醫保基金購買大病商業保險,個人不需額外繳費,享受的報銷比例比原來大幅提高。

  湛江是廣東的一個欠發達地區,人均收入水平只相當於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如何用有限的資金減輕城鄉居民的大病負擔?2009年1月,湛江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兩項制度並軌,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服務管理,建立全市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湛江的做法是,對患重大疾病的參保人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的基礎上實施再次補助。從基本醫保基金中撥出15%,購買商業大病補充保險,進行再次補助。今年再次提高標準,基本醫療年度累計支付5萬元以上未超過年度最高報銷限額的,個人自付部分再報銷50%,超過年度最高報銷限額的,個人自付部分再報銷70%,全年最高報銷一檔25萬,二檔30萬。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城鄉醫保統籌管理,為全市居民提供包括基本醫療、補充醫療等諮詢服務。保險公司利潤率控制在3%的保本微利水平,超過部分50%劃入基本醫保基金中,超支部分承擔50%。

  新機制使居民實際報銷水平大幅提高。目前居民實際平均報銷比例達到58%以上;人均住院費用報銷從2008年的1405.8元提高到2011年的3490元,提高了148%。

  在近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湛江市政府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黃傑介紹,商業保險機構在不增加財政投入、不增加群眾負擔情況下,實現了醫療保障水平大幅提高、醫保管理進一步規範。

  政府引導參保(合)群眾購買商業補充保險

  自2001年始,江蘇江陰市探索引入保險機構經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農合資金使用效率。2010年起,江陰市鼓勵參合群眾在自願基礎上參加商業保險公司開辦的商業補充保險。參合農民每人繳納50元,購買商業補充大病保險,可以在新農合基礎上提高保障水平10個百分點左右。同時,補充保險還可以用來支付患者在北京、上海、南京和無錫等地35個三甲醫院的醫療專家會診費用。通過新農合補充保險重大疾病專家會診系統,居民不出城,就可以享受到省內外一些大中城市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

  2011年,江陰市實際住院補償比例近50%,和周邊同等籌資水平地區相比,保障水平高出4%,均次住院費用比無錫其他地區低1200多元。與鄰近相倣地區相比,江陰財政支出的新農合經辦費用約低30%—40%。

  江陰較早實現了新農合“徵、管、辦”相分離的管理模式,由於城鎮居民也納入其中,實現風險全社會互助共濟,提高了基金的運行效率、保障水平。同時,商業保險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基金支付方式,對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起到很大的制約作用。

  雲南楚雄州也採取了這種方式,在城鎮居民、新農合基本醫療的基礎上,分別於2009年、2010年建立了城鎮居民大額補充醫療保險、新農合大額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採取由參保人員個人繳費、自願參保的籌資方式。

  2011年,城鎮居民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50元,對超過基本醫保最高支付限額(2011年為3萬元)以上的部分,按照80%的比例進行報銷,每年最高支付限額為6萬元;農民每人每年繳費20元,新農合基本醫保報銷後由患者個人自付部分超過3000元(參照上年度農民純收入)的,超過部分按照40%的比例由大額補充醫療保險進行報銷。每年最高支付限額為5萬元。今年起付線降低至2500元,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6萬元。

  在該制度中,政府負責制定辦法,商業保險機構負責具體執行,承擔盈虧風險。由於是自願參加購買大病保險制度,參保率較低。但是受益面拓寬,達到1萬多人次,提高了保障水平。

  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銜接大病救助機制

  雲南玉溪市北城大營村農民馬玉華,今年初因為顱內出血花了8000多元,在玉溪報銷了3000多元。又在昆明大醫院花了87381.48元,報銷了55580.43元。“我家是種地的,沒有那麼多錢,雖然兄弟姐妹每人給了5000元,也還是太少。要不是政府報銷了那麼多,也許我的命都沒了。”馬玉華説。

  2010年底,玉溪出臺了《關於提高農民基本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的決定》,決定在2010年全市參合農民籌資水平人均140元的基礎上,2011年市財政對參合農民人均增加新農合資金100元,合計新增資金1.76億元,個人同比增加繳費。在提高基本醫療報銷水平的同時,建立面向大病患者的救助制度,完善制度設計,重點解決參合農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對於大病的補償,玉溪採取的也是基本醫保先報銷,大病救助再次報銷的辦法,只不過是政府主導參與,沒有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具體辦法是,當參合農民單次住院費用超過1萬元時,按新農合標準報銷後還需個人承擔的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再次給予50%—60%的補助,年補助封頂線為6萬元(加上新農合基本醫療報銷封頂線10萬元,共計16萬元)。

  據玉溪市副市長楊洋介紹,2011年,全市大病救助7328人次,補償金額1.57億元,佔新農合籌資總額的33.95%,大病的實際報銷比例達到58%,切實減輕了參合農民的大病負擔,有效緩解了因病致貧、返貧。進一步健全了農村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縮小了與城鎮居民醫保之間的保障差距,促進了待遇公平。

  此外,還有不少地方採取委託商業保險機構經辦管理的方式,如河南的鄭州、洛陽、新鄉,其新農合基金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經辦管理。相當於把經辦管理服務外包,保險機構收取管理費。引入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後,洛陽的大病實際報銷比例達到53%。

  還有一些地方是採用混合形式,如陜西旬邑,其籌資通過“四個一點”建立起新農合重大疾病補助基金,即新農合基金擠一點、財政拿一點、民政救助支持一點、社會各界捐助一點。目前大病基金年籌資額500萬元,其中新農合基金列支200萬元,財政列支專項資金200萬元,民政部門從醫療救助資金中列支50萬元,動員社會各界捐助50萬元。

  目前,旬邑大病基金每人每年補助資金封頂線為40萬元,醫藥費用越高補助比例越高。據測算,實際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衛生經濟學教授吳明認為,看一個醫保制度的實施效果要從結果來看。一看補償比,即繳費水平和報銷水平的比對,二看個人自付部分佔收入的比重,看能否承擔得起。從目前情況來看,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已經在逐步彌合人群之間的不公平。

熱詞:

  • 因病致貧
  • 補償比例
  • 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