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美領銜訟中國稀土出口限制 本身為稀土第三富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3日 1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開發稀土,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環境。圖為江西信豐過度開發稀土後留下的尾砂山。 本報記者 周科/攝

  西方國家奉行的是“實用主義”,“具體是貿易自由還是貿易保護,要看哪個對自己的經濟有益,總之是以國家利益最大化來實施”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金微發自北京 貿易自由與貿易保護本是一對矛盾,但是,如今他們卻並行不悖地出現在西方對華的貿易爭端中。

  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最近一週來頻繁的動作:美國總統奧巴馬3月13日宣佈,美國已聯合歐盟和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一項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貿易訴訟;19日,美國商務部終裁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20日,美國初裁認定,中國輸美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接受了2.9%至4.73%不等的補貼;也是在20日,美國商務部做出兩項終裁,認定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地區輸美二苯代乙烯增白劑存在傾銷行為,認定中國輸美鍍鋅鋼絲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如此的“防守”與“進攻”並舉,美國的目的很明確:既要狙擊對美國産業構成威脅的進口産品,也要確保美國亟需的戰略産品進口暢通。

  美歐能夠“扭曲規則”

  西方國家提起貿易訴訟,通常的目的都是“限制中國出口”,而關於稀土的糾紛與其他貿易爭端有點不大一樣,是“要求中國出口”。

  長期以來,中國以不到世界50%的稀土儲量來供應全球90%以上的稀土用戶,多年來,稀土開採區面臨巨大的環境壓力。從2008年開始,出於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中國對稀土實行嚴格的出口配額管理。2010年,中國政府開始對稀土資源的整合,目的是改變中國“稀土大國”卻掌握不了“稀土命運”的被動格局。

  中國整合稀土的系列政策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不滿,他們多次起訴,稱中國的稀土政策有違世貿規則,儘管美國多年前就已封存豐富的稀土資源,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它借WTO向中國發難。

  2009年6月,美歐就曾將中國鋁土、焦炭、螢石、鎂等9種原材料出口政策訴至WTO“投石問路”。今年初美歐贏了針對中國9種礦産資源的世貿官司,這增加了西方對在稀土案上贏中國的信心。

  WTO在總的原則上雖然要求成員國共享市場資源,但對成員國的某些特殊要求也以“例外條款”的形式給予尊重。中國在10年前加入WTO時,就在簽署的議定書中列出了84種産品的出口可以援引“例外條款”加以限制,但是稀土並不在其範圍之內。

  儘管中國現在多次強調:出於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加強對稀土開採和出口管理,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中關於保護可用儘自然資源的例外條款。但是,美日歐堅稱中國對稀土管制有違WTO規則,這次他們起訴中國他們有一條重要理由:中國的出口限制政策提高了中國以外地區的原材料價格,同時壓低了中國國內價格。這種政策導致下游生産商面臨巨大壓力,並被迫將業務、工作崗位和技術轉移至中國。

  對於爭議,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分析:“9種原材料出口訴訟案時我們也提到保護環境,我們的理由也能成立,但是涉及到太多國家的利益,他們會説你保護環境可以,但是不一定要採取出口限制政策。”

  “在原材料出口管制貿易訴訟案中,中國已充分領教了西方的厲害。”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説,在美歐主導下制定的世貿組織規則本身就並不完全公平,即使是本身公正的原則,憑著嫻熟的玩弄規則技巧,美歐西方國家也常常能夠成功地扭曲,反而給依據世貿規則初衷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扣上“違規”的帽子。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看來,這次稀土爭端不是出於策略而是一種戰略考慮,美國通過起訴卻能夠達到“心理威懾”的作用。“美國就是要打掉中國戰略資源的主導權,他們從各方面把你的資源主導權給瓦解掉。”

  發達國貿易保護主義有增多趨勢

  9種原材料和稀土,西方國家拉著貿易自由的大旗對中國進行起訴,但是在其他領域,它們則是動用貿易保護的“大棒”。

  商務部曾透露,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中國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從輪胎、鋼材再到陶瓷等,經常成為反傾銷調查的對象。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國會在經濟拯救法案中增加了購買國貨條款,第一個豎起保護主義大旗。同時,美國為保護主義興起做了“充足的功課”,僅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就有從1917年的《與敵貿易法》到2007年的《外國投資與國家安全法》等十來部法律法規,此外還有諸多涉及反壟斷、反傾銷等與保護主義相關的法律法規。江涌説:“任何一個美國不喜歡或有挑戰性的競爭對手,美國都可隨便用某一種名義加以拒絕。”

  最近一週來美國密集的貿易保護行動表明,近一段時間,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急劇抬頭。“WTO本身就具有保護機制,對一些國家又賦予特別的機制,這些年他們針對中國的反傾銷一直處於第一位並不奇怪。在當前危機下整個世界經貿大國都在退縮,貿易保護主義在衰退形勢下都會激發出來,尤其是美國”。江涌説。

  張燕生也認為,如今貿易自由主義有向西方保護主義回歸的趨勢,從理論上説這叫全球化失控。“美國推動全球化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全球化的紅利,他讓世界各國提供如勞動力、石油等資源,價格則按美元計價,最後怎麼可能是我們受益呢?”

  華盛頓著名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世界銀行駐中國前首席代表黃育川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現在有一種趨勢正在形成,即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越來越多,而貿易開放越來越少。

  利益説了算的“任意主義”

  無論是以貿易自由的名義,還是以貿易保護的名義,在貿易爭端中,西方國家總是能找到有利於自己的武器。它們不僅利用WTO的相關法規,還利用國內法,比如美國對高新技術的管制就如此。

  “關鍵是話語權在起作用。”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説,當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重塑造貿易新規則時,發達國家則開始從“壓你開放”到“管國內政策”。他們會説中國的勞工標準低應該提高、環境成本應該提高,這實際已有超越WTO超越多哈談判的趨勢。“稀土就是這樣,本來中國管制沒有問題,但是提高了西方進口的成本,西方又説這不行。他們掌握話語權,能夠把壞的説成好的、總之是要符合他們的利益。”

  江涌説,在解決貿易爭端時,即使美國發現現有的法律體系不能起到保護本國利益,也會很快地締造出新的機制,比如最新的TTP(跨太平洋合作夥伴關係協定),“關鍵是西方和美國有一整套的霸權機制,即使沒有,他們也可以很快造出來。”

  曾有學者總結,國際貿易更像是一種任意主義:當西方國家暫時不需要的商品就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他們國內需要的商品就強迫中國擴大出口,強調自由貿易。

  在江涌看來,國際貿易也並非像任意主義那樣“隨心所欲”,西方國家奉行的是哲學上的“實用主義”,“具體是貿易自由還是貿易保護,要看哪個對自己的經濟有益,總之是以國家利益最大化來實施。”

  知名財經作家張捷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説:西方對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標準在於 “你強的地方他保護,他強的地方推行貿易自由。”

  在國際貿易中,“自由”與“保護”隨機應變不是今天才有。多位專家均提到英國和美國的例子,英國1860年推行自由主義,而英國衰落後則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當美國控制世界時又接過自由貿易的大旗。

  張捷説:“自由貿易的背後是美元的霸權,如果沒有美元結算權美國就是孤立主義,當年英鎊通行世界的時候英國也曾要求中國開放口岸進行貿易。”在張捷看來,自由貿易的核心是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沒有壟斷,有壟斷等就是宏觀經濟學要政府干預了,全球貨幣如果是被壟斷的,就不具備自由貿易的理論假設。

熱詞:

  • 稀土資源
  • 輕稀土
  • 1986年
  • 鋼制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