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變化的標普 不變的“事後諸葛亮”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2日 05: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11月推出對銀行評級的新標準後,下調了多家歐美大型銀行的信用評級,並將包括法國和德國在內的15個歐元區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及歐盟的長期信用評級都列入負面評級觀察名單。標普表示,未來幾個月還將廣泛調整全球幾百家大銀行的信用等級。

  然而,標普對銀行評級的新標準在內容上並無質的改進,原有的經濟和行業風險、公司結構、管理和戰略、信貸風險和管理、市場風險和管理、資金流動性、資本和收益8個主要類別仍然沿用。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改進了模型分析的假設條件,取消了政府不容許大銀行倒閉的假定;增加了約束條件,設置了“基準評級”,每個國家都有一個評級基準,其國內所有銀行的信用評級都建立在此基準之上,同時政府對銀行的支持水平也在考慮之內。這就使得銀行評級與其國家主權信用評級挂鉤。但新的銀行評級標準並非就一定更準確,實際上,標普對國家主權信用評級的評定內容與方法一直沒有任何改變,預測功能很弱,滯後性也很明顯。回顧3年前的美國次貸危機,標普在危機前對大量次貸給予正面評級,事後才普遍降級;歐美債務危機爆發前多國的高等級與正面展望也是在危機後才被普遍下調。在目前眾人皆知危機深重的時刻,標普又將一些國家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或下調級別,顯得蒼白且毫無意義。

  標普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信用評級的相對性作用,反復在互相比較上做文章,通過下調級別、維持級別來彰顯那些被上調級別的國家或金融機構,只不過是在掩飾其缺乏對單個被評級主體綜合信用度的直接判斷水平。在標普的調整中,中國的主權評級及幾家大銀行等級都被上調,美國及其幾十家銀行被下調。而中國與美國、中國的銀行與美國的銀行在信用綜合實力及市場價值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只是在本輪國際經濟危機中,中國由於市場開放深度等多種原因,被波及的範圍與程度以及引發的債務不像美國那樣普遍與深重,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運行以及中國銀行業就那麼樂觀,甚至可以去救助發達的美國與歐洲。相反,作為發展中的國家,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在自身發展困難重重時還要背負這麼沉重的來自國際的政治與經濟壓力。

  按標普的一貫做法,先下調主權信用評級,銀行作為主權債務的主要持有人必受影響;再下調銀行信用評級,則銀行的主要客戶群體企業將受牽連;下一輪被普遍調整的就將是大型企業與主要債項。而企業實體經濟的惡化必將加重主權債務及銀行危機,如此反復循環下去,未來全球銀行業、大型企業、資本市場的重要債項都將迎來更廣泛、更大規模的降級或負面評價。標普的評級不但沒有通過預測風險超越與引導經濟,反而是跟在後面製造恐慌,加重危機中的債務違約惡性循環。

  在市場中,每個人心底都有桿秤。無論標普下調幾次評級,美國經濟及其銀行也沒惡化到不能反轉的地步;不管怎樣負面觀察,歐洲國家的日子還得照樣過。標普並不是真的核彈,不能結束一切。但標普的話語權真的該受限制了,美國政府及其監管部門真該好好管管,不能再放縱評級機構毫無限制地發佈評級報告甚至擾亂市場。至少應考慮讓信用評級機構對評級信息的客觀性與結果的有效性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在經濟危機的特殊時期,設置信用評級冷凍期,禁止評級機構對已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與機構連續發佈評級報告。

熱詞:

  • 經濟運行
  • 銀行評級
  • 內容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