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躲過醜聞敗給市場 貝盧斯科尼將辭職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0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日晚,貝盧斯科尼宣佈將會辭職。

  據新華社電 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8日表示,他將在意大利議會通過一項旨在穩定國內財政狀況的法案之後宣佈辭職。

  意大利總統府公佈的一份聲明説,貝盧斯科尼已經明白當天眾議院投票結果的意義,同時認為有必要對歐洲各國關注的穩定法案作出及時回應。在穩定法案獲得議會通過後,貝盧斯科尼將向總統遞交辭呈。

  當天,意大利眾議院以308票贊成、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2010年度政府財政報告。

  意大利眾議院共有630個席位,需要316票才能保證貝盧斯科尼領導的政府擁有穩固的優勢地位,而當天他獲得的贊成票距此相差8票,説明他在眾議院已經失去優勢地位。

  如果財政報告未獲通過,有可能對正在遭受債務危機威脅的意大利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意大利各反對黨派採用拒絕投票的方式“放過”報告,導致這次投票以罕見的“零反對”獲得通過。

  一些媒體評價,貝盧斯科尼馳騁意大利政壇17載,無論是性醜聞還是腐敗醜聞都無法將他擊垮,但這次,他敗給了市場。

  意大利成為新“風暴眼” 歐洲現政經“二元危機”

  新聞背景

  8日晚,貝盧斯科尼宣佈將會辭職,而最終壓垮貝盧斯科尼政府的正是當前愈演愈烈的主權債務危機。一時間,歐債危機的焦點逐漸從小國希臘轉向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意大利成了歐債危機新的“風暴眼”。意大利會否成為下一個希臘?意大利債務問題對歐洲和世界的影響有多深?未來歐元區的經濟發展是否樂觀?

  本期圓桌會議,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宋新寧教授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研究員為您解答以上問題。

  文/本報記者 蔣林

  點睛語

  意大利債務危機更多是政治問題,實際上是歐元成員國為了推進這些國家的國內體制改革,強化歐盟財政政策協調的一種施壓手段。

  ——中國人民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 宋新寧

  目前歐洲債務問題沒到火候,各國缺乏共同解決問題的政治意願。只有危機到了一定的“死點”,各國才會當機立斷。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江涌

  原因

  市場用政治炒作  各方借機“倒貝”

  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的意大利,目前有著1.6萬億歐元(約合2.2萬億美元)的未償債券,債務總額已超過國內生産總值的100%,債務規模要大於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等國的總和,債務成本的起伏令市場更加風雨飄搖。貝盧斯科尼宣佈即將辭職後,8日紐約股市轉跌為升,納指與標普500指數上漲超過1%。可見,投資者普遍將老貝視為意大利削減債務負擔的障礙。

  宋新寧認為,這次歐債危機焦點從希臘轉移到意大利,直接原因是意大利有2000億歐元債務將於明年到期,以及該國債券收益的提高。而實際上,意大利債務危機更多是政治問題,其經濟問題是結構性問題,是由各種政治因素決定的。這也是南歐國家的共性,北歐和西歐國家都要借機嘲弄他。意大利等國之所以出現“危機”,實際上是歐元成員國為了推進這些國家的國內體制改革,強化歐盟財政政策協調的一種施壓手段。

  據宋新寧分析,歐盟國家和對衝基金等金融機構也在借機“倒貝”。此前,老貝與歐盟一些領導人之間在縮減福利開支和國內財政改革上有一定意見分歧,一些做法讓歐盟這些國家反感。而趁著意大利債券收益攀升、債務風險加大的契機,歐盟各國開始加緊對老貝施壓,敦促其在社會福利上縮減開支。這是因為在選舉政治的條件下,沒有危機的發生,削減福利根本不可能進行。而市場上的金融機構正是看好了這一大好契機,開始跟風炒作,從中牟利。

  江涌也認為,老貝在歐洲的形象不佳,許多人想在政治上把他搞下去。這位不受歡迎的意大利首富陷入執政危機,給反對派提供了向當局施加壓力的機會;而對衝基金也不會放過這一大好機會,借老貝的執政危機炒作,從中了賺取不少利潤。

  實質

  意大利危機被誇大  歐盟“不緊縮不救”

  江涌認為,意大利的債務危機遠沒有媒體描述的那麼嚴重。與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等這些“豬群”國家相比,意大利的債務風險水平略低。這是因為,意大利作為世界第八大經濟大國,黃金儲備較高,生産能力和財富創造能力都比這些國家高。由於債務危機的惡化程度取決於未來金融市場融資成本的高低,意大利遠未到希臘部分融資成本100%的程度。此外,與希臘等小國不一樣,如果意大利成為歐債危機的中心,成為新的危機爆發點,法國等歐洲核心國家離危機也不遠了。

  在歐債危機升級的過程中,貝盧斯科尼政府並不是第一個倒臺的歐洲國家政府。有分析認為,歐洲正在陷入一個危險的循環:由債務危機引發政治動蕩,而政治動蕩又反過來加劇債務危機。江涌同意這種觀點。他説,歐債危機逐漸“變異”,越發顯現出經濟和政治的二元性危機,而且二者相互制約,衝抵著歐元救助政策措施。

  宋新寧認為,這次歐洲的債務危機,實際上是政治和市場兩方面起作用,也是持有政府債券的銀行業、私人金融機構與政府之間的博弈。他解釋説,實際上,2000億歐元的到期債務規模並不大,歐盟肯定有錢來救。但歐盟秉承著“不緊縮不救”的原則,像處理希臘問題一樣,在減少社會福利開支的條件下才可能伸出援手。再退一步講,債務問題最壞的可能性就是債務違約,但債務違約在國際上不是新鮮事,即使到最後關頭大不了就是債務重組,這在國際上經常出現。實際上“crisis”這個詞在歐洲人心中很是平常的一件事。應該注意到,此次G20峰會上中國代表團在講話中把“歐債危機”的提法改成“歐洲主權債務問題”,就是因為債務問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這也説明歐債問題並沒有媒體炒作的那麼嚴重。

  未來

  老貝下臺難緩經濟困局  危機惡化促歐洲一體化

  宋新寧認為,歐洲的經濟沒有出現大問題,只是經濟增長有所放緩。這可以從歐元區只有2%的通脹率中看出,歐洲央行和歐盟財政政策是卓有成效的。他認為,從今年國際貿易增長勢頭來看,歐元區還沒到衰退的程度。比歐元區增長緩慢的國家還有很多。

  據江涌分析,目前,各國都想用最小代價來解決本國問題,希臘也是如此。希臘要求全民公投的舉動以及和歐盟討價還價的底氣,都説明希臘還未到被拯救的“死點”,還沒有到無條件服從的地步。目前,歐盟內部和各國政黨以及美歐之間、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之間都存在博弈,都在等著這個“點”,等時機到了才出手。

  對於歐洲經濟的未來,江涌認為,用財政緊縮的辦法是不可能創造財富、讓歐洲經濟有所好轉的;而從外部環境來看,美國經濟短期不見好轉也不可能帶動歐洲經濟的發展,歐洲經濟還會不斷惡化下去。但惡化並不一定是壞事,只有惡化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推動歐洲一體化發展,實現政治團結,從而共同解決問題。

  對意大利的經濟前景而言,江涌認為,老貝下臺與否與意大利的經濟發展沒有直接關係,他的下臺不會改變意大利經濟困局。宋新寧則指出,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還沒過去,意大利難以增加稅收,又要減少開支,只能削減福利,因此政府壓力很大。事實説明,這種高福利的歐洲經濟模式不可持續,而非高福利的美國模式也難以為繼,一種能夠可持續的折中模式還在探索中。從老貝個人來説,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意大利沒有人能接替他,畢竟,老貝能長時間執政自然有他的勢力所在。

熱詞:

  • 醜聞
  • 市場
  • 貝盧斯科尼
  • 辭職
  • 債務危機
  • 歐債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