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博士生。胡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博士生。
段傳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碩士生。馬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碩士生。
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第55期9月30日
我國的探月計劃可謂是路途坎坷,早在1962年,我國就被提上議事日程,但由於當時的經濟條件不允許而擱淺,直到90年代我國經濟有所好轉探月計劃才步入正軌。1994年我國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分別於1996年和1998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和關鍵技術研究,接著開展了全方位的論證工作。中國探月工程經過10年的醞釀,終於在2004年1月正式立項,並從我國神話傳説中得到啟發命名為“嫦娥工程”。一期繞月工程已由2007年發射的 “嫦娥一號”衛星圓滿完成,該階段衛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了探測。[>>詳細]
二期工程在2007年至2010年,目標是研製和發射航天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2007年我國成功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一步“繞”已經實現,現在“嫦娥二號”衛星已經進入正樣研製階段,將於2010年金秋擇機發射升空。“嫦娥二號”搭載的CCD照相機分辨率將更高,軌道高度由“嫦娥一號”的200公里降為100公里,由於離月球表面更近了,再加上相機分辨率的提高,所探測到的月球數據將會更加翔實。[>>詳細]
第三期工程時間定在2011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返回。前期主要利用月球巡視車對月球巡視勘察。後期則要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提供數據資料。目前探月二期工程也已經正式立項,計劃在2012年到2013年左右發射“嫦娥三號”,將實現無人登月探測,主要任務是完成月球軟著陸,同時還會釋放一個月球車,在著陸點附近進行巡視和探測。除“嫦娥二號”之外,整個二期工程還包括“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任務,目前這些計劃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詳細]
探月工程已經完成了一期目標,即將開展二期任務,嫦娥衛星巡月于38萬公里之遙,帶著中華兒女的問候探索未知,是誰托舉了這個夢想呢?這便是長征三號甲和長征三號丙火箭,是它們強有力的臂膀將嫦娥系列衛星送入太空。[>>詳細]
“長征三號甲”火箭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三級液體火箭,它繼承了“長征三號”火箭的成熟技術,採用了新設計的液氫液氧三子級。火箭全長 52.52米,最大直徑3.35 米,起飛質量240噸,主要發射G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發射低軌道、極軌道或逃逸軌道的有效載荷。其GTO運載能力為2.6噸。自1994年2月8日首次發射成功以來,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2007年6月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稱號。[>>詳細]
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是由經過適應性修改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作為芯級、捆綁兩枚液體燃料助推器而構成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式火箭,火箭全長54.838米,起飛質量345噸,一、二子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米,三子級直徑3.0米,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4.0米。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其GTO運載能力為3.8噸。2008年4月25日,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 便是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的,這也是長征三號丙型火箭的首次發射。[>>詳細]
嫦娥二號的一個突破就是實現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嫦娥一號由於是我國第一次深空試驗,在很多方面需要特別慎重,如在深空探測方面我們不僅採用了自己的中繼衛星,還租用了歐洲的深空網,並且嫦娥一號在8次變軌過程中也不斷地在測試我們國家自己的深空網。嫦娥一號在整個飛行過程到最後撞擊月面,我國的深空網不僅實現了對嫦娥一號的監測而且積累了經驗,因此嫦娥二號可以採用更加大膽的方案,採用火箭第三級直接將嫦娥二號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整個過程大大縮短了地月飛行時間,並且節省燃料,可以將節省的燃料用於驗證月球著陸相關技術。[>>詳細]
嫦娥二號環月軌道高度選擇100公里而不是嫦娥一號的200公里,是由於嫦娥二號要為三號的登月做準備,需要月面更高分辨率的圖像,因此採用更低的軌道。相比于200公里軌道來説,100公里高度的軌道需要的軌道維持燃料更多,由於月球密度分佈不均勻,月球表面有眾多引力異常區域,造成越靠近月球表面受到的影響就越大。有研究表明100公里軌道的月球衛星如果不施加控制,會在半年內撞擊月面。由於需要不斷進行軌道維持,對嫦娥二號的測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詳細]
嫦娥二號的第三個突破是增加配置了降落相機,來驗證著陸技術。降落相機一方面驗證月球著陸技術,另一方面用於驗證著陸過程以及著陸後的數據傳輸技術。畢竟月球著陸與地球著陸不一樣,著陸時反推力的大小對著陸裝置有什麼樣的影響是需要在著陸月球車之前搞清楚的,否則難以保證月球車不會被損壞。另一方面,著陸時數據傳輸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地面人員可充分分析著陸裝置的狀態,同時著陸裝置在進行月面探測時也不需要攜帶大容量存儲設備,減化了月球著陸裝置的設計,也為嫦娥三號探月做了充分準備。[>>詳細]
會
|
不會
|
責編:唐樣樣
聯絡:tangyangyang@cntv.cn
出品: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
-------------------------------
版權聲明: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