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15歲流浪少年被送回家遭家暴 數次出走再被送回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6日 0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7年,銀川市救助管理站第一次把流浪的王冬送回家,可沒多久,小王冬又在銀川衣衫襤褸地出現了。

  2009年,銀川市6個部門召開聯席會議,為救助王冬建立協商機制。

  2012年4月18日,銀川市綜治辦專門下發《關於做好流浪少年王冬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議》,救助站再一次把王冬交到父親手中。可沒過幾天,他們再次接到通知:王冬又不見了。

  賈建喜已經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送王冬回家。這位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科科長坐在麵包車副駕駛座上,15歲的王冬則耷拉著腦袋,坐在後排,不時向車窗外張望著。

  “你就在那裏好好待著,我們也讓他們給你解決困難。”賈建喜扭過頭對王冬説。

  “嗯,這次再也不跑了。”王冬低著頭應答。

  5年前,賈建喜第一次見到了被公安民警送來的王冬。他當時從家裏跑出來,在銀川的街頭乞討為生,“衣服破破爛爛,小圓臉上滿是泥巴”。賈建喜和同事把他送回了家。可沒多久,小王冬又在銀川衣衫襤褸地出現了。

  在那之後,為了這個十來歲的少年,人們頗費了些週折。他們讓王冬上學、讓他學技術……可每一次,把他送回家沒多久,小王冬就會從家裏再一次偷偷跑出來,重新開始流浪。

  甚至,銀川市和永寧縣政府曾不止一次為這個少年召開會議,召集民政、司法、公安等各部門的領導,建立“會商協調機制”——就為了能把王冬送回家。

  今年4月,賈建喜再一次領著王冬回到家鄉。在把孩子交給當地政府的同時,他也轉交了一份文件:由銀川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與管理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簽發的《告知函》。在這份文件中,永寧縣有關部門被要求“從源頭上防止王冬再次外出流浪乞討”。

  但這並沒能讓這個少年真正“回家”。沒過多久,賈建喜再次接到通知,王冬又不見了。

  別人被送來救助站都想方設法要走,可他一進來就不想出去

  很難想象,一個流浪少年的名字,會出現在政府公文的標題裏。

  今年4月,銀川市綜治辦下發了一份《關於做好流浪少年王冬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議》,從加強督促其父王小平履行監護責任、必要時轉移監護權、對撫養王冬提供經濟援助、對王冬的境況定時回訪等方面,明確了流出地政府和民政等相關部門的責任。

  這份《建議》,只是當地政府為了送王冬回家做的諸多工作之一。

  賈建喜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小王冬的情形。當時,這個衣衫破舊的小男孩,面對穿著制服的救助人員,“嚇得一句話都不敢説”,只有一雙小眼睛不斷眨巴。一個星期之後,有點“混熟了”的王冬才告訴賈建喜,自己住在銀川遠郊的永寧縣望洪鎮,和已經上了年紀的爺爺生活在一起。

  賈建喜並沒覺得王冬有什麼特殊。他只是按照一般的流程,將王冬的情況告知永寧縣民政局,民政局聯絡望洪鎮派出所,很快就查到了王冬家。不到一週,王冬就被交給永寧縣民政局,“回了家”。

  在賈建喜看來,故事應該已經結束了。“我們救助過很多孩子,絕大多數都很快走了,再也不會來。”他説。

  可幾天后,王冬又出現在銀川街頭,並被派出所民警帶到救助管理站。賈建喜再一次把他送回縣裏。沒過多久,銀川的城管又在街頭髮現了王冬,並再一次把他送到救助管理站。

  如此反復,甚至有幾次,王冬還會“自己找上門來”。

  賈建喜還清楚地記得,一個冬天的夜裏,他正在值夜班,突然聽到有人敲門。打開門一看,一個滿頭是血的男孩,又是王冬。王冬告訴他,有人要他去偷錢,他沒偷到,就挨了一頓毒打。

  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曾經試著問王冬,為什麼不願意待在家裏。剛開始的時候,他總是耷拉著腦袋不願意説話;後來熟悉了才告訴工作人員,家裏沒人管他,“待不下去”。

  賈建喜只好來到永年縣民政局了解情況。他和那裏的負責人調查後才知道,王冬兩歲那年,父親王小平因為搶劫進了監獄。在家務農的母親與王小平離婚,並在一年後改嫁。王冬只能和爺爺生活在一起。

  2006年王小平出獄後,為了維持生計,一直在銀川打工。王冬被他帶在身邊撫養。不過,這對之前幾乎從沒相處過的父子,“交流很少,完全合不來”,王小平也常常對王冬拳腳相加。

  “這孩子的童年太可憐了。”賈建喜説。

  好幾次,小王冬從父親打工的工地上偷偷溜走,回到爺爺身邊。那個時候,他的爺爺已經貧病交加住進了鎮上的養老院。

  2007年,當相依為命的爺爺去世之後,因為不願意和父親一起生活,10歲的小王冬開始在銀川街頭流浪。大多數時候,他四處討飯維持生活。因為有時實在討不到東西,他甚至學會了偷竊。

  另一些時候,他生活在銀川的救助管理站裏。5年的時間,王冬已經成了救助站的“常客”。最長的一次,他在這裡住了8個月。

  按照救助管理的相關規定,這個“臨時救助場所”,應當在10天內將救助人員轉交給家人。但因為“看著孩子可憐”,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也都願意“通融通融”。

  管理站站長劉軍已經能總結出王冬出現的規律:夏天天氣暖和,躺在街上也能過夜,王冬就很少來;可一到冬天,他就會隔三差五跑來救助站。

  “別人被送來救助站,都想方設法要走,可他一進來就不想出去。”劉軍説。

  “我不管,也管不了,他願死願活跟我沒關係”

  一次又一次,人們努力地送這個少年回家。頭兩年,銀川市幾家派出所前後8次護送王冬到市救助站,救助站和永寧縣民政局也做了不少工作。鋻於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不可能長時間盯著王冬,有關部門先後5次將王冬安置到他爺爺當年待過的李俊鎮敬老院和永寧縣中心敬老院,並派專人看護。

  敬老院裏來了個“小傢伙”,老人們看著稀奇。可王冬根本待不住。“和一幫老頭子在一起,沒人和我説話,憋得慌。”每次到敬老院,王冬很快就會逃出來。

  在一次攀談中,王冬告訴賈建喜,自己每次出逃都在晚上,次日坐車回到銀川,而車費則是從敬老院裏的老人身上“搜刮”來的。

  救助站一次次將王冬送回去,很快他又一次次被送進來,或者自己找來。“我們也都是有孩子的人,心裏很不是滋味。”站長劉軍説。

  救助站曾經專門安排了一位工作人員教王冬寫字、學算術,可一段時間後卻發現,這樣的“課堂”收效甚微,王冬“連10以內的加減都沒學會”。

  劉軍也擔心,這個大多收留成年人的救助站,對少年王冬的成長會有負面影響。有幾次,救助站將王冬送回永寧縣後,他又偷偷溜出來,輾轉跑到西安、北京,最後從這些城市再被送回銀川。劉軍總覺得,這是在救助站裏“受到了成年人的誘導”。

  “還是讓他晚上住在這裡,白天去上學。”劉軍説,“學點知識,或許走出去還能幹些啥。”為了怕王冬在救助站“學壞”,劉軍聯絡過附近一所小學,想讓他讀點書。可在學校裏,王冬上課坐不住,下課又欺負比他小的同學,最後學校對他關上了大門。

  這個少年的問題,似乎總也得不到解決。“關鍵在孩子的監護人。”劉軍嘆道。

  他還記得,好幾次自己把王冬交給王小平,並勸説這位父親“好好管教兒子”,可王小平的反應總是很無奈。

  “我也不可能不幹活一天盯著他。”王小平説。他向劉軍抱怨,就是為了孩子,自己才留在寧夏,沒有到外地打工。可孩子不聽自己的,實在沒法管。

  甚至有一次,當救助站把孩子送回他身邊時,這位父親激動地漲紅了臉:“我不管,也管不了!他願死願活跟我沒關係!”

  一切似乎都要步入正軌,除了這個少年自己

  除了與救助直接相關的機構,其他政府部門也加入了這份“送王冬回家”的工作裏。甚至,一次“高規格”聯席會議專為這個少年而召開。

  2009年3月初,劉軍找到銀川市司法局,向領導彙報王冬的情況,希望得到司法局支持。緊接著,3月11日上午,在銀川市司法局會議室,由該局副局長朱海濱主持召開了協調會,市婦聯、團委、工會、民政、救助站等相關部門領導參加。

  會議決定建立針對救助王冬的市級聯席協商機制,由司法、民政和公安部門&&,對王冬的父母做工作,督促其落實對王冬的撫養義務,同時由永寧縣政府落實流出地管理責任,團市委負責對王冬進行心理疏導。此外還決定對王冬父母履行撫養進行經濟援助。

  可工作的第一步就沒能成功。王小平説什麼也不願意照管自己的這個兒子。“我實在沒辦法,每月給他生活費買衣服,找個機構管住他也行。”他對工作人員説,

  最後,父母雙全的王冬只能被送進了銀川的一家孤兒院裏。

  兩個月後,救助站再次接到通知,王冬“不服管教,還影響其他孩子的正常學習生活”,希望他們能帶走王冬。這時,距離王冬第一次出現在救助站,已經過去了4年多的時間。

  “有時候我真覺得心灰意冷,不知道究竟該怎麼辦好。”劉軍説。他坦言,各部門確實在履行自己的職責,但還是很難把這個少年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

  今年3月,銀川啟動了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並且成立了銀川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副市長出任組長。常年反復流浪的王冬,成為專項行動的工作重點之一。

  3月6日,劉軍把王冬從救助站又一次帶到了永寧縣民政局,又把他當場交給了父親王小平。

  “你就待下來,不安置好就不答應。”劉軍再三這樣對王冬説。可僅過了兩天,3月8日,劉軍被告知,王冬又不見了。

  沒過幾天,頭髮蓬亂、滿臉污垢的王冬再一次走進救助站。

  4月18日,銀川市綜治辦向永寧縣綜治辦下發了上文提及的那份《關於做好流浪少年王冬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議》。4月26日,銀川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與管理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向望洪鎮人民政府發出《告知函》,要求該鎮妥善安置王冬,加強對其家庭及監護人王小平履行監護責任的指導監督與幫扶,防止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討,切實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源頭預防治理及救助保護工作。

  以前,劉軍曾以救助站的名義向流出地政府發過《告知函》,但“效果甚微”。劉軍想著,這次有了市綜治辦和協調領導小組對永寧縣綜治辦和望洪鎮政府的專門發文,王冬反復流浪的問題有望解決。

  4月26日當天,劉軍帶著王冬,同時帶著綜治辦的文件和《告知函》來到望洪鎮。在交接現場,鎮政府、東玉村、派出所和救助站一同簽署了解決王冬流浪問題的協議。

  鎮政府給王小平家送去兩袋面,並準備給王冬辦身份證,幫助解決其享受低保的問題。低保每月有275元,王冬可以維持基本生活,安定下來。永寧縣民政局也開始協調銀川一所職業學校,想讓王冬“學個技術”,將來自己養活自己。

  一切似乎都要步入正軌——除了王冬自己。

  兩周前,當望洪鎮的工作人員想給王冬辦理低保時,他們突然發現,這個15歲的少年又一次偷偷溜走了。

  “鎮上沒辦法安置,僅有的敬老院也撤到了縣裏。”望洪鎮民政幹事朱學理説。他承認,鎮政府安置流浪未成年人確實存在困難,“如果家裏人沒辦法,孩子就徹底沒人管了。”

  政府各部門5年的努力,沒能把這個少年“送回家”。直到今天,王冬依然在流浪,沒有人知道他在哪。

  (應採訪對象要求,王冬、王小平係化名)

熱詞:

  • 王冬
  •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
  • 少年
  • 救助站
  • 建議
  • 告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