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新“孟母三遷”上演 教育資源不均促學區房瘋長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3日 13: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南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古有“孟母三遷”為了兒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孟母三度搬遷。如今,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故事,也有這樣的母親。她們是泉州現實版的“孟母”,為了讓孩子能讀上自己心目中的學校,她們不嫌麻煩多次搬家。

  透過“孟母三遷”,可以看到,教育資源尚未能平衡發展,催生了火熱的學區房和學校周邊租房市場。反思這些,期望有一天,媽媽們不再為孩子讀書而買房搬家,勞心費力。

    為了我們的學習,媽媽付出無怨無悔的辛苦,甚至不嫌麻煩舉家搬遷,甚至幾度搬家,讓我們想起了古代母愛的著名典故“孟母三遷”的故事。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故事,她們是泉州版的“孟母三遷”。

  故事1

  以孩子為中心

  17年搬4次家

  為了孩子有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孟母只換了三次地方。對陳女士來説,她比孟母還孟母:17年內,買了4次房(第一次是福利房,後來房改自己掏了些錢)搬了4次家,最後一站是從泉州到上海。

  幼兒園到高中:換了三次房子

  陳女士兩口子原本都是泉州某高校的教授,他們的女兒叫小璐。在小璐還牙牙學語的時候,夫妻倆對她的學習就很重視。1993年,單位給陳女士夫婦分了一套福利房,這是他們擁有的第一套房子。單位有附屬的幼兒園,小璐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就讀。後來,因為房改,陳女士夫婦掏了1萬多元,讓自己徹底地成為房子的主人。

  幼兒園的時光很快就要過了,陳女士開始考慮小璐在哪所小學就讀比較好。經過一番考量,他們將目標瞄準了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但小璐的戶口並不在該校片區內。1996年,陳女士夫婦東借西湊攢足了首付,在豐澤新村購買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孩子的戶口問題迎刃而解。

  1997年,小璐順利地到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就讀。一家人對新房感到很滿意,房子的空間挺大的,一家子每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樂園。到了晚上,每個人都可以捧著書在自己的書房裏研讀。小璐也在這種環境下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小學6年轉眼過去,2003年,小璐到泉州實驗中學就讀。看到學校周圍都是路邊攤和大大小小的小吃店,陳女士不放心女兒的飲食,決定再次買房搬家。他們將豐澤新村僅僅住了6年的房子賣掉,在離實驗中學三四百米遠的地方購買了一套面積更大的房子。家裏的經濟一下子捉襟見肘,但陳女士説:“初中是個很關鍵的時期,馬虎不得。不能讓孩子的時間浪費在路上,更不能讓孩子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

  17年最後一站:跟著女兒去上海

  2009年,小璐順利地考上了上海一所著名高校,這所高校也是她父母的母校。

  孩子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陳女士和丈夫就開始商量一個關於人生重大轉折的想法:到上海工作!這樣不僅能和孩子團聚,還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陳女士夫婦毅然辭去了在泉州的工作,到上海從頭開始。那段時間夫妻倆忙透了,既要在泉州辦理調動手續,還得到上海高校聯絡工作,每個月得在兩地跑幾個來回。還好有付出就有回報,加上夫妻倆本身也是博士,業務水平在業界受到認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分別在上海兩所高校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2010年春節一過,陳女士舉家搬到上海。新的工作崗位和新的環境,給了他們更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收入也有大幅度的改觀。趁著房産市場低迷的時候,他們在上海按揭了一套房子。為了省錢,他們雇了輛貨車,將泉州的家電傢具運到上海了。

  “孟母”心得: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關鍵

  在外人看來,被父母這麼一路呵護的小璐,會不會是一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其實不然,陳女士和丈夫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璐學習也非常自覺,不用父母怎麼操心。“我們的用心良苦,其實就是為了給她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也是我們家族的傳統。”

  2011年,小璐因為在校學習表現優異,被學校選為交流生到荷蘭阿姆斯特丹留學。春節期間,陳女士夫婦拿出了家裏全部的積蓄,買了飛機票到歐洲和女兒團聚,還帶著小璐遊歷了整個歐洲。陳女士説:“孩子已經成年了,不再需要我們的呵護。我們做的只是想讓她多開闊一下視野,更重要的是要讓她感受得到家的溫暖。”

  故事2

  一波三折“尋房記”

  2011年,宇媽決定讓兒子小宇就讀位於市區的某私立小學,隨著房子到手、兒子讀小學,她半年多的尋房記終於畫上句號。“找房子、給兒子選學校,我和老公這段時間沒有雙休日,幾乎腳不著地四下奔波。”

  糾結的幼兒園:入學-轉學-再入學

  宇媽説,自從兒子開始上學,當媽的糾結歷程跟著開始了。以前她家住在市區寶洲街,她就近給兒子選了附近的私立幼兒園,“我們的戶口隨孩子奶奶落在鯉城區,位於晉光小學學區內,原本計劃讓兒子讀完小小班轉到奶奶家那邊的公立幼兒園的,誰知道兜兜轉轉,最後又回了私立幼兒園”。

  原來,讀完小小班之後,小宇進了一所公立幼兒園,雖然戶口在該幼兒園片區內,但是由於不住在戶口所在地,宇媽托了關係才讓小宇轉學成功。

  “沒多久我發現,小宇在新環境裏很不適應,相比較後我也覺得,私立幼兒園的教學方式,似乎更適合小宇發展”,宇媽狠狠心,又費了一番週折,把小宇從公立幼兒園轉入原先的私立幼兒園。

  難搞的學區房:奔波半年一波三折

  小宇上幼兒園的事情搞定之後,選一所靠譜的小學又被宇媽提上日程。

  按照戶籍顯示,小宇能上晉光小學,這是一所很多家長擠破頭都想把孩子送進去的學校。可事情沒那麼簡單,甚至稱得上一波三折……

  一波:賣掉一手房 換套二手房

  “小宇奶奶家的房子很舊,我們想在學區內再買一套二手房,既方便孩子上學,也可以解決居住需要。”宇媽説,為此夫妻倆把位於豐澤區鬧市地段的一套一手房賣了。

  但夫妻倆走遍了晉光小學學區內的小區,卻失望而歸。

  “當時學校周邊沒有新建商品房,大部分小區比較老舊,稍微好一些的,每平方米要9000元,而且沒房源。”

  一折:戶籍所在地找不到房

  夫妻倆把找房的範圍擴大到了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附近的小區,“買得到房子的話,直接落戶,讓兒子上附小,就算不能上附小,讀晉光小學也還不算遠”。

  宇媽又失望了。“附小周邊,我們看的幾個小區都是房齡已經二三十年的老房子,居住環境太差。”

  宇媽又想到了泉州實驗小學,但周邊同樣沒有合適的房源。

  二折:好學校周邊房子舊價格高

  宇媽把找房的範圍擴大到鯉城區、豐澤區的幾個就學條件方便的社區。

  目標漸漸出現,一段時間下來,宇媽手上有三套條件不錯的房源,分別位於後城、涂門街、雲谷小區。

  “我們最終買了涂門街的房子。”宇媽説,目標學校包括新家學區內的第二中心小學、戶籍所在地的晉光小學和私立學校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

  三折:學校難選擇 抽籤解決

  三所學校如何選擇?宇媽徵詢了周圍朋友的意見,仍舊難以取捨,最後靠抽籤定下了學校。

  就這樣,宇媽喬遷新居,兒子上學的問題也解決了。

中心市區學區房分佈示意圖 (胡彥明)

  瘋漲的學區房

  優質的學校總是有限的,招生名額也不可能無限擴大。這由此催生了片區內學區房價格的飛漲,破萬已是不爭的事實;學校周邊租房因此火熱,辛苦陪讀的家長也不少。

  學區房:房價破萬 有人以新換舊

  在樓價逐年飆升的大環境下,有人冒風險賭一場,也有人為求穩妥,提前10年買下學區房。為了讓孩子能上一所好學校,家長們或放棄原來舒適的房子,選擇又小又舊的二手房,或者省吃儉用舉債購買昂貴的學區房,勢必要擠進重點名校那逼仄的範圍圈。正是市民對學區房近乎偏執的追捧,讓學區房市場始終保持火熱。

  21世紀不動産公司運營總監萬小飛告訴記者,由於擁有入學名額,學區房無論是老舊的房子,還是略新的小區,價格都要明顯高於片區外的小區,並且上漲較快。以泉州市實驗小學附近的衛校宿舍為例,這裡的房價基本都在9000元~1萬元/平方米。在市區重點公立小學周邊的二手房,價格也都基本需要7000元~9000元/平方米。泉州實驗中學對面的國際星城小區,二手房已逾1萬元/平方米。挂上了名校學位資源的新樓盤,保證價格逆市上揚及銷售更不成問題,名校輻射圈成為趨之若鶩的居住領地。

  “二手學區房的價格基本比它們應有的市值貴上一兩千元,但因為頂著學區房的名號,並不怕賣不出去。”南新房産仲介的業務員小陳説,若是位於泉州市實驗小學、泉州師院附小附近的學區房,只要一挂出牌立馬就可售出。

  購買學區房的客戶,雖大部分是為了子女的上學問題,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投資者,入手學區房想等房子升值後再賣出。

  “學區房與同等板塊同類房源相比,具有很強的抗跌性,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很小。行情向上時跟著漲,行情向下也不會馬上下跌。”萬小飛説,“市場需求大,現在學區房房源越來越少,學區房不怕賣不掉。”為此,不少家長干脆賣掉自己的新房,去購買陳舊的學區房。

  2007年7月18日,泉州實驗中學、泉州外國語中學電腦派位現場,家長和孩子焦急等待結果。(資料圖片)

  名校周邊租房:市場火熱 有人出租新房來住

  與學區房價格瘋漲相比,名校周圍的租房市場也是火熱,價格也明顯高了不少。

  在刺桐南路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黃先生,原本的房子購置在泉秀街一小區,上下班路途花費不到10分鐘。但四年前,為了孩子上學,他將泉秀街的房子出租,一家人在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

  現在,孩子已經四年級了,講起未來的打算,黃先生説即使孩子小學畢業了,也不一定會搬回自己的家,因為還得看看孩子去哪兒上中學。

  黃先生笑笑説:“家長再怎麼樣也不能苦了孩子,就算多花了錢,為孩子買個方便舒適,父母也樂得心安。”

  另一位家長陳女士,在女兒考上泉州實驗中學後,她將自己150多平方米的新房出租了,到國際星城租了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她開玩笑説:“讓出新房,又要掏錢給別人花,都是為了孩子。”

  家長:為照顧孩子 挪窩租房陪讀

  黃先生、陳女士的故事並不是個例,為了孩子上學,許多家長如遷徙的候鳥,挪窩租房給孩子陪讀。在泉州市區一些重點中學和小學周邊的舊房,長年不缺租房大軍。許多父母特別是一些晉江、南安等鄰近縣市的學生家長,他們在學校附近租房,照顧孩子日常起居飲食,當起“陪讀”父母。

  據房産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年暑假期間是市區重點中小學附近的房子出租最為火熱的時間,房子離學校近、環境安靜則比較受家長青睞,“很多家長為了照顧孩子趕到學校附近找房,而且租賃時間都比較長,一般在一年以上”。

  父母租房陪讀有的為了照顧孩子,有的為了監督學習。儘管理由多種多樣,但也有不少教師、學者認為陪讀這種做法會弱化孩子的社會免疫力和獨立生活能力,不利於孩子成長。造成一些孩子離開家後,難以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孩子們都成了溫室裏的花朵,不堪一擊”。

  家長對策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為了讓孩子能讀上自己心目中的學校,家長們個個“成仙”,各顯神通。

  未雨綢繆型:

  孩子出生10年前

  買下一套學區房

  家住豐澤街的胡先生2001年買下一套二手房,為的就是孩子將來可以讀片區內的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以下簡稱二實小),“賣房子給我的房東説,他的孩子就是二實小畢業的”。不僅如此,胡先生一打聽,樓裏其他鄰居家有小學生的,都是二實小在讀生。

  計劃趕不上變化,2007年,胡先生一位鄰居的孩子讀小學時,發現這棟樓已經不在二實小片區內了。

  “本來我們這棟樓的房價跟豐澤新村內同時期的房子價格一樣,傳出不是二實小片區內的消息之後,房價一下子掉了500多元”。

  胡先生不敢怠慢,立刻到屬於二實小片區內的豐澤新村找房子,過程中,他對學區房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北門街屬於市實小學區內的二手房,好一點的房子目前每平方米1萬多,而北門街改造工程的全新安置房,由於屬於市實小學區外,價格每平方米6000多元”。

  2011年,胡先生的孩子出生,他現在還不懂得,父親早在10年前,就著手為他將來上學找房、買房。

  2011年6月14日夜至15日淩晨,為爭取一個上學名額,一家幼兒園外家長徹夜排隊。(資料圖片)

  曲線救國型:

  無力購買學區房

  孩子戶口寄人籬下

  孩子出生後,在家裏的戶口簿上,找不到小潔(化名)的戶口登記信息。這到底為什麼?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剛懷上小潔時,母親阿英(化名)就下了這樣的決心。她心裏很清楚,按照她所購買的房子的位置,周邊沒有優質的幼兒園和小學。然而購買第一套住房已讓她一家債臺高築,不可能輕而易舉地購買第二套“學區房”,她只能獨闢蹊徑了。

  孩子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阿英不論社區還是派出所怎麼催,她都沒去給孩子辦理戶口登記。後來,她通過朋友加上各種關係運作,找到了家在某重點小學附近的阿江(化名),將小潔的戶口辦到阿江家。於是,小潔表面上成了阿江的一員。有人問起,阿江就説這是一名遠親。

  去年,小潔在一所師資力量雄厚的幼兒園讀上了小小班。再過兩年,她該讀小學了。按照片區劃分,今後小潔將可能讀上這所她目前戶口所在地的重點小學。

  據知情人介紹,這樣的情況並非孤例。

  

  對策

  重點建設市區新區學校

  “根治的辦法仍然是要加強市區中小學建設。老城區的一些優質學校地方都有限,增加學校面積擴容可能性不大,所以建設的重點應放在新區,特別是新成立的小區。”市教育局初等教育與學前教育科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解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問題以及由此産生的怪象,近幾年,教育部門相繼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

  2007年8月,泉州市教育局出臺新規“一套住房三年一個入學指標”,遏制學區房年年換主。

  2011年8月,鯉城區多所小學進行合併,以擴大優質學校覆蓋面。同時,鯉城區施行義務教育組團式小片區管理,優質學校為龍頭捆綁周邊一般校,實行“師資互派、資源共享、統一教學、捆綁考核”,使得學校發展更加均衡。

  2012年,全市範圍內試水義務教育小片區管理模式、按政策規定將小區幼兒園收歸管理、推進市區優質學校“一校多園”辦學改革,鼓勵優質學校在城鄉之間組建教育集團,整合名校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泉州市還將合理調整農村中小學佈局,城區和城郊的中小學則將不斷擴充辦學容量,以緩解一些區域超規模大班的辦學問題。

  職業掮客:

  好的小學分三檔

  一個名額幾萬元

  在教育資源失衡的情況下,名校收取“擇校費”、“贊助費”,同步産生聯結房地産商、催生職業掮客等連串利益鏈條,形成了新的不公平。

  市民阿麗(化名)就曾碰上了一名倒賣入學名額的掮客。她想讓孩子入讀泉州市區一所實驗小學,然而自己的房子不在該小學的片區內。一個偶然的機會,阿麗認識了一個號稱阿明(化名)的人。阿明聽説阿麗關於孩子讀書的難處後,拍胸脯答應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名額。阿明稱自己做這行已經好幾年,已經幫許多家長的孩子入讀他們想上的學校。

  阿明將市區較好的小學劃分為一、二、三等3個等級,一等學校一個名額要6萬元以上,二等學校4萬—6萬元,三等學校3萬—4萬元。“這只是普通價,所謂的普通價是客戶早點找到我,我就比較有時間去操作,若是時間短了,比如離開學沒幾天了,每個等級價格再多幾萬元,也不一定能搞得定。”

  阿明説,搞定一個學籍,幾萬元不是全部落入自己腰包,而是要通過各種關係運作,有時還得請其他人牽線搭橋,環節多了,費用自然不少。

  後來,阿麗並沒找阿明幫忙,因為這個價格對她來説是不能承受之重。令阿麗吃驚的是,她聽説一個做生意的外地老闆,最後將孩子送進某重點小學,花了10萬元。

熱詞:

  • 學區
  • 房房源
  • 房市場
  • 二實小
  • 胡彥明
  • 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