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醫保卡成部分單位變相福利 據藥販稱套現很簡單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08: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醫保基金作為一項公共基金,關係到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然而,種種跡象卻顯示,一些地方參保人員、黃牛、醫院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醫保卡詐騙的利益鏈。在這個鏈條中,三方各得其利,蠶食著醫保基金,加大了國家醫療保障成本,增加了醫保改革的困難和阻力。

  如何斬斷醫保卡詐騙利益鏈?如何對醫院及醫務人員實行有效監管?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如何兼顧參保人員看病的便利性?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正是我們推出這組“醫保基金現狀調查”系列報道目的所在。

  醫保基金現狀調查(一)

  謝穎把剛拿到手的社會保障卡放在一旁,開始在百度搜索關於北京市社會保障卡的信息。

  不久前,謝穎在北京一傢俬立醫院謀得了一份護士的工作。儘管是在醫療機構工作,但謝穎對社保卡的功能並不是很清楚,她現在迫切想知道的是,這張卡能不能給她帶來額外的收入。

  謝穎揉了揉眼睛,拿起手機:“媽,北京這邊的醫保卡跟家裏的不一樣,不知道能不能刷東西。”

  “你別亂用醫保卡,留著看病的時候用吧。”謝穎的母親劉女士在湖北省一個地級市的藥店工作,對於醫保卡的“特殊”用途,她再清楚不過。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實行醫保改革後,採取統賬結合的制度。醫療保險分為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兩部分,前者主要用於住院費用的支付,後者主要用於門診,其中個人賬戶可以累積、繼承。醫保卡作為個人賬戶結算的工具,是為支付參保患者門診治療、購藥之用的,但現在,這一制度受到來自藥店和參保人員兩方面的挑戰。

  醫保卡成變相福利

  《法制日報》記者電話聯絡上謝穎的母親劉女士,從她在藥店的工作中了解到醫保卡變“購物卡”的一些內幕。

  劉女士告訴記者,當地的醫保卡類似于儲蓄卡,個人參保資金和單位繳納的部分保費直接存在卡裏,供個人使用。她所工作的藥店,在2003年、2004年的一段時間裏,櫃臺裏經常有化粧品、美容護膚用品,“其他的藥店裏甚至有電飯煲這樣的電器賣”。

  “當時來藥店刷醫保卡買日用品的,多是中年女性,而且經濟條件還不錯。”劉女士説,一般而言,經濟條件差的不會用醫保卡買日用品,因為藥價高、看病貴,一般的群眾都把卡裏的錢留著看病了,“倒是經濟條件好的常來刷東西”。

  時間長了,劉女士逐漸明白為什麼有人不在乎醫保卡裏的錢了。

  “曾經有個女的經常來藥店用醫保卡買護膚品,而且每次卡裏的錢還很多。”劉女士説,後來她們才知道,這名女性就職于一家國企在當地的分公司,每個月醫保卡裏都有1000多元。這筆錢,一小部分用來買藥,大部分都用來購物了。“我們總結了一下,刷醫保卡購物的人,工作單位的效益都很好”。

  據了解,我國實行“醫改”以來,醫保卡裏的資金屬於參保人員的個人賬戶資金,其來源一部分是個人繳納的參保費用,一部分是單位繳納的參保費。單位繳納的比例,根據各單位的效益,又有不同。

  “效益好的單位交得多,這筆錢其實就是變相的福利。”劉女士説。

  藥販稱套現很簡單

  據劉女士介紹,在各地醫保卡變“購物卡”這一情形被曝光後,醫保部門開始對醫保定點藥店進行查處,“有段時間查得很嚴,只要發現藥店裏有賣日用品的,一律取消醫保定點藥店的資格。那段時間大家都比較收斂,不過風頭一過,又開始了”。

  “其實現在也在查,但是沒以前那麼嚴了。所以,不少藥店也有應對的辦法,一般都不會把日用品放在倉庫裏,如果有顧客來刷卡買東西,也不會隨便拿出來,除非是熟人。”劉女士説。

  據了解,除了在藥店用醫保卡買日用品外,還出現了專業套現的“藥販子”,甚至形成了利益鏈。

  “這種情況的確存在,我們也聽説了。有的‘藥販子’與藥店經理很熟,就會帶人到藥店,指定買幾種藥,刷了醫保卡之後,‘藥販子’把藥費的80%或者70%給醫保卡持有者,然後再把藥賣到一些鄉鎮衛生所,還可以再賺一筆。”劉女士説,藥店之所以配合這種行為,在於賣出藥品後,增加了銷售量,還可以拿提成。“所以,這裡面每個環節都有利可圖”。

  記者發現,劉女士所説的這種套現情況,在各地都存在。在一些城市的醫院附近,“回收藥品”的小廣告比比皆是,甚至有人在網絡上公然打出“醫保卡”套現的廣告。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聯絡上廣東省深圳市一名從事套現業務的羅先生。羅先生告訴記者,套現很簡單,只需要自己先查詢醫保卡賬戶裏有多少錢,然後帶著卡跟他一起到藥店。

  至於如何操作,羅先生不願多説,“你只要自己刷卡就行”。

  “我們收50%的手續費。”羅先生説。記者問能不能把手續費降一點兒,“這是行情,不可能降。”羅先生回答得很乾脆。

  醫保個人賬戶難監管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國家設立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初衷,一方面是為了激發個人參保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於遏制不合理的醫療消費,因為醫保卡裏的錢,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個人不會亂用。

  但恰恰因為不少群眾認為醫保卡裏的錢是自己的,反而出現了各種“自由支配”的亂象。而對於醫保卡個人賬戶的監管,相關部門顯得力不從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説,目前,利用醫保個人賬戶套現的情況比較普遍,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在於個人賬戶的功能不清晰,另一方面是因為對個人賬戶的監管成本太大。

  據楊燕綏介紹,醫保個人賬戶主要用於門診醫療,但是,裏面的錢並不多,對於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説,個人賬戶裏的資金作用不大,主要還是依靠社會統籌基金。另外,目前如果對個人賬戶進行監管,就必須建立信息網絡,對每筆消費進行監督、審核,這樣一來,技術成本、人力成本就會很大,所以,很多地方都無法對個人賬戶進行有效監管,甚至有些地方放開了對個人賬戶的監管,群眾可以隨意使用。

  “所以,醫保個人賬戶其實處於一個尷尬的局面。”楊燕綏説,現在,應重新定位醫保個人賬戶的功能,或用於體檢,或用於購買藥品。在目前這種機制下,不可能杜絕醫保卡套現這種行為,只能通過加強對醫療機構、藥店的監管,減少這種現象。

熱詞:

  • 醫保卡
  • 成部分單位
  • 變相福利
  • 據藥販稱
  • 套現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