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國産疫苗賭局揭秘:短時間內成功圈錢是最大目的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現在還炒疫苗項目?我們幾個圈內人士3年前就不再碰這個玩意了,沒意思,都是浮雲。”現任某醫療領域基金公司高管Jam聽到近期重慶啤酒的乙肝疫苗事件後,大笑後調侃道。隨後,這個海歸基金人士向記者描述了他在中國疫苗業的8年“遊戲史”。

  在2003年放棄了美國某大型醫療機構的高薪職位後,Jam回國後欲在國內的生物醫療界闖出一番天地,他創立了一家理財顧問公司即現有的基金公司,並選擇了與一名來自知名證券機構,且具有醫學博士學位的高管作為合作夥伴。

  很快地,他們開展了第一個投資項目某知名藥企的疫苗項目。Jam告訴記者,剛開始他對國內的疫苗項目産生巨大的興趣,最大的吸引力在於中國有龐大的疫苗市場,一支疫苗的利潤並不多,但只要市場推廣能成功,利潤很誘人。“我想任何一個投資者對於疫苗項目的衝動都是類似的。”Jam説。

  由於在海外有過生物醫藥開發的經驗,所以Jam深知一切都要基於研發成功並能順利通過多重的臨床實驗。在剛開始的合作中,Jam由於並不熟知國內的疫苗開發情況,所以長期跟隨其合作夥伴,考察公司、到實驗室看成果展示等。在最初的三個項目中,Jam及其團隊都能順利斬獲,而均是出於市場利好消息不斷,激發了股價的增長所致。

  從各機構的公開數據可查得,在2003年,Jam入市的時期正處於帶疫苗項目的機構被券商頻頻看好的時期。

  但Jam告訴記者,一件事改變了其對疫苗項目的認識。Jam一度打算與某醫藥高校合作,並從早期開始培育某預防型疫苗,但卻遭到國內合作夥伴的反對,直至其中一位高管拍著桌子對Jam呵斥道:“你不要以為我們真的希望疫苗項目的成功研發和推廣,那只是一個幌子,短時間內能成功圈錢才是我們要的。”Jam無奈地對記者説,他的説法十分極端,在資本圈內並不多見,但也不少見。

  後來Jam明白了國內券商和基金在疫苗項目面前的奇怪舉動。例如,只是通過財務報表或者産品宣傳分析該企業疫苗項目的盈利點和增長趨向,而剛開始就只會致電該企業或研究機構了解最新進展以及中途遇到的問題,隨手就能洋洋灑灑地寫出萬字調研報告,因此那些廣為傳播的報告都是利好消息佔據主要位置,而存在的不利情況則輕描淡寫或直接忽略。

  此外,研發團隊的素質也令Jam質疑其項目成功的可能性。Jam表示,也許他所見到的只是少數個案,但足以讓他産生了被騙的感覺。

  他指出,所謂的專家手上帶有多個項目,在一些疫苗研發項目中真正操作的並不多,一些關鍵的實驗部分竟然交給普通大學的學生去做。“到底誰去確保項目的過程,都不得而知。只知道項目研發的多位負責人與機構的合作關係十分密切。”Jam説,此外,國內的疫苗研發階段以及市場的投資行為缺乏有公信力且權力足夠大的第三方機構監督。

  讓Jam覺得納悶的是,不論是科研開發方還是股市投資者都有堅韌不拔的超強耐力,那就是,即使項目幾近宣佈失敗也不願撤資。Jam説:“在美國,一旦權威機構宣佈了項目失敗或者能成功的可能性低於一定幾率,科研方以及投資機構都不會做出過多的期許,然後會投入新的項目。”他指出,這在剛開始看來是十分殘忍的,但這是一種短痛的合理投資行為,特別是涉及人類基因疾病方面的領域。

  但國內情況卻不是這樣,Jam告訴記者,他發現很多投資者都會説同一句話:“大機構都還沒有撤,也許還有機會。”以示他們所得到的內幕的真實性,但最終卻導致大家不停地投錢,為一個假餅投錢。

熱詞:

  • 基金人士
  • 圈錢
  • 基金公司
  • 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