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牛街派出所執法規範化建設有效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5日 13: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民主與法制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市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派出所是如何在執法實踐中“陽光執法”,又是怎樣推進執法辦案場所軟硬體建設,執法人員如何提高辦案專業化水平,又是如何利用“民調進所”集中化解社會矛盾的?9月3日,記者來到北京市西城區牛街派出所,深入了解該所在執法規範化建設中的“十八般武藝”。

立案公開“顯微鏡”助推“陽光執法”

  走入牛街派出所寫有“愛人民、愛公安、愛牛街”的正門,在“為人民服務”5個字右側便是一台便民“警務公開查詢機”。從2010年11月起,該派出所開始試點立案公開工作,立案公開到底公開些什麼?

  牛街派出所政委王鑫介紹道,公開的內容除了主辦民警的姓名、警號,24小時的諮詢電話,以及案件是否受理、是否立案,犯罪嫌疑人是否處理,涉案財物追損情況等法律要求告知的辦案階段結果等信息,在該操作平臺還可以實現對一般治安糾紛、案件和刑事案件,在36小時內要實現從接報案到上網互動。

  作為新時期警務創新的重要舉措,立案公開在規範立案、依法辦案的基礎上,通過信息化手段,主動將刑事、治安案件的受理立案等主要進展情況,向案件受害人等公開對象提供查詢服務,把公安機關的工作放到“顯微鏡”下,公開接受群眾監督評議。

  “通過主動向群眾公開案件進展,我們以‘陽光執法'取信於民,消除了辦案神秘主義,不僅提高了公安機關和民警的親和力,也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王鑫説。實行新機制以來,民警們對所有工作流程也都有了更嚴格的規範;對案件信息、文書留存更加全面、詳細;系統案件信息與紙質法律文書對應率達到100%。

  除此之外,寬敞明亮的辦案大廳還把便民的戶籍接待和治安接待落到基層、走到實處,貼到百姓心中。在戶籍接待處,記者發現,一個辦案人員滿意度評價器格外顯眼。五顆紅色的五角星表明了評價的標準,看到這兒,公安部法制局高緒文副局長説,“別小看這小小的評價器,群眾對滿意度的評價可是要直接與接待處的警員考核標準挂鉤的,是將人民的意見落到實處,不來虛的。”

“辦案質檢員”增進執法辦案專業水平

  為提高一線單位的執法力量,2011年以來,牛街派出所建立了專職法制員制度、一案一審核制度、案例講評制度、法制員月述職制度等多項工作機制,促使執法辦案更加專業化、規範化。

  在牛街派出所的法制員園地,記者看到,專業法制員的工作也要進行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質量網上考核。通過以上種種舉措,才能確保辦案審核和監督服務無死角。法制員張志偉向記者介紹道,法制員主要通過北京市公安局執法辦案平臺的後臺,對案件,對案件系統數據庫維護,轄區窗口後臺進行網上實時錄入、嚴格把關。

  據了解,截止目前,和張志偉一樣的專職法制員在西城分局還有30多名,此外還有132名兼職法制員,他們共同構成了較完整的法制員點面結合的網格網絡。而法制員隊伍累計指導辦案已達5430余次。被稱為“派出所辦案的質檢員”的法制員們,在提高執法辦案專業化水平的道路上正在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內外兼修”強化執法辦案場所軟硬體建設

  助推“陽光執法”進程不僅來自於辦案人員自身,更得力於西城區分局在基層辦案單位執法規範設置建設所提供和創造的一流辦案環境。

  走訪辦案區的候問室和詢問室,記者看到,人性化的辦案場所不僅在墻面上做了防撞和隔音處理,而且每一間功能室均備有空調。在一間詢問室,記者看到房間內還設有一張單人床,“因為有可能部分審訊要進行48小時,所以在訊問室旁邊還設置了犯罪嫌疑人的休息室。” 王鑫説。

  除了人性化的設施,在監控設施上也最大限度保障了受訊人的權益。在該所辦案區和接待區均安裝了360度的監控設備,實現24小時監控。所有的監控錄像將直接上傳到上級公安系統內部網站,從而使“陽光執法”有了硬體上的保障。

  不僅如此,針對場所的日常使用,該局制定了相關的工作規範和實施細則;圍繞刑事和行政案件的辦理,在辦公區內繪製了《執法辦案流程圖》,並製作成口袋折頁,方便民警隨身攜帶、隨時查閱,為一線執法辦案提供了及時、直觀、準確的服務和支持。拿著隨身的執法辦案流程圖,王鑫説,“現在一線辦案民警都會配備,為的就是讓執法更加規範。”而這一項項落到實處措施,也在硬體建設上為規範執法奠定了堅實基礎。

“民調進所”促進民族大團結

  70多歲的馬長思原是一名退休的司法工作者,但當“民調進所”、“警種化調解”機制納入基礎工作後,這位回族老人主動要求返聘回牛街派出所。從2010年5月擔任該所調解員的兩年間,馬長思平均每月調解民事糾紛調解20起。

  對這位返聘的法律工作者而言,社會矛盾化解的探索實踐更多的來自於“家長裏短”的調解和梳理。“很多來這裡調解的居民並不是不講理,其實是不懂法,”馬長思説,“很多事情就是鍋碗瓢盆引起的小矛盾,其實經過耐心細緻的講解,大家都能達成令人滿意的結果。”

  讓馬老先生頗為自豪的是,雖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但“民調進所”機制充分發揮了促進各民族團結、改進政府管理的作用。面對滿墻的表揚橫幅,每月能成功調解20起案例的他並不覺得累。

  “民調進所”後,該所建立了“以調解獲社情,以社情導調解,以調解穩社區”的“流轉型”調解工作流程,並細化了“接警、甄別、登記、調解、回訪、反饋”六步工作法。以執法規範化建設促進調解的有序進行。

  據了解,自牛街派出所建立“治安、民間糾紛聯合調節室”以來,共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近300余件,切實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減少了矛盾激化、升級。

  王鑫介紹,在有效提升了執法規範化及為民服務水平的基礎上,下一步,牛街派出所會緊緊圍繞市局黨委提出的“打造最安全城市”的工作目標,以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和檢驗執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深入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而對於這個連續13年榮獲共青團中央、公安部、團市委和市局授予的“青年文明號”稱號,並被先後授予30多項國家級榮譽的牛街派出所而言,更長的路還在前方。(記者 陳立庚)

熱詞:

  • 陽光執法
  • 為民服務
  • 規範化建設
  • 法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