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大學校慶豪捐屢創新高 北大一年獲捐僅10億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3日 06: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大學校友為表達對母校的感激之情,捐贈部分錢物已成為校慶活動的常規內容之一。隨著時間推移,校友的捐贈金額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據中國校友會網數據統計,僅一年間,北京大學的校友捐款總額就增加了9.25億元人民幣。不僅如此,個人校慶捐款金額也屢創新高。步步高董事長曾在2006年向母校浙江大學捐贈2.35億元人民幣。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校友裘國根在母校校慶前夕,通過其創辦的企業向母校捐贈2億元人民幣,刷新了校慶個人單筆捐款的數額記錄;而華中科技大學在60週年校慶前夕收到的房地産界校友捐贈也達1億元人民幣。一時間,頻頻出現的大額校友捐款引起社會的關注,“校慶捐款”成為輿論熱詞。

  校慶捐款創新高之下

  學生對母校的情感總體複雜多樣

  是什麼促使校友為母校鉅額捐贈?有網友認為,巨大的捐款數額表明校友對母校感激之切。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的安德魯阿爾伯特認為,大學所學課程與將來的職業有關係,大學教育將給學生一些對未來很重要的綜合的認知能力。大學對學生從稚嫩發展到成熟作用關鍵。畢業生因接受到有意義的大學教育而受益終生,學有所成,進而略表感恩是大部分校友捐贈的初衷。為人民大學捐款2億元的校友裘國根也表示,此次捐款表明自己認同母校的教育理念、辦學思路,對母校的發展充滿信心,願以此種方式回報母校。

  事實上更為普遍的情況是,為母校捐贈鉅額金錢的校友畢竟是少數。離開校園後,大部分畢業生與校園接觸的機會減少,畢業生對母校是否留有感情呢?《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針對該問題展開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在1146名參與者中,大多數學生表示對母校印象不深,甚至認為自己與母校“只是一場交易”而已。

  高等教育問題研究學者熊丙奇表示:“這些年,受教育産業化的影響,高校的學費越來越高,擴招後師資力量反而不足,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也不像以前那麼精細。再加上高校教育從精英走向大眾教育,讓學生感覺不好。”據教育部資料顯示,我國連續多年實行高等教育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高等教育的質量難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學校和學生之間感情的親疏是隱藏在校友捐贈背後最重要的問題。熊丙奇分析説,在大學教育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紐帶是課時、就業率。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大部分大學生都覺得在學校裏沒有遇到真正的好老師”。

  這種師生交流減少,對學生教育效果欠佳的現象很難讓學生熱愛母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剛博士表示:“如果説目前我國高校捐贈過少是因為我們培養的人才賺錢不多,不如説我國高校培養的學生並不懷念、感恩自己的高校。另一方面,捐贈無論多少,都是學生對母校和老師的感恩,是對過去求學時光的紀念。”

  大學應堅守育人理念

  捐贈力只是評價校友的一個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騰飛,接受高等教育似乎已成為“知識創造財富”的必經路之一,因而有人認為高等教育是在培養“賺錢機器”。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廈門大學馮用軍博士指出,對比中國校友會網“2011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和“2011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上榜高校名次可以看出,在“大學造富榜”上靠前的高校往往也是“大學校友捐贈榜”上靠前的院校。與此同時,中國校友會網欲參考美國,將“校友捐贈額”納入中國大學排名指標中。這種“造富能力”決定了大學的“校友捐贈能力”,進而影響大學排名的觀點值得商榷。

  從事高等教育比較研究的洪成文教授表示:“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是一二,高等教育不能走到‘培養賺錢機器'這樣一條路上去。大學,不以富翁作為培養目標,但一定不要以為,培養出富翁來就是錯誤的。”

  用造富能力作為“捐贈能力”來衡量大學優劣的做法並不妥當,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從事教育社會學研究的羅雲博士表示:“從廣義的角度來講,校友的‘捐贈能力'應該是多面的。關注母校的發展,能夠為母校帶來聲譽和積極的影響,為母校做貢獻,都可理解為‘捐贈力'。在這個意義上講,如果我們所培養的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有所擔當,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都能彰顯出獨特的魅力,這何嘗不是一種對母校最好的饋贈?同樣,如果我們的大學能培養出一個思想大師,毫無疑問他的價值也是巨大的。”

  能否獲得經濟利益只是大學教育所産生的一種結果,大學教育並非以經濟利益為導向。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剛認為:“由於很多職業不是追求經濟利益,如政治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們成功的標準有自己行業的準則,這些都是大學值得驕傲的校友。”

  增強財政自主能力

  校慶捐款促進我國大學投入多元化

  教育經費是大學教育運作的物質保障。人大校友裘國根表示,此次捐贈2億元的另一目的是提倡全社會更加關注教育投入、人才培養等問題,間接為中國經濟轉型略盡綿力。

  上億元的捐款數目龐大,人們更關心這筆捐款在高校的運行中去向何處。據中國人民大學陳雨露校長介紹,這筆捐款將用於中國人民大學十年騰飛戰略相關的5大規劃重點建設、中關村校園建設及金融投資學科的現代化建設,並由專門成立的理事會進行統一管理。

  校友的捐款將主要用於大學教育建設,在整個大學教育運作中,依靠校友捐款所得的經費比例並不大。據成剛介紹,我國的公立大學經費分兩類,一類是高水平大學,主要依賴政府撥款、學雜費和學校自籌及服務收入,另一類是以教學為主的高校,主要依賴學雜費,學校科研和自籌服務收入比較低,國內大學運行經費中校友捐贈比例不大,只起輔助作用。與國外相比,國外頂尖私立大學有很大一塊收入依賴校友捐贈的基金運行獲得的投資收益。但國外私立大學除了這部分經費外,也有學雜費收入和政府的部分科研撥款。

  不僅應該合理利用校友捐款,而且我國主要出於政府撥款的教育現狀也應當引起教育部門與大學的重視。關於如何合理看待我國教育經費存在的問題,洪成文教授認為,第一,財政渠道要逐步多元化;第二,大學的財政自主能力要加快建設;第三,政府財政一家獨大,要引起高度警惕,政府要警惕,大學也要警惕。政府出資的教育現狀存在危機,如果大學增強了對政府的財政依賴心,那麼長此以往,大學很可能無法應對危機,特別是無法應對政府遇到經濟困難時候財政銳減的危機。

  大學之要在大師

  教師以智慧贏得學生對母校感情

  校友的捐款數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校友對母校的感情,而學生對母校的感情親疏往往與教師的教學水平與人格等因素有關。蓋茨基金會的報告認為,最能影響學生水平的因素,不是學校的系統,不是班級的大小,不是課外的活動,而是高素質、高效能的教師。《時代》雜誌曾經的封面人物李陽熙曾提倡把教師的績效量化,並使之與教師收入挂鉤,以此來提高教師工作的質量。此舉雖存在可改進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教師是教育質量的直接左右者。

  “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大學如何進行學生管理,是否讓學生獲得了一輩子的收益,是否感動過學生。”成剛博士表示。這或許是對教師作用最懇切的表達。

  大學與社會的關係十分多元,這使教師有了培養學生的多元視角。這一點得到了羅雲博士的肯定:“不能以單一的標準去理解大學與社會的關係,更不可因此簡化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的良性循環有賴傑出校友,但更多一批批在不同位置上都能努力工作、認真生活的校友們,更是學校長盛不衰的支持力量。”

  曾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有言,大學應以研究學問為第一要義,以引領社會、服務社會為職志,大學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大學教育需在不斷思考與改革中前行,我國教育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終離不開堅持高等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

熱詞:

  • 大學評價
  • 校慶
  • 大學教育
  • 母校
  • 大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