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託付生命的港灣——解放軍總醫院推進質量內涵建院紀實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1日 10: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 題:託付生命的港灣——解放軍總醫院推進質量內涵建院紀實

  蘇銀成、胥金章、王繼榮、黃明

  2012年初秋,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心外科。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機器人纖細的機械手臂緩緩進入一顆跳動的心臟,優雅地飛針走線……

  這臺為一名“室間隔缺損”患者進行的心臟直視手術,無需打開患者的胸腔,只需三四個直徑1厘米的切口,短短3個小時,便可治愈困擾患者數十年的心臟疾患。

  這是解放軍總醫院于2008年在世界首創的“機器人不開胸下室間隔缺損修補術”,至今已完成臨床千余例。心外科類似這樣世界首創的術式還有7種。

  然而,技術上的“領跑”並非以高成本的消耗為代價。心外科創造的另一個“奇跡”同樣令人震撼:2年前,當醫院對心外科藥費比定出25%的“硬杠杠”時,一度被認為遙不可及;而如今,他們的藥費比平均值僅為16%!

  要效益,更要質量。“魚”與“熊掌”何以兼得?

  “這只是醫院近年來加強管理和創新以推進質量內涵建院的一個縮影。”解放軍總醫院院長李書章説,“總醫院作為全國全軍重要的戰略醫療資源,要順應現代科技、國家醫改和軍隊使命任務新要求,加速醫院轉型升級、優質發展,用改革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醫院管理推出三個關鍵詞:標準化、“ERP”和“十率”導航

  公立醫院改革,被譽為“繞不過的坎兒”——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如何完美統一?

  解放軍總醫院給出的第一個答案便是:管理。

  醫院對管理的重視,不僅體現在他們充分發揮“醫院管理研究所”的作用,更體現為全院上下對於“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安全”“向管理要效益”的共識和舉措。

  標準化、“ERP”和“十率”導航,成為解放軍總醫院狠抓管理的“三路奇兵”。

  關鍵詞一:標準化

  2011年初,針對醫院發展質量和效率不足的現狀,解放軍總醫院黨委把“標準化”確定為推進醫院內涵建設的重要抓手,其目標是參照國際醫院評審標準,推行以全病種臨床路徑為核心的規範醫療,運用信息化平臺全程監控醫療流程等,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診療服務。

  去年以來,醫院先後出臺《醫療質量與安全標準》、323項醫療規範標準和1306個單病種臨床路徑方案,規範從門診、入院、檢查到手術、護理、康復、出院等所有診療行為。

  關鍵詞二:ERP

  所謂“ERP”,是指醫院的人財物精確化管理。解放軍總醫院在國內率先開發運用醫院資源管理系統(ERP),全過程、全要素、全覆蓋對人、財、物實施動態管理,做到把人摸得清、把財理得好、把物核得準。

  這個系統運行後,解放軍總醫院核減人員2227人,年減少人力成本5000多萬元,藥品庫存下降70%,器械和物資庫存下降68%,年節約管理成本2000萬元,綜合成本率下降4.6%。

  關鍵詞三:“十率”導航

  醫院通過數字化平臺導航,狠抓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藥費比、感染現患率、收益率、會診及時率、滿意率、不良事件例次、出入院診斷符合率、病理臨床診斷符合率等10項重點運行指標,做到各類數據自動採集,目標信息自動提取,保障需求自動提交,預測預警自動完成。

  “通過智慧化‘十率’導航,醫院的平均住院日下降4.3天,藥費比下降9%,感染現患率下降3%,會診及時率提高10%,不良事件大幅減少,床位週轉率大幅提高,核心運行指標得到不斷優化。”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劉麗華介紹説。

  以藥費比為例,衛生部發佈的《2012年中國衛生統計提要》表明,全國公立醫院藥費比2011年為51.5%,而解放軍總醫院的同期僅為37.4%。

  在患者滿意度方面,醫院率先在國內建立基於信息化基礎上的按鍵式滿意度評價系統,患者憑藉醫療卡,可在診室、收費取藥窗口、病房對醫護人員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隨時進行按鍵式評價。

  李書章介紹,醫院始終著力構建以“允忠允誠、至精至愛”為核心的文化體系,推進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協調發展,把忠誠于黨、姓軍為兵、服務人民、誠信行醫和愛院、愛傷、愛患優良傳統轉化為全院人員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目前,醫院治愈好轉率99.24%,急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95.03%,年惠民近7億元。

  質量建院模式的推進推廣,為公立醫院改革探索了有益經驗。 

  2011年,解放軍總醫院患者問卷調查滿意度達97.47%,全國公立醫院社會貢獻度綜合評估中排名第一,並獲衛生部“2011醫院改革創新獎”。

  推進醫學科技創新,給人民群眾最好的醫療服務

  解放軍總醫院政委阮炳黎介紹,醫院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持續提升臨床診治水平,加快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應用,大力提升為軍惠民的能力素質。

  ——創新技術:“中國創造”引領醫學科技發展

  31歲的劉嵐(化名)直到出院那天,也沒弄明白自己身上那個3厘米的腎上腺腫瘤是如何從腰後一個直徑僅有2.5厘米的“洞”中被摘除的。

  但她知道,這個被譽為“世界首創”的“單孔後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治好了她的病,讓她少受罪,還為她省了錢——

  手術時間60分鐘,出血量約10毫升,第2天下地,第3天出院,醫療費用不足傳統外科手術的三分之二。

  從技術“空白”到技術“原創”,醫學科技的每一步突破,都源自解放軍總醫院近年來在全院各科室推開的原始自主創新——

  基礎醫學所:付小兵院士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先利用細胞誘導分化技術,成功實現在人體再生有功能的汗腺樣結構,突破嚴重燒創傷患者皮膚汗腺再生這一世界醫學難題,目前已成功治愈32例。

  骨科:王岩主任研究團隊圍繞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防治,實現不換關節,只需把一個彈性橢圓空心“網球”,通過微創手術植入塌陷的壞死股骨頭內,患者便能再次大步流星。

  腎臟病科:在院士陳香美的帶領下,從一個僅有6名醫生、12張病床的默默無聞小科,發展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地位和影響力的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

  “十一五”以來,醫院連續多年在國內論文總數和被引用次數等3項指標上居全國醫院之首。

  “今後五年,我們還將通過大力推進‘百位名醫、百名新秀、百項優勢、百病妙訣’創建工程,重點打造和培養優勢學科群和高素質人才方陣,努力搶佔醫學技術的制高點,提高為患者服務的質量效益。”阮炳黎説。

  ——創新機制:“瞄準需求”科技轉化造福患者

  醫院自主創新成果很多,如何解決轉化少、推廣難這一科技界的“老大難”?

  “課題來源臨床、科研結合臨床、成果服務臨床”,是解放軍總醫院多年來在轉化醫學領域的一貫做法。

  為提高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積極性,醫院在“十一五”期間成立了成果轉化管理機構,設立成果轉化專項基金,每年自主投入2000萬元支持研發,有課題就給支持,目前醫院在研國家省部級以上課題1000余項,在研經費3.3億元,同時與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了“科技成果轉化與合作洽談會”,為科研人員搭建平臺。

  近年來,醫院共研發130余項高技術、高附加值科研成果,涵蓋新藥、生物製劑、檢測試劑盒、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醫院聾病分子診斷中心主任戴樸率領團隊研發生産的全球第一款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使新生兒聽力缺陷的發現率提高了20倍以上。

  截至目前,解放軍總醫院還與哈佛、清華、西門子公司等60余家名院名校和企業強強聯合,構建産、學、研、用一體化轉化平臺,年轉化效益3億多元。

  近5年來,醫院共獲得新藥、生物製劑、醫療器械等臨床科研成果133項,有轉化潛力的科研課題40項,重大科技成果獎20余項,成果轉化金額3.2億元。

  ——創新渠道:打通臨床應用“最後一站”

  “醫學成果不能只是自己或一個團隊掌握,而應造福社會,受益更多人。”消化內科主任楊雲生説。

  化膿性膽管炎是急危重症,楊雲生創新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消化道早癌診斷新技術,早癌發現率和診斷率提升20倍,使消化道早癌內鏡下微創一次完整切除率和治愈率達95%以上。

  為及時將新技術推廣出去,他們專門創辦“北京消化-內鏡節”年度學術大會,組織新技術新業務培訓班等,推廣到各級醫院。

  類似這樣的技術推廣,在解放軍總醫院各科室並不鮮見。

  為讓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到農村地區、邊遠山區及貧困地區,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解放軍總醫院在2006年4月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啟動了“天使工程”醫療扶貧示範活動。 

  6年多來,“天使工程”累計為1萬名貧困縣醫院的業務人員提供遠程教學培訓500課次,每年派出數支醫療隊前往貧困縣醫院義診和技術幫帶,先後惠及100多家貧困縣醫院、3400多萬人口。

  “四個醫療”:基於管理和創新而産生的全新醫療模式,讓老百姓看病放心、舒心

  醫院專家組副組長張伯勳介紹,醫院近年來通過強化管理和創新,率先推出了規範醫療、安全醫療、集成醫療、溫馨醫療等“四個醫療”,使醫院的服務品質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規範醫療:1306個臨床路徑全面防範醫療風險

  一名來自河南的7歲男孩,因右腿股骨頭壞死入住解放軍總醫院小兒外科,入院第三天做了手術,術後兩天出院。孩子父親高興地説,沒想到手術做得這麼好、這麼快。

  曾經一號難求,一床難求。如今,“入院第一天做檢查,第二天術前會診討論,第三天實施手術……”醫院每個科室都按照一份相關的臨床路徑表,為患者提供規範化、同質化服務。

  從2002年起,解放軍總醫院開始從事臨床路徑相關研究。10年來,像這樣的臨床路徑表單,解放軍總醫院已制訂了1306個。

  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最終起到規範醫療行為,減少變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作用。

  “推行規範醫療,用標準化的治療方案防範醫療風險,減少住院日,降低藥費比,患者經濟負擔也隨之減輕。”內科臨床部消化內科副主任李聞介紹。

  1306個臨床路徑,對應1306個病種。患者一進入醫院,流程開始運作,全過程專業服務就此展開。醫院肝膽外科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路徑,患者治愈率達到100%,平均住院日由7天縮短到2天,人均住院費用減少1400元。

  ——安全醫療:100%的承諾來自於100%的準確率

  解放軍總醫院感染管理與疾病控制科只有6個人,卻要負責全院每天3700多個住院病人的感染監測。

  如何降低院內感染率,消除感染源監控和處置“盲點”,讓患者看病住院放心?

  引入安全治療,在國內率先建成運行安全管理標準體系,建立動態的感染信息數據庫——“實時感染監控系統”,醫院不良事件發生率和安全風險大幅下降。

  “醫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對病人從入院到出院全過程在線監測,對潛在風險自動預警、及時干預,每個入院感染者的情況,系統自動生成感染要素時序圖,實現了定點、定人、實時監測。”解放軍總醫院感染管理與疾病控制科主任劉運喜説,醫院院內感染率目前降到2%以內,遠低於國家標準,做到患者信息符合率100%,診療操作正確率100%,用藥準確率100%。

  ——集成醫療:90個聯合門診打造快速高效醫療

  84歲的李貴生因直腸癌伴多發肝轉移進入解放軍總醫院腫瘤中心治療,醫院包括腫瘤外科、腫瘤內科、介入放射科、介入超聲科等學科在內的聯合診治組專家一起對他進行了會診、醫治,老人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緩解。

  “過去是病人提著資料到處找醫生,病人圍著醫生轉;而現在的運行模式,打破了各學科、病區之間的壁壘,讓醫生圍著病人轉。”醫院腫瘤外科主任賈寶慶介紹,醫院近年倡導實施的集成醫療模式,真正讓患者得了實惠。

  據了解,解放軍總醫院目前已設立肺癌、糖尿病、心臟病等90個聯合門診,建成具有集成優勢的腫瘤、康復醫學、傳統醫學、急救醫學中心,疑難危重患者聯合會診、聯合救治率達80%以上,住院病人執行會診率達60%,同比增加23%。

  ——溫馨醫療:為患者服務,細節決定成敗

  以往,節假日沒有專家門診,許多“上班族”就診頗感不便。

  解放軍總醫院為此率先在國內開展雙休日、節假日、夜間門診和“365天無假日門診”,即使是春節期間,也有主治醫師以上專家出診。

  以往,去醫院看病,掛號、候診、查詢化驗報告時間長,看病幾乎是煎熬。

  解放軍總醫院為此借助銀行信息網絡,開通銀醫“一卡通”,患者憑本人銀行卡掛號、就診,通過自助打印機查詢化驗結果,免除了患者奔波、等候之苦,就診時間縮短2/3。

  病人體質不同,在種族、宗教、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個性化要求。

  解放軍總醫院注重將情感關懷和心理安慰融入服務之中,重視患者各方面個性化要求,把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人本關懷貫穿醫療服務全過程,實現由醫病向身心康復轉變。

  第一次為患者輸液,根據他們自身血管條件,選擇最佳穿刺部位,熱水濕敷、生土豆片貼敷等,減少藥物對血管的損害……神經內科明確8個“第一次”,深受患者歡迎。

  神經內科護士長張小蘭介紹,按照患者綜合評估結果,由責任護士制訂和實施個性化護理方案,對失聰、失語病人,製作溫馨標識和溝通板;通過病人肢體語言,捕捉細微變化,為醫生提供準確病情信息。

  “兒女做不到的,這裡的護士能做到!她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一位患者發自肺腑地讚嘆。

  患者的肯定是最大的榮譽。解放軍總醫院2011年分別被衛生部和總後衛生部評為“優質護理服務考核優秀醫院”。 

熱詞:

  • 解放軍總醫院
  • 質量內涵
  • 301